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中國工農紅軍政治機關係統圖

中國工農紅軍政治機關係統圖

  一天,我在收舊書時,無意間撿起一張掉在地上的藥書封面。封面豎書“保赤指南車書癸酉年立”和“小兒弔書謝良貴置”兩行18個字。將封面翻轉過來,原來這是一張“中國工農紅軍政治機關係統圖”(如圖)。蠟紙刻寫,紅色油墨印刷,圖案複雜,縱橫交錯,構圖規整,層次分明,油墨古舊,字體清晰,風格獨特,具有極其明顯的時代烙印。我按捺住喜悅的心情,心滿意足地把它收藏起來。

  從這張藥書封面落款的時間看,“癸酉年”是1933年,正是中央蘇區興盛時期,也是貫徹古田會議決議,落實“政治建軍”的重要時期。把“政治建軍”原則通俗化、圖表化,非常便於當時文化水平不高的紅軍官兵理解,大大提高普及率,擴大教育面,從而堅定紅軍必勝的信心。

  古田會議後,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頒佈《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第一個正式條例,條例的總則規定:在紅軍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鞏固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領導,要使紅軍成為有力的工農革命的武裝力量”。紅軍中的政治機關“是蘇維埃政權的一部分”,是“黨在紅軍政治路線及紀律的執行者”,是“紅軍中的政治指導員”。

  在軍隊設立各級政治機關,是中國工農紅軍大力抓好政治建軍工作的組織保證。這個政治機關係統圖是目前發現的最早記錄中國工農紅軍各級政治機關的圖表。

  從這張圖表可以看出,總政治部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紅軍中的政治機關設置由來已久,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中共前敵委員會就設立了總政治部,由郭沫若任主任;1930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又設立了總政治部,由魯易任主任。但這個時期,總政治部機關並未實際地建立起來。正式成立主管全國紅軍黨政工作的總政治部是於1931年2月17日成立的,起初稱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總政治部。1932年2月1日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總政機關剛成立時駐瑞金葉坪洋溪村,1933年5月遷駐瑞金沙洲壩白屋子。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還創辦了《紅星》報,鄧小平任主編,共發行160多期,它把揭示真理,宣傳主張,動員民眾,推動革命和指導工作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任務,為中國工農紅軍的政治建軍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這張圖表還可以看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隸屬於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也就是說,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的領導機關。

  中共蘇區中央局是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蘇維埃區域設立的、擔負領導和管理黨在全國蘇區事務的最高領導機構。1931年1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小布赤坎村中的龔氏宗祠宣告正式成立。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又指定項英、任弼時、毛澤東、王稼祥等4人為蘇區中央局常委。蘇區中央局負責管理全國蘇維埃區域內各級黨部,指導全國蘇維埃區域內黨的工作。中共蘇區中央局內設組織部、宣傳部,創辦了《實話》《黨的建設》《鬥爭》等刊物。

  在中共蘇區中央局成立的同時,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 “中央軍委”,也在小布成立,項英任主席,朱德、毛澤東任副主席。這是擔負領導和指導全國蘇維埃區域軍事鬥爭和革命武裝組織的最高領導機構。1931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決定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11月15日正式組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等十五人為委員,朱德任主席。中革軍委下設:總政治部、總參謀部、總經理部、軍醫處、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仔細觀察這圖會發現,總政治部方框左右兩邊都有一條向上的斜實線。按照“圖例”說明,是直接領導關係。也就是說在它左右上方的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都是它的直接領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張圖表是在1931年1月至1932年1月之間,即蘇區中央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以後,總政治部從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分離出來以前印刷的。因為圖表中的總政治部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連著的是一條實線,而不是像圖例說的“橫的關係”———虛線。這與藥書封面訂立之年———癸酉年(1933)也是吻合的。說明這張圖表製作後不久,就被人拿去製作藥書封面了,並由此一直沉睡了80多年,才重新煥發出它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