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这是深圳东方华策公司总经理周家兵,6月1日发表在《证券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标题为《淮北的斑马线》。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妨让我们把这篇文章慢慢展开——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淮北是地级市,地处安徽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先有淮北矿业等企业,才逐渐发展成城市。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一些山区并不鲜见。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也“水涨船高”。

近日,我应邀去淮北授课,从深圳飞抵徐州观音机场,一个多小时抵达淮北市区。空中偶有柳絮飘飞,地上拐角处会有一团团柳絮翻滚。轻盈,灵动。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牡丹样的月季,当地市民说,这是嫁接后的优良品种。城市的马路宽阔、干净。人不太多,但车多。没到川流不息的地步,但也是车水马龙。无论是否有红绿灯,淮北的车辆礼让行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无论是行走在东山路,还是高岳路,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面前,只要行人踏入斑马线第一条杠,车辆就会远远地停下来,礼让行人。这让从深圳到淮北的我惊诧不已,便问接我的司机小伙子。他略带腼腆地说,全国都是这样的嘛!这又让我惊诧不已。便小声地问他,是不是这些地方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90后的司机小哥笑笑说,有的有,有的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安装摄像头。便顺便夸赞淮北的司机素质高。小伙淡定地说,淮北是全国文明城市嘛!说这话时,他平和,看不出骄傲,也看不出其它神情,一副“理所当然”的镇定。

饭桌上闲聊到这个话题,我赞美淮北的司机们。同桌淮北人谦虚地笑笑说,前几年就开始宣传,有些地方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司机们首先敬畏的是“高清摄像头”,后来评选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引导司机朋友们遵章守纪,也是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末了,这位尽“地主之谊”的淮北人微微笑着说,很多外地人来我们淮北,都会发现这个好习惯。停顿一下,他调侃道,那些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通常是外地车。说完觉得有点不妥,补充道,处罚和引导很重要,双管齐下才行。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不禁想起网上流传着各个城市的摄像头分布点的“地图”,这种“天眼地图”,私下里尤其受到司机朋友们的喜爱。有的导航软件还有这类“拍照”提醒功能,如其在这方面花精力,倒不如培养礼让行人的文明驾驶习惯。当然,除了教育宣传外,也可以用“天眼”摄像头当成一种震慑,扣分罚款是强制手段,倒逼形成“无意识”的“好习惯”。

220多万人的淮北市也有老城区,经过长山路、南湖路、惠苑路和恒谭路等,上下班高峰期依然拥堵,正常情况需要三四十分钟才能缓解。在有序缓慢前行中,遇到斑马线依然礼让行人。尤其是绿灯左转时,那种淡定与“停稳”,“悄无声息”,不会按喇叭,等行人鱼贯通过后,再缓慢通过的“绅士”真是让敬意油然而生。你可以认为是小城市的一种“悠闲”。你也可以认为是这座城市流动人口少,相对稳定的司机被处罚怕了。但是,有一种现象真实存在,那就是无论是宽阔的大马路还是拥挤的老城区,无论是上班高峰期还是深夜寥寥无几的夜行人,只要有斑马线的地方,司机就会提前减速、停止,礼让过斑马线的行人。不争不抢,不急不忙,从容淡定。他们没有东张西望查看是否有电子眼或警察,他们只有一个举动,就是把车停下来。

一个外地人眼中的淮北,转疯了~

离开淮北是凌晨六点多,赶去淮北站坐高铁到合肥。送我去火车站的的士司机,在遇到大清早起来锻炼身体的市民过斑马线时,停下来礼让他们先行。司机完全可以急打方向,变道到另一条车道,顺利通过,可司机还是停下来,等行人通过后,再走。行人稀少,车辆稀少,司机却并没有投机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