06.06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隨著夏季炎熱天氣的到來,甘泉縣下寺灣鎮甘泉大峽谷景區的村民已經嗅到了旅遊旺季來臨的氣息。在大峽谷的一戶農家樂院子裡,貧困戶莊生斌熱情地為遊客介紹“我們這裡的綠色無公害蔬菜、自家山養雞,保你吃的放心,吃的健康!”。在甘泉大峽谷景區,有不少村民像莊生斌一樣靠念“旅遊經”致富,靠吃“旅遊飯”實現增收。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甘泉大峽谷位於甘泉縣城西北56公里的下寺灣雨岔村,根據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大峽谷岩石歷經1000萬年高原風沙切割和雨水沖刷後,形成峽壁凹凸不平、線條如波浪般流暢的獨特峽谷地貌,被稱為“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屬於陝北獨一無二的地質美景,勝似美國亞利桑那佩奇附近的“羚羊大峽谷”。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2018年,甘泉縣計劃退出貧困村24個,計劃脫貧607戶1660人,是脫貧攻堅最為關鍵的一年。全縣以“大峽谷”開發為契機,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堅持以產業扶貧、就業脫貧和激發內生動力為根本,多措並舉,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積極打造“旅遊+扶貧”工作模式,帶動全縣旅遊事業健康發展,旅遊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休閒採摘”初顯成效。

隨著甘泉“大峽谷”持續升溫,為拉動遊客消費,滿足遊客無公害水果採摘體驗需求,提升遊客休閒度假樂趣,甘泉縣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生態休閒、觀光體驗的現代農業,出臺了《2018年農業產業建設暨脫貧攻堅扶持辦法》。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通過走訪宣傳,動員有條件貧困戶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縣農業局、果業局引進新優品種,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為貧困戶發展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支持,有力地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熱情和信心。截止目前,75戶貧困戶享受縣上產業補助政策,建成大拱棚900多畝,戶均發展大拱棚1.5棚,主要種植西瓜、小瓜、草莓、葡萄、櫻桃、油桃等優質水果,棚均收入可達15000元左右,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湧現了周萬利、梁建珍等一批產業大戶、脫貧之星。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遊業是一項可持續的陽光產業,把農民從一產直接轉到第三產業上來,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助推精準扶貧有更加深遠的意義。藉助甘泉旅遊平臺,甘泉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引導群眾發展農家樂72家,覆蓋37戶貧困戶。處在大峽谷景區溝口的張家溝村結合地理位置優勢,成立了張家溝村農家樂協會,對農家樂統一管理,形成了“黨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帶動全村22戶發展農家樂,其中貧困戶8戶。隨著“大峽谷”知名度不斷提高,農民的土雞蛋、蕎麵餄餎、醃豬肉、小米等都成了增收商機。景區群眾藉助發展機遇,大力發展土特產銷售,有26戶貧困戶參與銷售,人均可增收1200元。對年齡較大、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在景區周邊規範發展雨鞋租賃、停車、嚮導等服務業,參與服務的貧困戶39人,僅雨鞋租賃費一項,當地群眾年人均可分紅1000餘元,切實增加了群眾收入。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村集體經濟”彰顯活力。甘泉縣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的路徑和方法,通過資金、土地、技術入股,按照“折股量化,保底分紅”的方式,實現貧困戶有紅利,村集體經濟有收益。藉助“甘泉大峽谷”旅遊開發機遇,為下寺灣鎮的4個貧困村注入12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甘泉縣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10%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90%用於在冊貧困戶分紅,可扶持帶動93戶貧困戶,戶均每年預計增收1190元;為63個村(社區)各注入縣級配套扶貧資金1萬元,用於建設農特產品展銷大廳,形成“企業+村集體”的合作模式,年底為每個村分紅1200元,用於村公益事業扶貧、獎勵鼓勵扶貧等;為下寺灣鎮田家溝村注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投資入股甘泉縣人居環境投資公司人民公社大食堂項目,主要經營黃米饃、油餄餎、麻湯飯等特色小吃,吸引外地遊客消費,品嚐甘泉特色美食,可扶持帶動15戶貧困戶,戶均每年預計增收1800元。同時,項目建成後,景區可為貧困戶量身打造35個就業崗位,為貧困群眾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全域旅遊”不斷升溫。“大峽谷”旅遊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以下寺灣毛主席舊居、義子溝陝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橡皮灣雪地講話舊址、列寧小學、榮譽軍人學校等革命舊址為主的紅色記憶遊;以秦直道、青州城、馬超洞等古代遺址為主的歷史探索遊;以勞山森林公園、石門生態龍灣等綠色資源為主的生態觀光遊;以白鹿寺、香林寺、石宮寺等歷史舊址為主的宗教文化遊;以石門豆腐小鎮、龍咀溝打龍眼、美水村美水泉等特色資源為主的民俗文化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每逢“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各旅遊景點遊客倍增,縣城內各大小賓館經常爆滿,各食堂人滿為患。甘泉無刺黃瓜、小番茄、洋香瓜、豆腐乾、八戒幹、美水酒等農特產品銷量翻番,有力拉動了當地消費,切實增加了旅遊產業的收入。2017年以來,全縣各旅遊景點累計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全域旅遊事業的發展,輻射帶動102戶貧困戶發展第三產業,69戶貧困戶實現就業創業,125戶貧困戶享受集體經濟分紅。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延安甘泉:甘泉縣盛開“旅遊扶貧”致富花

甘泉,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甘泉縣委、縣政府將緊緊圍繞2018年脫貧退出目標任務,把旅遊扶貧與農村“三變”改革緊密結合,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緊密結合,與帶動“第三產業”緊密結合,全力推動旅遊事業蓬勃發展,合力打造美水之鄉“全域旅遊”品牌,努力探索“旅遊+扶貧”增收模式,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監製:曹圓宇

審核:馬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