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邢千里:我們期待在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

邢千里

【本題話題】畢業季:如此成果,怎能交卷?

策劃:顏培大 李振偉

編者按: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日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並已有逾百所高校相繼開設書法專業,其招生規模也在逐年擴張。近日,河南省某高校書法專業畢業展卻廣為大眾所詬病。例如,網友調侃:“是出來搞笑的嗎”“師生一起回爐重造吧”“這麼多學校的畢業展,這是我看得最仔細的一次,特別想知道老師是誰……”“試問這些老師拿著每月的俸祿都做什麼……”等。確實,該展展出的作品不僅筆法生澀稚嫩,稍可觀的幾件竟還是臨摹作品。其實,近幾年無論是專業美院還是綜合類大學的美術學院,圍繞畢業生作品展引發的話題爭議不斷。不管是展陳形式如何花樣翻新,但和作品的實際水平比起來,還是顯得雷聲大、雨點小,過於浮躁了些。那麼,我們不禁要追問,學生經過多年專業學習卻為何屢交遭質疑的答卷?僅僅是學生本身疏於練習的原因嗎?是學生水平問題,還是教育水平的問題?本期時評,特邀請相關專家展開討論:畢業展上出現如此“作品”,責任究竟在誰?應如何尋求改變?

我們期待在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

□ 邢千里

不同的展覽都有不同的觀眾預設,當然,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會對不同展覽心存不同的期待。即便是同樣的主題內容,比如傳統風格的書畫,在博物館的展覽、當代藝術展或者某位藝術家的個展中,我們都會希望看到不一樣的作品。但是大多數的觀眾常常會就事論事,根據作品本身是否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預期而作出評判,而這種心理預期又是建立在言人人殊的歷史觀和藝術觀之上的。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校書法專業的畢業展時——不論是現場還是網上資源,又會不自覺地聯繫到書法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問題。

邢千里:我們期待在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

我們的文化中常常把書、畫放在一起,比如書畫同源、書畫一律等,兩者都被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國粹。這麼表達從兩種藝術本身發生發展的角度來看沒有太大問題,但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就需要謹慎。與書法相比,繪畫不但種類風格和流派更豐富,重要的是與其他文明的交流融合歷史悠久,特別是近現代以來,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藝術之間的關係變得尤為複雜和微妙。在中國當代藝術語境中,傳統繪畫又深受西方觀念藝術的影響,主題內容、畫面語言、裝裱材料和展覽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巨大變化,甚至與裝置、影像、行為藝術聯姻,出現了大量既有傳統筆墨和麵貌,也有當代觀念與手法的實驗性作品。傳統繪畫的創作模式和評價標準似乎也發生了轉變,這給當代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寬容環境,也讓很多傳統功力不深、汲汲於名利的藝術家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投機方式。這也是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展覽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

對於那些堅持傳統筆墨語言和畫面風格的當代畫家來說,沉浸在已然高度程式化的古代繪畫之中也未嘗不是一件樂事,重要的是這樣的作品在中國依然擁有龐大的欣賞和消費群體。而且,相比書法,繪畫顯然更容易“藏拙”,只要在學習臨摹前人的基礎上大概解決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之類的基礎性問題,相信在今天不會有多少觀眾能夠分辨得出作品是否達到了“氣韻生動”的境界。況且,還有很多已然成名成家導師的既有風格可供模仿甚至抄襲。不論是對傳統風格還是對當代繪畫來說,在短短的四年本科學習階段,大致學個“樣子”,再通過精緻的裝裱、深奧的文字闡釋和現場氣氛營造,展覽的效果總還是有一些的。

書法則不然,它是高度抽象和高度提煉的藝術,而且群眾基礎如此龐大(雖然很多人未必真的看得懂書法),想要“藏拙”就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書法與繪畫一樣歷史悠久,高度成熟,同時也就意味著高度封閉。與繪畫不同,書法是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其他文明對話融合的可能性有限,實驗探索空間相對侷限,雖然有井上有一等人的現代書法實驗,但本質上已經去中國書法精髓甚遠。在實驗水墨浪潮衝擊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中國也曾興起當代書法的探索,但也只是跟在繪畫後面曾經躊躇滿志地試圖將傳統筆墨意趣與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和觀念藝術進行雜交而已,最終基本都淪為一廂情願的夾生飯。傳統的高度成熟和藝術體系的自我完善使得書法的創新在今天尤為困難,稍有不慎就會淪為當代藝術觀念實驗的配角,或者眾人口誅筆伐的“醜書”。

邢千里:我們期待在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

從觀眾層面來看,或許是人們再也不堪忍受很多以傳統為名的當代藝術家越來越晦澀難懂的繪畫作品,希望從書法這一國粹中獲得些許慰藉。雖然當代書法展覽不同程度上也沾染了一些當代藝術的不良風氣,如一味追求大尺幅的震撼效果,但總體而言畢竟讓廣大普通觀眾在情感和理解上更容易親近。不同層次和需求的人可以各取所需,懂行的人可以賞其筆墨、辨其風格,普通人至少也可以看看字寫得是否周正俊秀,或者讀讀上面的詩文散句。

然而,我們期待在一個高校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呢?高校、書法專業、畢業展這三個詞語放在一起,有如某位藝術家名片上赫然的頭銜,帶給人們期待同時也有挑剔的眼神了。你是專業的,又是經過四年訓練後的學成彙報,作品水準自然差不了,也不能差。簡單地說,畢業展的作品,即使不是書法家水平,至少也要有些書法家的苗頭和樣子才行。於是,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上升,同其他藝術專業的畢業展一樣,高校書法畢業展近些年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質疑和批評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這無疑是太一廂情願了。人們總是想當然地把高等美術教育等同於藝術家速成班,不管之前的藝術基礎如何,也不論大學期間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總之幾年後的畢業展,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罷,都可算得上鋒芒初露的藝術家。這樣的誤讀同樣存在於高校藝術專業師生之中,很多人從進入藝術院校開始就在潛意識中把自己定位成未來藝術家。畢業了搞個展覽,向社會展示一下自己的藝術作品也就順理成章,也算是為日後正式踏入藝術家行列做一下鋪墊和廣告。

邢千里:我們期待在書法畢業展上看到什麼?

不管如今對於所謂藝術和藝術家的理解與定義如何混亂,我們都應該清楚地知道,高校藝術專業不是生產藝術家的地方,書法專業的培養目標也不是為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的書法家。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因為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家土壤變了,當代社會對藝術的需求和認知也變了。繪畫也好,書法也罷,藝術專業總體上是為了一批自身具有較高藝術知識與素養,通過知識、理論和技法的研究推動書法的傳承、發展和普及,畢業後在不同的領域裡推動整個社會審美能力和生活品質的藝術工作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校書法畢業展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概念。是否有必要辦畢業展?如何辦?社會對書法專業畢業展有什麼期待和誤讀?高校書法專業的師生們又該如何回應這些期待和誤讀?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