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聊城“母慈子孝”这一家:一位继母三个娃

今年高考前夕,江苏连云港发生一起惨剧,一名18岁的高三女生,在和后妈争吵时,被对方掐死。

每每听闻这些事,68岁的吴宗英都会一边摇头叹息,一边表示不解,她想不明白,继母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会如此水火不容,甚至成为仇敌。

吴宗英是一位三个孩子的继母,家住东昌府区闫庄新村,她用30多年的时间,将他们养育成人,置办家业,并亲眼看着他们一个个成家、生子,再帮儿女慢慢带大了孙子。老人说,她对这些孩子是从心里怜惜、疼爱,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始于和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从此之后,她就开始了一场修行,开始品尝抚育儿女的苦与乐。

如今的吴宗英苦尽甘来。三个孩子对她极尽孝道,就在前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时,大儿子衣不解带伺候左右,让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羡慕。

你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你变老。吴宗英和孩子们的暖心故事,在邻里之间一时传为佳话。

她走进那个家时

最小的孩子尚不足3岁

听说婆婆吴宗英要和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去爬泰山,张传利马上给两位老人置办齐了防晒衣、运动鞋。很显然,这个小儿媳的贴心又一次让吴宗英心生慰意。

说起来,吴宗英和老伴张金标再婚33年,最让她骄傲和满意的就是张家的这三个孩子了。

1985年,经人介绍,离异后的吴宗英和张金标相识,初次见面,两人都对对方较满意。但听说张金标前妻因病去世后,留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时,吴宗英心里多少有了些犹豫。

可是,心本善良的吴宗英对当时又当爹又当妈的张金标很是同情,后来,在见了三个孩子后,她不顾周围朋友善意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走进这个家,给孩子当后妈。

那个时候,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女孩才7岁左右,而最小的男孩尚不足3岁。

婚后不久,张金标的胃病越来越严重,吴宗英一边照料孩子,一边带丈夫求医治病。外人都劝她放弃这个家时,她说,自己既然接受了这个家,就会负责到底。即便丈夫有什么意外,她也会独自陪伴孩子长大成人。

今年70岁的张金标不善言辞,心里感恩老伴的辛苦,时常被她感动得直流眼泪,但却未曾跟她说过一句甜言蜜语。

张金标还记得,他们最初还在东北生活时,一家人睡在一个炕上,老伴整夜照顾拉肚子的小儿子,甚至用手去捧孩子不慎弄到炕上的大小便。

现在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各自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大家子常常聚在一起,孩子们口口声声喊着“妈妈”,孙子们连声喊着“奶奶”。吴宗英说,如今的她,成了最幸福的人。

小儿子一封家书

她压在床铺下十几年

吴宗英的床铺下,压着一封旧书信,她时常把它拿出来看看,虽然不识字,但她一样能读懂。

这是一封家书,是十几年前小儿子远赴南方打工期间,写给吴宗英的书信。吴宗英说,这封信小儿子写到凌晨4点钟。说起这话,她语气里有欣慰,还有一些心疼。

信中说,吴宗英的到来,让曾经那个破碎的家有了改变,让三个孩子的命运发生改变,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信中还说,面对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流言蜚语,她没有退却,依然用无私的爱温暖着这个家。

六七页信纸,满满地全是孩子思念母亲、感恩母亲的真情实感,也正是因为如此,吴宗英一直将这封家书保存在身边,即便经历过数次搬家,她也舍不得丢掉一点。

她说,自己会时不时拿出这封信看一看,然后脑子里便闪现出当年小儿子从南方打工回来,抱着她痛哭的模样。她知道,孩子离家久了,都会思念妈妈。

在吴宗英眼里,三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优秀,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值得她跟身边每一个人炫耀半天。

吴宗英说,孩子们从小便十分懂事,从来不会去做出格的事情,让她和老伴担心。因为家里生活贫困,即使成绩都相当优异,几个孩子还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希望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可是,没让孩子学有所成,又成了吴宗英颇感遗憾的事情。

即便如此,孩子们却清楚地记得,吴宗英当年是如何省吃俭用,辛苦地做着一些小本生意,在两个儿子还尚未成年时,就为他们盖好了娶亲用的新房,让他们顺利地成家立业。

儿女成家立业

争着抢着孝敬继母

吴宗英喜欢跳舞,每次穿件新衣外出时,舞蹈队的老姐妹们扯扯她的衣服,心照不宣,笑着说,没错,准又是儿媳妇买的。

原来,吴宗英的小儿媳张传利,供职于商场,每年都会给婆婆置办新衣。吴宗英打开衣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年四季的衣物,她随手拿起几件说,都是新的,太多了,还没来得及穿上一回。

大约七八年前,吴宗英生病了,住进医院的那些天,大儿子几乎是寸步不离。这让她同病房的病友很是羡慕和嫉妒。

那段日子,吴宗英卧床不起,大儿子每天帮她擦洗两回身体,每天洗脚,而且还会在她难受的时候轻轻按摩腿脚,以期缓解她的不适。

在病友羡慕声中,吴宗英骄傲地告诉他们,自己并非是孩子的生身母亲,毫无疑问,此言一出,来自病友的羡慕和嫉妒无疑又多了几分。

事实上,张家三个孩子对吴宗英有着同样的孝心,只不过,彼此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

提起这些,老人笑言,小儿子有时候会因应酬多惹自己担心生气,但他更擅长的却是逗她开心;不善言谈的大儿子和儿媳,则习惯了张罗家里的琐事,而且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担起长子的责任。

事实上,孩子们对吴宗英的尊敬和孝顺不是没有理由的,除了她几十年在这个家里的辛苦操劳,更多的是她对这个家里每个人的善意和尊重。

比如,2012年的时候,吴宗英偷偷为全家人订好了去东北的车票,然后要求孩子放下工作,跟随她和老伴回东北,目的就是去祭拜孩子们的生母。

吴宗英说,孩子生母二十几岁因病去世,那个时候孩子们年幼无知,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把孩子带到他们生母墓前,只是想让她知道,孩子们都生活得很好,以便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记者 赵艳君)

记者手记

善良,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

知道吴宗英的故事,要感谢她的老朋友、66岁的李宝英。她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退休护理人员,和吴宗英是同乡,也是老人口口声声所说的“恩人”。

几天前,应吴宗英一家之邀,李宝英从东北来到聊城,虽说之前她来过三次,但此次前来,她想看看,自己这个结拜姐姐,是不是真如她自己说那般幸福。

事实并没有让李宝英失望,甚至很多现实都出乎她的意料。她见证了孩子们对吴宗英的至孝,同时也在心里为姐姐感到高兴和自豪。也正因为如此,6日那天,她一路打听到本报编辑部,向记者讲述了两人之间的过往和吴宗英一家的幸福生活。

和吴宗英一家有苦及甜的生活相比,李宝英和这个姐姐之间的故事,又多了几分传奇。两人相识时,一个是医院护士,一个是经人介绍前来就医的病患,没想到,就是这个求医经历,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真情厚谊。

这其中,吴宗英二次就医时,身上钱物悉数被盗,同情她的遭遇,李宝英将其带至家中休息;早些年,吴宗英买房时,李宝英和丈夫四处借钱,为她筹齐了300元购房款;吴宗英第一次婚姻发生变故后,两人一度失去联系,再次见面还钱时,姐妹两人抱头痛哭,让彼此心里的惦念释放出来;李宝英生活艰难时,吴宗英免费替她喂养山羊,挣的钱一分不留地给了这个妹妹……

她们之间的故事,还有许多。

两个人厚待对方的方式不同,但唯一相同的都是心里的善念。善良,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因为善良,两家才有了自己应有的福气。

赵艳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