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時代務農


我是

汕頭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受悟空問答的邀請,我來給您科普一下慢性萎縮性胃炎吧。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它分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特別是發展到了腸化生,則更加可能發展至胃癌。

1.自身免疫性胃炎

病因:自身免疫?幽門螺桿菌?

別稱:A型胃炎、瀰漫性胃體炎、惡性貧血相關性胃炎

2.多灶萎縮性胃炎

病因:幽門螺桿菌?環境因素?

別稱:B型胃炎、AB型胃炎、萎縮性全胃炎

症狀:沒有特異性症狀,常見症狀有腹部不適、反酸、噁心、消化不良、腹脹、貧血等等。

診斷主要靠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檢測。

病理:胃固有腺體減少:包括化生性萎縮和非化生性萎縮。

1.飲食治療:容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少吃酸、冷、辛辣、濃茶、咖啡等等

2.根除幽門螺桿菌(四聯療法:兩個抗生素+一個質子泵抑制劑+一個鉍劑)10-14天

3.避免使用NSAIDs及激素類藥物,以免胃黏膜進一步損傷:包括感冒藥、退熱藥、心血管藥物和風溼止痛藥。

4.可應用質子泵抑制劑、胃粘膜保護劑等

5.常規補充葉酸及維生素B12

6.定期胃鏡檢查,如發現非典型增生,可採取相應的手術治療,預防其發展成胃癌。

點擊關注我吧,每天花五分鐘時間閱讀我的文章和微頭條,瞭解更多關於胃腸道的健康知識哦!


消化內科李醫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有幽門腺化生和腸線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徵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上腹部隱痛,漲滿,噯氣,食慾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

一般引起病因的因素:

1.幽門螺桿菌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以培養出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長期吸菸,喝酒,不良飲食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5.體質因素與遺傳因素。


安多酚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萎縮性病變,十分常見,胃鏡檢查80-90%病人患有慢性胃炎,男性多於女性,隨年齡增長髮病率逐漸增高。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有很多種原因,與飲食、個體免疫力、藥物等有關。

一,飲食,長期飲用濃茶、烈酒、咖啡、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致使胃黏膜受損。菸草中的尼古丁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破壞胃黏膜屏障。

二,某些藥物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會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

三,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與慢性胃炎密切相關,90%以上慢性胃炎有Hp感染。

四,慢性胃炎發病率歲年齡而增長,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患者,同時伴有萎縮性胃炎也較多見,胃息肉、胃潰瘍患者合併萎縮性胃炎亦多見。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部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有黏膜糜爛者上腹痛教明顯,可有出血。

慢性胃炎無特效療法,主要是飲食療法,抗菌和對症處理。

多吃容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少吃過酸過甜食物和飲料,忌菸酒、濃茶、咖啡,吃飯要細嚼慢嚥,對於Hp感染者可給予抗菌藥,有消化不良等症狀對症處理。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每年約1%,要定期隨訪,特別是有不典型增生者要密切隨訪,一般6-12個月胃鏡複查一次,對於萎縮性胃炎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腸腺化生患者,應手術治療。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患者胃粘膜出現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問題,即數量減少、功能減低,且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

胃鏡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可以診斷是否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主要症狀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

本病發病率高,且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不易治癒,又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因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下面,“問上醫“就為您介紹關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詳細內容。


慢性萎縮性胃炎有哪些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多數沒有任何症狀。

常見症狀:食慾減退、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滿或鈍痛、早飽、噯氣、反酸、噁心等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症狀。

全身症狀:少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消瘦、貧血、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症狀,還可能有健忘、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其它胃病發展而來:如慢性淺表性胃炎。

(2)遺傳因素

(3)金屬接觸:

很多重金屬如鉛、汞、碲、銅及鋅等都對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4)放射: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粘膜損傷甚至萎縮。

(5)缺鐵性貧血: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的胃病患者中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及萎縮性胃炎各佔14%、46%及40%。

(6)生物性因素:慢性傳染病如肝炎、結核病等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狀和體徵。

(7)體質因素: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8)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膽汁反流會破壞破壞胃粘膜屏障,從而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並可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9)免疫因素:患者體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有關。

(10)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11)其他因素:飲食不當、長期嗜菸酒、濫用藥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胃切除手術等。


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應該注意什麼?

找到病因,對症下藥,注意生活習慣等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 避免進食隔夜飯、醃熏製、過鹹的食物,如鹹菜、臘肉、燻肉等;
  • 注意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
  • 少吃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膩食物,不吃過熱、過期、煎炸、黴變等不潔食物;
  • 宜食易消化的食物;
  • 戒菸酒;
  • 規律飲食:避免過飢、過飽;
  • 及時根除幽門螺桿菌;
  • 適當運動;
  • 調整心態;
  • 根據病情安排定期複查。



大家好,我是生活小衛士,歡迎關注留言。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的萎縮性變化,胃黏膜萎縮變薄,腺體減少或者消失。一般會出現上腹不適,消化不良或者上腹頓痛、貧血等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常通過胃鏡檢查得以確診。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是由 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過來,另外,還跟遺傳因素、缺鐵性貧血、放射接觸、生物性因素等等相關。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臨床上大多患者主訴上腹部及雙側肋下脹痛,時有噁心、嘔吐,口乾口苦,大便時稀時硬,讓人感覺乏累不暢快;偶爾會感覺到頭痛,失眠,咽喉有異物感。




生活小衛士


什麼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經發生萎縮性改變的一種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還分為兩種。一種是慢性多灶性胃炎,另一種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前者表現在胃內呈多灶性萎縮,以胃竇為主,大部分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發展而來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體部的萎縮,多由於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胃體胃炎發展來的。



慢性萎縮性胃炎有什麼特徵表現?

1.胃脹: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胃部脹滿不適感比較常見,有的胃部悶、堵塞感,可在胃部、胸部或者肋部感到脹滿、噯氣。

2.胃部疼痛:胃疼可以單獨出現,一般情況下是與胃脹同時出現,表現為胃部脹痛、隱痛,疼痛一般發生在胃脘部,也有侷限性壓痛、深壓不適感。

3.燒心、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自覺胃部燒灼感、不適感,常常出現食慾減退或者飯後消化不良感覺不到飢餓。

4.大便異常:有的患者也表現為便秘,如果患者病程較長的話可能出現消瘦、乏力等症狀。

5.貧血: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胃炎,那麼就會出現貧血,因為自身免疫反應所以血清維生素B12缺乏導致的,一般為輕度或者中度的貧血,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萎黃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發展至胃癌;所以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及時治療,更需要預防,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飲食,控制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至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而發展至胃癌。需要定期行胃鏡檢查,排除胃癌可能。


更多健康科普請關注“阿杰醫生”


黃建傑醫生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因為吃進的東西,首先影響的就是胃,胃具有對事物的貯存、消化和運送功能。慢性胃炎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其中最應該引起注意的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那麼什麼叫慢性萎縮性胃炎呢,它又有什麼症狀呢?

什麼叫做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發生了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又可再分為多灶萎縮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兩大類。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特別是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伴有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者,胃癌發生率比普通人群高,據報道,約有5%-10%的患者最終可轉變為胃癌,但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是什麼?

1、燒心及消化不良症狀

病人多數自覺胃部灼熱或嘈雜不適,部分由反酸的情況。常常出現食慾減退,甚至無食慾,或雖有食慾,但進食後感到胃部飽脹不適或消化不良。

2、上腹部疼痛不適

上腹痛多呈脹痛、隱痛、鈍痛,急性發作時也可出現劇痛或絞痛。胃部有侷限的壓痛或深壓不適感。

3、大便異常或虛弱症狀

病人多便秘,常數日一次,病程時間長的,可出現消瘦、疲乏無力、精神萎靡等虛弱症狀。

4、貧血

因長期營養不良,鐵劑補充不足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因內因子缺乏致使維生素B12減少會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一般為輕、中度貧血,表現為頭暈、乏力等。

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不論其病因如何,都應停止傷胃的行為,杜絕煙、酒、高鹽、濃茶等常見易“傷胃”的食物或行為。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的攝入。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個人情況,按醫生要求,定期做胃鏡檢查。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炎形式,也是一種相對比較嚴重的胃炎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其實是病理學對胃炎的一種病情分類,指的是胃內固有的腺體發生明顯減少的一種胃炎病理形式,需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確認。


這種對胃炎進行分類的主要目的在於判斷胃炎進展為胃癌的可能性有多少。根據研究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要經過多個階段,分別為單純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輕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等幾個階段。這些階段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分別為0.1%、0.25%、0.6%和6%。

可見越發展到最後,胃炎越容易進展為胃癌,而單純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是最小的。研究者發現,所謂的垃圾食品、碳酸飲料、吸菸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加快加重癌變進展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對胃炎病理學上的分類,與我們日常感受到的胃部不適症狀大多數都不相符合。有些人感覺上胃痛、胃脹等症狀很嚴重,但病理上的進展並不大;而有些人感覺良好,但病理上的胃病已經發展到了很嚴重的階段了。

實際上,約7成以上的胃炎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有症狀的胃炎患者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適感、飽脹、鈍痛、燒灼感等,並且與進餐與否沒有直接的關係。除此之外,胃炎患者還會有反酸、噯氣、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等症狀。一旦發生了胃黏膜糜爛,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患者大便呈現柏油色,並有缺鐵性貧血的症狀發生。

因此,如果你發生了上述與胃炎相關的症狀,最好到醫院做個胃鏡以及病理檢查,以確定胃炎到底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以儘早防止癌變的發生。


藥療君


慢性萎縮性胃炎簡單的介紹就是說:胃粘膜的細胞逐漸萎縮,而胃粘膜持續有慢性炎症的存在,引起一系列的消化系臨床症狀,被叫做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大多都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當各種因素引起的胃粘膜淺表的炎症,如果長期的不加以治療和修正的話,就會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是由胃粘膜細胞的萎縮變性導致的,所以當胃粘膜萎縮時就會出現胃酸分泌不足,導致消化不良,噯氣,腹脹的出現。

還有一個是,不論是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都是要靠胃鏡的檢查來明確診斷的,不能只靠臨床症狀和病人的主訴來診斷患者的病情,胃鏡檢查還可以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查,可以對患者的胃黏膜是否有異型增生和腸化(引發胃癌的因素)進行明確。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至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會進展為癌症,這個其實是個很漫長的過程,而且癌症是個多因素影響的疾病,不僅僅是萎縮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