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說牛仙童是史上凌遲處死第一人?

勇敢堅強ygjq


要說牛仙童是歷史上第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在兩漢時期已經有了凌遲之刑的記載,因此牛仙童想得到“被凌遲第一人的”稱號自然是不正確的。雖然牛仙童不是第一個被凌遲的人,但他的死法確實也夠慘。一身皮肉不但被剮盡,而且還被做成燒烤,成了他人的佐酒之物。

這個太監真該死

牛仙童是何許人也,或許多數人不知,他乃是唐玄宗時期內謁者監,也就是個宦官。據說牛仙童長相不錯,而且肌膚潔白。此人以口才見長,因此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一次幽州鎮將趙堪、白真羅、烏知義等人率平盧軍與奚軍交戰。起初幾場小戰役打得很好,呈勝利之式,但後來的幾場戰役全部以失敗告終。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上奏之時卻隱瞞了實情,說大獲全勝。唐玄宗收到秘奏,真實情況根本不像張守珪說的那樣,於是派牛仙童前往軍中調查真相。

牛仙童到達之後,張守珪等人盛宴款待,並且賄賂他大量錢財,讓他將全部罪責誣陷在白真羅一人身上。牛仙童收了人家錢財,回宮後對唐玄宗稟報說此事全部是白真羅一人所為,是他有意啟蒙聖上,唐玄宗下旨讓白真羅自縊而死。此時過後,牛仙童依仗皇帝恩寵,越發囂張跋扈,對待其他太監十分的苛刻,因此遭到這些同行的不滿。這些人對牛仙童又嫉妒又痛恨,於是找到證據後,聯名告了牛仙童一狀。唐玄宗聽後,不由大怒,一個太監膽敢矇蔽皇上,這是誅九族的欺君大罪,於是下旨讓楊思勖將牛仙童處處以極刑。

生性殘酷好殺人

負責處置牛仙童的楊思勖又是何許人也,這人也是個太監,但卻不是一般的太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楊思勖長得跟別的太監不一樣。別的太監基本都是不男不女的娘娘腔,身形女態,可楊思勖卻長得五大三粗,四方大臉,面色黝黑。此人當年立有大功勞,不但為難之時救過唐玄宗,而且還救過太子。父子兩代念他的恩情,因此對他不薄。並且楊思勖還是個能戰善戰之人,熟讀兵法戰策,因此唐玄宗派頭帶兵征討四方。

楊思勖有大將之才,幾乎每戰必勝,他治軍有方,卻生性殘酷,十分喜好殺人。在少年時期被閹割之後,更是性情古怪,因此士卒多懼怕與他。征討梅叔焉之時,他大獲全勝,將降兵斬殺之後,將屍首堆積路旁,蓋土夯實,形成一個個大金字塔式的土堆,稱之為“京觀”,以此來顯示君威,威懾敵人。

這一次,處置牛仙童的責任交給了自己,他要好好的運用手段好好折磨折磨牛仙童。牛仙童還未受寵之時,對他阿諛奉承。但受寵之後,就開始不拿正眼看他,並且沒少說他壞話。此時牛仙童落到自己手裡,新仇舊恨正好一起算。

楊思勖命士卒將牛仙童剝了個精光,然後吊起來先打了一百軍棍,只把牛仙童打得皮開肉綻。但楊思勖有令,只需打他,但不能打死他。打完之後,將牛仙童囚於木籠之中,餓了幾天。楊思勖當然不是要餓死他,而是等他排洩乾淨後,用一種極度殘酷的刑罰收拾他。

割下肉來做燒烤

就在牛仙童餓的奄奄一息之時,楊思勖命人架起大火,然後將牛仙童洗漱乾淨後吊起來。只見他手持一口尖刀走近牛仙童,二話不說,持刀在他大腿上割下一條肉,用刀尖挑起肉哈哈大笑著在火上烤了起來。等這塊肉被烤的冒油之後,楊思勖放在口中大口咀嚼,並笑道“狗賊之肉,實在美味!”緊接著,楊思勖又在牛仙童腿上割下幾條肉,讓將士自行燒烤品嚐。牛仙童又驚又怕又疼,求楊思勖讓其速死,但楊思勖卻執意不肯。他命人取來西域美酒,與眾將士便吃烤肉便飲酒。待牛仙童兩腿之肉被割盡之後,仍不能死。楊思勖命人將他全身的肉剮下,烤熟後分賞士卒,讓士卒嚐嚐人肉滋味。可憐牛仙童,除了面部之外,周身上下被割了個乾乾淨淨。眼睜睜看這自己的肉被他人吃掉,這種感覺無疑是再悽慘不過了。

酒醉肉飽之後,楊思勖命人將牛仙童開膛破肚、摘心取肺,然後用大斧砍下頭顱吊在軍營示眾。再用大斧將牛仙童軀體剁為八塊,丟入火堆中焚燒成灰,再將灰燼倒入茅廁之中,這就叫挫骨揚灰。

雖楊思勖手段殘忍,令人不忍聞之,但牛仙童也非善類,這些災禍都是自己招惹來的,落到這種下場,也屬活該。

(本文由悟空問答‘歷史問答達人’大獅所寫,參照史料‘新唐書’。喜歡大獅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哦,大獅心情好,改天請大家吃烤肉!)


大獅


首先說明牛仙童並不是史上凌遲處死第一人。

凌遲這個酷刑又稱陵遲,俗稱"千刀萬剮",它作為官刑是在五代時期,第一次被記入律法是在《遼史·刑法志》:“死刑有絞、斬、凌遲之屬。”

與遼同期的宋同樣有此酷刑,之後的元明清三朝延續此法,專門用於謀逆重犯。

不過凌遲(陵遲)一詞起源很早,在《荀子·宥坐篇》就有“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的記載,不過這時凌遲的意思還是逐漸緩慢升高的山坡,之所以變成一種刑罰,是“殺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漸次之義。“就是想讓人緩緩接近死亡。

凌遲入刑是在五代,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罰是“斬首”,但在此前,這種殘忍的刑罰已經以私刑面目多次出現,一些殘忍的君主、軍閥往往會以此建立威權。

比如隋煬帝曾時期大臣斛斯政參與楊玄感造反,事情敗露後逃往高句麗。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高句麗將斛斯政獻出求和,隋煬帝將他帶回京城,以酷刑處死。

這個酷刑就是”臠割其肉,多有啖者。啖後烹煮,收其餘骨,焚而揚之“,與凌遲幾乎相同。

《舊唐書·桓彥範傳》也記載了桓彥範被處死的一種刑罰,"乃令左右執縛,曳於竹槎之上,肉盡至骨,然後杖殺。"也就是把人綁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剮盡直至露出白骨,然後再杖殺。

接下來登場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朱仙童了。

牛仙童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個宦官,而且不是端茶倒水頂馬桶的小宦官,他任職內謁者監,是一名高級宦官——太監。他能夠做上太監還是有點本事的,首先他先天資本不錯,長得很好看,肌膚潔白,再加上他口才很好,因此得到唐玄宗的信任。雖然遠遠不能跟當紅太監高力士相比,但也是有點權力的。

牛仙童應該不是個胖子,至少心理上不是,他有點成績就發飄,皇帝高看他幾眼,他就開始作,而且是使勁地作,最後把自己給作死了,還死得特別慘。

牛仙童原本是待在宮裡侍奉唐玄宗,但在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的時候,幽州出了一件事。

之前幽州有一部分奚族反叛,大部被唐軍剿滅了,但還有殘餘沒剿滅完,有兩個將領趙堪、白真陁羅可能閒得發慌,琢磨著乾點正事吧,就打算帶人把他們滅了。

按理說這是正事,兩位向頂頭上司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報告,張守珪要是同意了,該給錢給錢,該給兵給兵,自然不會含糊;張老大要是不同意,兩位就接著在幽州城裡閒待著吧。

可能這兩人覺得報告有風險,出兵率不是百分百,還是我們自己動手來的妥當,可是他們手裡下兵馬不夠,於是他們找到了平盧軍使烏知義,假稱張守珪有命令,讓烏知義出兵。烏知義覺得不妥,你們連文書都沒有就一個口頭命令,莫名其妙的讓我去打仗,我不去。

趙堪和白真陁羅頓時板起了臉,嚇唬烏知義:“乖乖聽話,這可是上頭的命令,你要是不去,那就是抗命,軍法從事!”烏知義沒轍,只好出兵。

起初幾場小戰役打得很好,呈勝利之勢,但後來的幾場戰役全部以失敗告終。

先勝後敗,這對當時打慣了勝仗的唐軍來說很丟人,對戰功赫赫的常勝將軍張守珪來說更丟人。所以當張守珪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憤怒不已,對假傳軍令還打了敗仗的趙堪等人大加斥責。

可罵歸罵,張守珪打了大半輩子勝仗,已經變得貪功好名,為了不丟人,他就向唐玄宗上報說打了大勝仗!唐玄宗對下是比較猜疑的,對張守珪的上報只是半信半疑。很快,密報上來了,說其實是打了敗仗。

唐玄宗雖然獲得密奏,但還想找點證據,畢竟張守珪功名宿將,一份密報就把他擼了,影響不好,於是唐玄宗派人前往幽州調查,這個人就是牛仙童。

牛仙童覺得這是他大撈一筆的機會,張守珪也是官場老手,當牛仙童到達之後,張守珪率人盛宴款待,並且賄賂牛仙童大量錢財,讓他將全部罪責誣陷在白真陁羅一人身上。

牛仙童收了人家錢財,回宮後對唐玄宗稟報說此事全部是白真羅一人所為,張守珪根本不知情,是被手下騙了,罪魁禍首就是白真陁羅。白真陁羅知道陛下要嚴查,已經畏罪自殺了。

白真陁羅確實自殺了,只不過是被牛仙童逼死的。

事已至此,唐玄宗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了張守珪。估計張守珪在稟告的時候講的繪聲繪色,此後唐玄宗越來越寵信牛仙童,牛仙童因此越發囂張,對待其他宦官同事非常苛刻,因此遭到同事們的不滿。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牛仙童仗著皇帝寵信,經常收錢,但又不給旁邊的宦官們一點小費,相反還很不好,相當於你幫人看了門還被他罵了一頓,最後導致這幫宦官跟牛仙童徹底掰了。他們私下去找證據,然後聯名告了牛仙童一狀。

唐玄宗知道後,不由得大怒,對這個貪汙腐敗還矇騙皇帝的太監憤怒不已,於是下旨把牛仙童交給了楊思勖(xù)處置。

楊思勖也是宦官,但跟牛仙童不是一個檔次,他是東方不敗級別的,勇猛善戰,被唐玄宗委任為大將,經常生擒敵軍首領。不過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為人兇殘,對待俘虜那是挖心剝皮都上來,搞得自己的士兵都不敢看。

把牛仙童交給楊思勖,看得出唐玄宗是真的生氣了,雖然他的命令是杖殺,打死完事,但楊思勖顯然不會讓牛仙童這麼好過。

《資治通鑑》對牛仙童的受刑進行了詳盡記載:“思勖縛格,杖之數百,刳取其心,割其肉啖之。”那個畫面,大家自行想象。

綜上所述,不論官刑還是私刑,牛仙童怎麼也不會是凌遲處死第一人,不過他的死,可能真的給凌遲入刑提供了參考。


平沙趣說歷史


牛仙童這貨算不得凌遲處死,但也是比較慘的。聽聽他的事兒,那就是作死的最好解釋。

(唐玄宗)

牛仙童是唐玄宗時期的一個太監,而且不是端茶倒水頂馬桶的小太監,牛仙童還是有一點權力的。

話說,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的時候,出了一個事情。當時幽州城的兩個將領,趙堪、白真陁羅下了第一步蠢棋。因為之前有一部分亂黨,沒剿滅完。這兩人就琢磨著乾點正事吧,咱把這些人剿了算了。

按理說你們往頂頭上司張守珪那一報告,該給你錢給你錢,該給你兵給你兵;要是老大不同意,你們就接著在城裡享福就是了。

這倆人偏不,他們找到了當時的一個平盧軍將領,說老大張守珪有命令,讓你去剿匪。這位將領就問了,這莫名其妙的讓我去打仗,我不想去。趙堪和白真陁羅嚇唬他說:“乖乖聽話,我們可是帶著上頭的命令來的,你要是不去,可就要砍了啊!”

這將領沒招,帶著隊伍就出發了,出去就和叛軍掐了起來。整體來說,先勝後敗,很丟人。

(唐朝名將張守珪)

張守珪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很鬱悶啊!你們兩個蠢貨,假傳軍令,還沒打贏,我的老臉往哪擱?

罵歸罵,為了不丟人,張守珪就上報說,打了大勝仗!

但是打仗這事兒,也不是你說贏了就贏了的,很快,唐玄宗知道了。沒打贏就沒打贏,還敢騙我,不行,要查清楚。

這時候,牛仙童出場了。唐玄宗派他去查查,看到底咋回事。

你看,這是個美差事吧,牛仙童才20多歲,這事兒辦的唐玄宗滿意了,以後的路就好走了。

但是,牛仙童作死啊!他瞅著這麼好的機會,我不得撈一把?於是,他收了張守珪一大筆錢,屁顛屁顛跑回來了。

回來之後就說,這事兒查清楚了,張守珪根本不知道這事兒,是被手下騙了。罪魁禍首就是白真陁羅,這貨太壞,知道皇上要嚴查,已經畏罪自殺了。白真陁羅這個背鍋俠,確實死了,是被牛仙童逼死的。

事情到這吧,唐玄宗也就不咋追究了,而且也越來越寵信牛仙童。

但是,又不是隻有你一個太監,你收了這麼多錢,要麼藏好了,低調一點別讓人知道。要麼就是拿出來一部分,給大家都分分。

牛仙童偏不,於是遭嫉恨啊!一群人聯名把這事兒給揭發了。

牛仙童完蛋了……唐玄宗一生氣,這事兒就交給楊思勖辦吧,你直接把他亂棍垂死就行了。

(楊思勖)

這個楊思勖就是個有眼力勁兒的人,他下手一般都比較狠,怎麼虐怎麼來。既然把任務交給自己了,那就不能讓牛仙童死的太輕鬆。

於是,楊思勖把牛仙童綁好,先是一頓亂棍,然後噗一刀捅胸口上,活生生的把心臟挖出來了,同時,手腳都砍了去。

這時候牛仙童肯定死的透透的了……但是楊思勖覺得不過癮,又把牛仙童的肉割下來吃了。具體怎麼個吃法咱不知道,反正按記載就是“割肉而啖之”。

所以,牛仙童不算是凌遲,凌遲比這要慘多了。

最後總結一下,這個小太監還是太年輕,本來一件美差,竟然讓自己丟了性命,作死啊!


七追風


根本不是,凌遲這個詞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刑罰,凌遲是遊牧民族的一種刑罰。隋文帝在建立隋朝的時候,就發佈《開皇律》就廢除了所有肉刑,死刑只留下了絞和斬兩種。唐朝延續的是《隋律》,所以也沒有肉刑。


雖說廢除了肉刑,但是皇帝如果想要殘忍的死法,還是有不少方法的。如果說相當於凌遲的刑罰,最早的應該是周文王的兒子姬伯邑考。周文王被紂王囚禁羑里,伯邑考在朝歌做人質和。紂王殺了伯邑考,並把他做成成了肉羹,送給姬昌。姬昌明知道是自己的兒子,還是忍痛吃了下去,並且還要做出很開心的樣子。傳說在紂王的使者走了之後,姬昌便開始嘔吐,吐出來的肉變成了一隻小動物,後來被人稱為兔子,取“吐子”的諧音。現在羑里城附近還流傳著一句歇後語“羑里城的兔子——吃不得”。


而牛仙童和伯邑考所受刑罰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啖肉。實際上歷史上被啖肉的不在少數,董卓就是一個,據說還由於他肥胖油多,被人做成了油燈。

牛仙童唐玄宗時期的一名宦官,幽州鎮將趙堪與白真羅謊稱節度使張守珪有命,讓平盧軍使烏知義率兵在橫水北面攻打反叛奚族餘黨,烏知義不願出戰,白真羅又慌稱皇帝下旨,烏知義無奈出戰,後來戰敗。但是張守圭卻上書說打了勝仗。後來事情敗漏,唐玄宗命宦官牛仙童去調查此事。張守圭重金賄賂牛仙童,並逼死白真羅,把罪名都推到了白真羅身上。


後來牛仙童收受賄賂又敗漏,唐玄宗大怒,命令楊思勖處死牛仙童。楊思勖本就以兇狠著稱,他當即明白唐玄宗就是想用最殘忍的辦法殺死牛仙童。

牛仙童用什麼方法呢,就是啖肉。《新唐書》記載:“思勗縛架之數日,乃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啖之。”這個死法在以前的刑罰中早就有了,根本算不上凌遲,凌遲不會先挖心的。凌遲直到元朝的時候才正式成為刑罰的一種。


漁耕樵讀


並不是第一人。隋煬帝第二次征討高句麗時,後方楊玄感作亂,兵部侍郎斛斯政與其勾結,亂平後叛逃到高句麗,隋煬帝一怒之下第三次興兵征討高句麗。高句麗累了不想打了,犧牲一個斛斯政也沒啥大不了的,於是表示投降並把斛斯政交給隋朝。對這種只是名義上的投降,隋煬帝笑納了。

史書記載:

至京師,以斛斯政告廟,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奏曰:“斛斯政之罪,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忿。若同常刑,賊臣逆子何以懲肅?請變常法。”帝許之。於是將斛斯政出金光門,縛之於柱,公卿百僚並親擊射,臠割其肉,多有啖者。啖後烹煮,收其餘骨,焚而揚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