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走近嶽池坪灘鄉村雜技團

坪灘,嶽池縣西北部重鎮,美麗的嘉陵江穿境而過,自然風光秀麗,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雜技文化,名揚省內外,2014年坪灘鎮更是因此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四川省民間雜技之鄉”。

在舞臺上表演的這些民間藝人都是坪灘鎮民間雜技團的演員,他們都來自農村的田間地頭,因為熱愛雜技而走到了一起,自發地組成了這個民間雜耍團體。演員中有年過七旬的大爺,然而,更多的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們雖說不上身懷絕技,卻都能給你露上一兩手。

走近嶽池坪灘鄉村雜技團

79歲的楊元恩是團裡年齡最長的,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當時有名的民間藝人胡青山學習雜技,主要學習力學雜耍。憑藉對雜技的熱愛,楊元恩從一個只是會翻跟頭的小夥,逐漸成為一名力學雜耍能手。如今,年近八旬的楊老仍活躍在舞臺上。

嶽池民間雜技藝人 楊元恩:以前,不論是鋤頭,還是板凳這些,我們都要頂,以前可以用板凳架一座橋,一根架一根,這樣架起彎成一座橋.

走近嶽池坪灘鄉村雜技團

和楊元恩一樣,胡桂芳同樣也是奶奶輩的雜技藝人。1970年,胡桂芳出生在一個雜技世家,3歲的時候便跟著其爺爺苦練雜技技藝。

嶽池民間雜技藝人 胡桂芳:踢腿,壓腿這些是很痛的.說實在的,有時候痛得咬牙切齒的,因為(爺爺)很嚴肅,他是一個對藝術很嚴肅的人,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受了很多的傷.爺爺教我們的時候,他就說過,只要你們能夠吃苦,什麼都能夠過關.

有資料顯示,民國時期,湖北的一民間雜技團體流入武勝石盤及嶽池嘉陵等地,後倒閉,部分藝人無錢歸家,便在嶽池坪灘等地沿途授徒餬口,雜技藝術在嶽池坪灘、嘉陵、西板等地發展起來,其中的民間雜耍、牙功、魔術等節目獨具特色。

走近嶽池坪灘鄉村雜技團

多年來,坪灘大大小小的民間雜技團體一直活躍在嶽池各大場鎮、鄉村,更是多次走出廣安,遠赴湖北、安徽、河南等地進行表演。鐵頭功、五馬分屍、電鑽鑽肚皮、腳踩玻璃等絕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走出去、請進來,成了嶽池坪灘雜技經久不衰的發展思路。

嶽池縣坪灘鎮副鎮長 柏楊:我們經常從外面請外援,請專家,給他們指導和幫助,經濟上他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我們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坪灘雜技發展至今,早已名聲在外,也有不少商業演出的機會。但是,演員年紀過大是每個團體普遍存在的問題,坪灘雜技目前面臨著後繼乏人的窘境。

嶽池民間雜技藝人 蔣奎:現在的這些小孩,吃好了,耍好了,吃不下這個苦了,學我們這個,不是腰扭傷,就是腳扭傷,手扭傷,一般的家長都很心疼,不願意把孩子給我們教,我現在教幾個學生都教不出來.

雜技,可以說是我國最原始的藝術形式,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承載著人民大眾生活的記憶,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雜技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具有特殊意義。一門技藝的傳承,僅僅靠這些老藝人苦苦支撐,必然會悄然褪去,我們不希望在多年以後,當再提起坪灘雜技時,人們只能從文字與影像裡,才能找到那早已不在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