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新思|宋志平:企業如何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思

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國家宏觀層面的問題,也是企業發展微觀層面的問題。企業要順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一起聽聽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怎麼說——

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實踐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 黨委書記 宋志平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關於高質量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高速增長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而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書中提到,一輛馬車到一萬輛馬車是增長,只有從馬車到機車才是發展。構成發展的動力是創新,引領創新的是企業家,企業家用資本進行創新,資本是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槓桿。這本書講到發展、創新、企業家和資本等內容,並把四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企業也從過去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資委成立之初,中國建材集團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營業收入只有20多億元,經過十五六年的快速發展,去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多億元,在世界500強中排在第259位。水泥熟料、商混、石膏板、玻纖、風電葉片、水泥工程和餘熱發電國際工程等六個領域規模均位列世界第一。

去年的世界500強企業裡,中國有115家,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有48家。按這樣的速度發展,到2020年,世界500強中國企業的數目將超過美國。但我們還要意識到,我國企業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同時也存在有的企業競爭力不強、效益不優、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國家宏觀層面的問題,也是企業發展微觀層面的問題。企業要順應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從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中國建材集團也是一樣,經過快速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但從發展質量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變化確實非常大。集團過去一兩水泥都沒有,現在水泥產能5.3億噸,發展成為全球水泥規模最大的企業,被稱為“水泥大王”。也就是說,全球每使用10噸水泥,就有1噸來自中國建材。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中國建材積極推動相關業務的轉型升級,從過去“水泥大王”的角色迅速轉型水泥、新材料和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模式

近期中國頻繁遭遇國際貿易的摩擦,我們從最近社會熱議的“中興事件”中應該認識到,我國不光芯片製造上有差距,我國的材料製造業也有一定差距,無論是金屬材料製造業還是非金屬材料製造業。中國建材屬於非金屬材料製造業,近年來,在無機和有機非金屬材料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新材料業務異軍突起。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國建材在新材料領域的幾個典型案例。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T800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

  • 一是碳纖維。過去我們做不了高檔碳纖維,現在中國建材的T800和T1000碳纖維已實現量產且運行平穩,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和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填補了我國碳纖維高端技術的空白,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能源裝備、交通運輸等領域。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

  • 二是TFT電子薄玻璃。過去液晶顯示基板玻璃(TFT玻璃)長期被美國和日本一些企業壟斷,如今中國建材不但可以自己生產,近期研發的技術還打破了世界紀錄。目前美國只能做到0.2毫米厚,而我們可以做到0.12毫米厚,厚度跟紙張差不多,這件事情在全球引起了轟動效應。臺灣中天電視臺從中日兩國關係的視角播放了這條消息,看起來似乎有點誇張,但也反映出中國技術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力。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

  • 三是薄膜太陽能電池。過去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美國First Solar公司生產的,他們不在中國設廠,也不出口產品到中國。過去我們希望在鄂爾多斯請他們建1吉瓦的電站,同時也希望他們在中國設立工廠,但對方沒有同意。這些年中國建材通過努力,攻克技術難關,銅銦鎵硒、碲化鎘等都可以進行大規模量化生產,碲化鎘在成都,銅銦鎵硒在蚌埠,都是幾萬平方米的工廠,廠房裡都是機器人在作業,人們參觀後都感覺非常震撼。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

  • 四是鋰電池隔膜。鋰電池隔膜技術過去也是掌握在國外少數企業手裡,而中國每年需要20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的量,現在中國建材攻克這項技術瓶頸,每年可以生產5億平方米的鋰電池隔膜,計劃未來在國內更廣的範圍推廣。

新思|宋志平:企业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

  • 五是陶瓷軸承。大家知道,鋼製的軸承在高速轉動下會出現過熱現象,潤滑劑也耐受不了,所以高速運轉軸承都是陶瓷做的。過去我們做不了這樣的產品,現在中國建材生產的陶瓷軸承每分鐘能有60萬轉,而普通軸承一般能有2萬轉就夠用了。

傳統行業的企業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還有大量工作可以做,一方面要繼續把原來的業務做好,另一方面在相關領域也要快速進行轉型。

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 一是做強主業。在高速增長時代,不少企業業務發展比較分散,但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強調主業,業務歸核化。業務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今天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企業的人才、知識,包括各項能力都有限,必須強調專業化,突出核心業務,打造核心專長和核心競爭力。中國建材集團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做強主業,形成水泥、新材料和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組合方式。


  • 二是瘦身健體。日本人稱這項工作為“精健化”管理,把企業個數和企業層級進行最大限度的壓減。在大家印象中,央企是一個龐大的組織,剛才有領導就問我,“中國建材有多少家企業?”其實我不太好意思說,之前集團所屬企業有1600多家,通過壓減工作減少20%,現有1400多家,企業層級到五級。我們的目標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壓減20%,企業層級到四級,避免因企業家數太多出現過多的“跑冒滴漏”。


  • 三是加大創新力度。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我將在後面做詳細闡述。


  • 四是強化管理。管理是永恆的主題,企業要想出質量、出效益、出效率,必須在管理上有所作為。企業精益生產最重要的是要有先進的工法。中國建材創造性地總結並實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形成了“八大工法”“六星企業”“增節降工作法”等一整套特色管理工法。這些先進工法是集團賴以生存和制勝的法寶,既有助於實現外抓市場與內控成本的結合,贏得市場優勢,也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 五是內部機制改革。如今我國進入新時代,人們生活水平都比較富裕,在這樣一個科技時代、智能化時代,我們改革的動力和目標就是企業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企業成為大家公平創造財富的平臺。通過機制改革,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員工不僅可以分享企業創造的財富,還可以真正獲得企業主人翁的歸屬感,結成榮辱與共的企業命運共同體。

中國建材創新實踐

  • 一是秉持紮實的創新態度。近年來我國很多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日益增強,較過去有了很大進步。例如中國建材水泥國際工程業務約佔全球65%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有100條水泥生產線,其中就有65條是中國建材承建的,而且都是大型的生產線,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回望過去,30多年前我們都向跨國公司購買,現在很多跨國公司都來購買我們的技術和裝備,包括浮法玻璃、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等等。講這些是想說,當前我國有些技術在全球是處於領先水平,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秉持紮實的態度,不能驕傲,更不能自滿。

    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績,堅定信心,鼓舞士氣,同時還要以客觀務實的態度,認真思考,尋找差距,時刻關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做什麼。雖然國外很多企業開始購買我們的技術和裝備,但還不能說我們已經做得最好,某些領域仍需要有更高的提升。

  • 二是加大創新投入。國內一些企業不太願意加大創新方面的投入,更樂於購買裝備、新建生產線。可是現在很多行業出現過剩,企業不再需要新建太多生產線,而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技改和研發。目前中國建材擁有26家科研院所、3.8萬名科學家、1萬多項專利,但從企業未來發展來看,這還遠遠不夠。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業生產需要的人工越來越少,過去一條水泥生產線大約需要2000名員工,現在只需要50人左右就可以了,一班十幾個人,即使員工都離開工廠,生產線照樣能正常運轉。那麼剩下大量的人員應該做什麼,他們可以從事研發等工作,一個企業如果有一半左右的人從事研發和設計可能是個好的結構,我們在這方面要加大轉型。


    我在中國建材倡導要加大創新領域的投入,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實驗室,要吸引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同時我們還建議國家出臺支持科技研發的相關政策,以德國為例,企業技術研發一半的費用是由國家䃼貼,可以直接通過銀行進行轉帳補貼。因此無論從國家還是企業角度來看,都應加大對技術的投入。


  • 三是進行機制改革。企業要保障技術人員的收入待遇,建立激勵機制,比如可以設置員工股,使發明專利的科技人員也參與分配。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國家投的資金,為什麼還要給科技人員。仔細想想,同樣是國家投入的資金,為什麼不同的科技人員,他們的發明專利成果也不同呢。大家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機制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工作熱情,創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創新需要機制,對於企業來說,精神和機制缺一不可,精神鼓勵要提倡,激勵機制也要跟得上,沒有機制只靠精神並不能保證企業長久健康運行。


  • 四是重視開放性創新。創新應是開放的平臺,美國的創新是用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來自不同地方的精英集聚在一起,營造了創新的氛圍。我們在創新過程中也要“走出去”“請進來”。中國建材決定做碲化鎘業務時,收購了德國的研發團隊,建立了實驗室,研發人員可以在當地工作,不一定非得來中國,這樣能夠降低費用,而碲化鎘工廠設在成都,實驗在德國完成後可以在中國製造。我們確保德國實驗室科研人員有一定的薪資,最近在成都碲化鎘生產線成功下線,我要求提高德國試驗室工作人員20%的薪水,同時承諾如果研究成果超過美國可比公司的水平,他們的薪水會再提升50%,極大調動了德國專家的工作積極性。華為是在全世界招聘優秀的科研人員,我們也應該這樣做,中國建材在美國新澤西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也都設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最近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在商談成立聯合創新機構。創新需要開放,我們技術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為過去四十年的開放體系,關起門來必定會落後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想要贏得未來,就一定要用開放的研發系統。


主 編:金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