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盧溝橋,又名蘆溝橋 西方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盧溝橋,又名蘆溝橋 西方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1192年4月24日,盧溝橋建成。

盧溝橋,又名蘆溝橋 西方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早在戰國時期,盧溝河渡口便是燕薊的交通要地。原先僅有浮橋。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並改為中都之後,該浮橋成為南方各省入京的必經之路,逐漸不敷需要。金世宗乃詔命建橋。

盧溝橋,又名蘆溝橋 西方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盧溝橋是在金朝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但尚未開工,金世宗便在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初病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金章宗開工興建盧溝橋,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竣工。初名“廣利橋”。後因此橋跨越蘆溝(今永定河),故人稱“蘆溝橋”。“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便成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橋,又名蘆溝橋 西方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13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元大都。《馬可·波羅遊記》裡寫道:“自從汗八里城發足以後,騎行十里,抵一極大河流名稱“普里桑乾”, 此河流入海洋。商人利用河流運輸商貨者甚夥。河上有一美麗石橋,各處橋樑之美鮮有及之者。橋長三百步,寬逾八步,十騎可並行於上。下有橋拱二十四,橋腳二十四,建置甚佳,純用極美之大理石為之。橋兩旁皆有大理石欄,又有柱,獅腰承之。柱頂別有一獅。此種石獅甚巨麗,雕刻甚精。每隔一步有一石柱,其狀皆同。兩柱之間,建灰色大理石欄,俾行人不致落水,橋兩面皆如此,頗壯觀也。”西方人因此稱盧溝橋為“馬可·波羅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