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遊戲是如何慢慢取代現實讓人上癮的

遊戲是如何慢慢取代現實讓人上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長時間沉浸在電子屏幕前混沌睏乏無力,導致我很難看得下任何文字。這兩種刺激對比之下,文字似乎太過於乏味了,而遊戲的刺激豐富而且生動。

於是我下定決心,結合這幾年的一些思考和學的心理知識,對“遊戲成癮”這件事一探究竟。

為什麼遊戲讓我感覺愉悅又焦慮?

為什麼無法戒除擺脫遊戲?

為什麼無法控制遊戲和生活的平衡?


(一)遊戲中成癮的心理動力

01遊戲中的財富累計系統

幾乎無論哪個遊戲都有財富累計系統,包括物品的拾取,裝備的升級,等級的累計......概括起來象徵一種從無到有的過程,就算現實一窮二白你也能在遊戲中體會到“豐富充實”的感覺。

這種感覺,對於囤積性格的遊戲人來說無疑是福音。幾乎每個遊戲都有些不喜愛競技戰鬥,而是去收集各種各樣物品,收集角色,收集各種支線任務等的狂熱收集者。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在他的著作中寫到:通過收集各種各樣的東西囤積者體驗佔有的控制感,這種被控制的感覺被體會為是安全的。

於是這能給一個人的內心獲得足夠多的安全感——我的遊戲世界,只有我有鑰匙去打開,而且我想什麼時候打開就什麼時候打開,那個豐富而且足以令我自豪的寶藏。

02輸贏對於持續遊戲的動力機制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遊戲的競技中無論是輸還是贏,都會成為促使你繼續遊戲的動機,直到你沒辦法體會到贏的有什麼感覺,或者失敗的體驗太強烈而帶著憤怒離開。

當你在遊戲中贏的時候,你會體驗到自己是被認可的,被隊友需要的,有價值的而去持續維持這種感覺更加努力的投身遊戲中。

在現實中可能內向或者暫時還沒有獲取價值的途徑,導致這種體驗無法被抗拒。

人都是有自我價值實現需要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

遊戲是如何慢慢取代現實讓人上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遊戲中的失敗為什麼也會讓人更加願意持續遊戲呢?這裡使用“願意”可能不太妥當,更準確的說,這時候遊戲者可能處於一種“被迫捲入”的狀態。

失敗的體驗喚起了遊戲者價值被否定的羞恥感,於是帶著憤怒和不甘心去推翻這一“論斷”。然後就進入了贏遊戲的循環。

所以當你因為現實的困窘,刻意代入自身價值去玩遊戲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淖。

03遊戲中快速價值系統的固著,致令部分適應現實價值的社會功能趨於喪失

該怎麼做就能獲得什麼,可以快速得到反饋。而現實社會中取得社會價值往往反饋時間長,而且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就好比你想考取某高校,多少個日夜枯燥乏味的努力,結果可能還是不可預知的。

相比之下,遊戲失敗了,馬上就能重來,再不濟RMB總能獲取快捷穩定通道。而且遊戲中失敗的代價不會太大——只是損失等級、排名或者虛擬貨幣等,而且可以重來。

這種快速價值系統的適應,也就是遊戲提供了你可以看見付出——回報的機制。

所以你更加願意投身這種“產生飢餓——立即回應”的循環裡面不斷體驗滿足感。

但這種滿足感的獲取會讓你因此受困:長期下來遊戲材料就成了替代現實生活的填充,你的生活材料慢慢開始圍繞著這部分來進行——遊戲資訊、遊戲直播、關注遊戲近期的活動。

由於長時間投身遊戲裡面,缺乏對現實生活的參與導致了部分現實生活功能的喪失,因此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著更加困窘弱和弱小的自己,令你更加想要回到遊戲裡面體驗“強大”。

04競技中的戰勝感=攻擊釋放的轉移

大部分熱門遊戲都是玩家和其他玩家比拼的遊戲模式。

競技遊戲,玩家與玩家之間競爭的遊戲,引發了攀比,如前面所說——在這種快速價值通道里面,以及遊戲的替代社交中,產生的羞恥錯位容易使人矇蔽心智,通過依賴於快速價值通道獲得戰勝別人無所不能的全能感。

假性的滿足了對現實中弱小卑微形象的修正,釋放在現實中無法表現比別人更加優越的攻擊,免於心理的不平衡。然後每當這種感覺出現的時候就會習慣於求助這種方式了。

05遊戲社交對現實社交挫敗的替代補足

很多遊戲比較精明,一進到遊戲就給你派發一個社交任務:添加幾個好友,加一個幫派/社群/公會類似的小團體,以便你儘快在遊戲裡面開始你的“社交”。

這種遊戲廠商在我覺得實在是太精明。因為一個遊戲要使一個人維持興趣得下去一定是以遊戲裡面的社交為核心。

這麼說一點都不過分。

心理諮詢屆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人無法在這世界上脫離關係而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你需要面對兩個問題,一個是你和自己的關係,一個是你和別人的關係。

遊戲是如何慢慢取代現實讓人上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社交生活足夠豐富的人,更加願意去以自己認可的現實角色去進行實地社交;而遊戲中帶有面具,偽裝,肆意修改,可以付出“努力”進行快速變換遊戲社交裡個人形象的機制,完美的讓個人形象獲得“重生”。

遊戲者可以用遊戲裡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形象角色來得以寄託,然後十分願意把這個分享給朋友,企圖通過遊戲裡比較完美和自我認可度高的角色被現實社交環境所接納。

所以會更加努力得去修繕這個角色形象,排名段位更高,服裝更美,皮膚時裝更多更時髦,更加願意花錢去維持,令你產生高自我價值感的社交形象,它已經以假亂真般的成為了“真實生活”。

騰訊開發的遊戲雖然總是慢人一步,或者說有模仿抄襲之嫌,實在不行就代理或者收購它。但是騰訊總能成為遊戲裡贏家,它旗下的產品永遠是遊戲界裡的常青藤,永遠是玩家砸錢最多的。

因為騰訊的遊戲都和社交系統掛鉤起來。而騰訊掌握了中國最多數的通訊軟件用戶,微信QQ,無論是老中青少的群體都是最多數。

前段時間特別流行的《王者榮耀》,如果沒有微信好友的社交系統支撐我怕沒有這麼高的粘著性。

《英雄聯盟》的社交系統雖然不發達但是這種已經是現象級的遊戲,這幾年,已經成了幾乎是大學男生群體的集體娛樂之一了。如果你不會玩似乎少了一部分真實社交的談資。


(二)但我們其實都從遊戲中獲益

說完了為什麼上癮,先別急著就一腳踢開它了。其實某種程度上游戲使我們成為——“現實迫害的受益者”。

所以有些人會說,“我憑本事玩的遊戲,不殺不搶不偷天天就很開心,你憑什麼說我遊戲成癮是種病?”。

在某種程度上,能在二者中找到平衡而不為此焦慮,說明你大概已經認同了自己的社會身份,能分清主次現實虛擬。又或者能夠通過遊戲融入當前社會語言表達價值的體系中。所以可以左上角繼續玩遊戲。

遊戲本身不是癥結所在,而且遊戲承擔了部分日常攻擊性表達的途徑——減少社會犯罪(攻擊指向他人),或者抑鬱精神分裂(攻擊指向自身)還是發揮了很大作用的。


(三)遊戲成癮如何拯救我自己

一個前提——你是否遊戲熱愛者。

如果是。那麼通過你的汗水付出和堅持不懈,遊戲裡的佼佼者一樣可以通過成為電競選手或遊戲主播等相關行業來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這裡你的痴迷程度就是敬業。

如果不是。只當做一個娛樂消遣,那麼就得考慮如何與遊戲平衡相處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一二三四的步驟說明,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沒有誰的人生按照步驟來就會收穫精彩。

但一個大致的方向是:勇敢的迴歸現實,尋找到你的價值,尋找你是誰,當你對自己要融入社會的形象清晰的時候,就不會輕易附著在某些外物上,重要的是你是你自己。

就像JJ林俊杰,能唱歌又能寫詞而且唱功在歌壇還算拔尖的,出道之前卻就已經是《DOTA1》、《WAR3》的資深玩家。直到如今也還坦誠自己仍是遊戲迷,兼顧著遊戲與事業,偶爾還出沒於直播平臺打《守望先鋒》、《DOTA》和《絕地求生》。


(四)寫在最後——致努力的你

永遠別想著去戒掉它,從此視為大敵。遊戲本身並無直接壞處,但怎麼看待遊戲和使用遊戲是有好壞之分的。遊戲能進入你的生活而且與你相處這麼長的時間,自然是有某種保護意義的。

試想,一個現實生活受到很大挫敗的人,而且從小生活環境還不好,認識的朋友也少,又沒有良師益友,也沒有那麼幸運,TA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你的潛意識每天在為保護你面對那些那麼慘的現實多麼辛苦的努力著,其實你已經在很努力的生活了。但這不能成為你不去面對現實的藉口。

當我看到《頭號玩家》裡面《綠洲》創始人哈利迪說的那番話的時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

遊戲是如何慢慢取代現實讓人上癮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實就算再撕心裂肺,也別等行將就木時,才發現錯過了整個人生。

魯迅先生說: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面慘談的現實,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邁出那一步,你一定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綠洲。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74ebbf8c5bd3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