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這是深圳東方華策公司總經理周家兵,6月1日發表在《證券時報》上的一篇文章,標題為《淮北的斑馬線》。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究竟是什麼樣子,不妨讓我們把這篇文章慢慢展開——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淮北是地級市,地處安徽東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先有淮北礦業等企業,才逐漸發展成城市。這種發展模式在我國一些山區並不鮮見。隨著企業的蓬勃發展,城市也“水漲船高”。

近日,我應邀去淮北授課,從深圳飛抵徐州觀音機場,一個多小時抵達淮北市區。空中偶有柳絮飄飛,地上拐角處會有一團團柳絮翻滾。輕盈,靈動。馬路兩邊隨處可見牡丹樣的月季,當地市民說,這是嫁接後的優良品種。城市的馬路寬闊、乾淨。人不太多,但車多。沒到川流不息的地步,但也是車水馬龍。無論是否有紅綠燈,淮北的車輛禮讓行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無論是行走在東山路,還是高嶽路,在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面前,只要行人踏入斑馬線第一條槓,車輛就會遠遠地停下來,禮讓行人。這讓從深圳到淮北的我驚詫不已,便問接我的司機小夥子。他略帶靦腆地說,全國都是這樣的嘛!這又讓我驚詫不已。便小聲地問他,是不是這些地方都安裝有高清攝像頭?90後的司機小哥笑笑說,有的有,有的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安裝攝像頭。便順便誇讚淮北的司機素質高。小夥淡定地說,淮北是全國文明城市嘛!說這話時,他平和,看不出驕傲,也看不出其它神情,一副“理所當然”的鎮定。

飯桌上閒聊到這個話題,我讚美淮北的司機們。同桌淮北人謙虛地笑笑說,前幾年就開始宣傳,有些地方也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司機們首先敬畏的是“高清攝像頭”,後來評選全國文明城市,加強宣傳教育,同時引導司機朋友們遵章守紀,也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逐漸養成這樣的習慣。末了,這位盡“地主之誼”的淮北人微微笑著說,很多外地人來我們淮北,都會發現這個好習慣。停頓一下,他調侃道,那些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的通常是外地車。說完覺得有點不妥,補充道,處罰和引導很重要,雙管齊下才行。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不禁想起網上流傳著各個城市的攝像頭分佈點的“地圖”,這種“天眼地圖”,私下裡尤其受到司機朋友們的喜愛。有的導航軟件還有這類“拍照”提醒功能,如其在這方面花精力,倒不如培養禮讓行人的文明駕駛習慣。當然,除了教育宣傳外,也可以用“天眼”攝像頭當成一種震懾,扣分罰款是強制手段,倒逼形成“無意識”的“好習慣”。

220多萬人的淮北市也有老城區,經過長山路、南湖路、惠苑路和恆譚路等,上下班高峰期依然擁堵,正常情況需要三四十分鐘才能緩解。在有序緩慢前行中,遇到斑馬線依然禮讓行人。尤其是綠燈左轉時,那種淡定與“停穩”,“悄無聲息”,不會按喇叭,等行人魚貫通過後,再緩慢通過的“紳士”真是讓敬意油然而生。你可以認為是小城市的一種“悠閒”。你也可以認為是這座城市流動人口少,相對穩定的司機被處罰怕了。但是,有一種現象真實存在,那就是無論是寬闊的大馬路還是擁擠的老城區,無論是上班高峰期還是深夜寥寥無幾的夜行人,只要有斑馬線的地方,司機就會提前減速、停止,禮讓過斑馬線的行人。不爭不搶,不急不忙,從容淡定。他們沒有東張西望查看是否有電子眼或警察,他們只有一個舉動,就是把車停下來。

一個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轉瘋了~

離開淮北是凌晨六點多,趕去淮北站坐高鐵到合肥。送我去火車站的的士司機,在遇到大清早起來鍛鍊身體的市民過斑馬線時,停下來禮讓他們先行。司機完全可以急打方向,變道到另一條車道,順利通過,可司機還是停下來,等行人通過後,再走。行人稀少,車輛稀少,司機卻並沒有投機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