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蘋果最近跳票了,這次跳票的對象是他們去年9月推出的無線充電器AirPower。據彭博社報道,原計劃於本月上市的AirPower因發熱問題再次推遲,內部工程師表示有望在今年9月份左右讓這款產品上市。

單看AirPower這條新聞,很多人會暗下結論:莫非現在的無線充電器還不成熟?

然而在淘寶和京東等電商平臺上,各種山寨無線充電器琳琅滿目,賣的風生水起,最高月銷量甚至達到了2萬+,當然價格也很親民,都在百元左右。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狀,到底是國內廠商太牛逼還是蘋果不行了?

法拉第和無線充電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理一下無線充電原理。其實很簡單,一般學過初中物理、認識法拉第的都懂,最常見的就是電磁感應無線充電,這也是無線充電聯盟(WPC)推出的Qi標準。2017年2月,蘋果加入WPC聯盟,所以AirPower自然也是這個邏輯。

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無線充電器通過線圈產生磁場,在這個磁場範圍內,理想情況下10cm以內,靠近它的線圈就可以產生電流。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另一個無線充電標準巨頭是AirFuel Alliance(國際無線充電行業聯盟),他們是通過磁場的共振完成電能傳輸,這種一般適合遠距離大功率充電,電能的轉化率要低於電磁感應。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縱觀當前無線充電的消費市場,可以說是WPC和AirFue兩大聯盟的天下。

那問題來了,原理似乎都很簡單,為什麼山寨廠商能玩的風生水起,蘋果還在為發熱問題一籌莫展,這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線圈的思考,蘋果的謹慎以及山寨廠商的“大刀闊斧”

這就得追溯到無線充電器的工藝設計了。

據瞭解,無線充電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發射端就是我們所說的無線充電器,它包括芯片、振盪器、功率放大器、線圈、PCB、被動器件、電子變壓器、磁性材料等。

而電源芯片、磁性材料以及傳輸線圈是整個無線充電產品最為關鍵的三大零部件。

其中線圈的設計尤為重要,一般會通過增大線圈尺寸和數量來提高無線充電的覆蓋範圍。所以線圈層數有單層和多層之分,又有單線圈和多線圈之分。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無線充電器,因為在只能支持一個設備充電,所以線圈的設計工藝相對簡單。

但蘋果AirPower不一樣,他需要同時支持三款不同設備的無線充電,所以要疊加多個感應線圈。“線圈數量太多,它的散熱設計、磁路設計以及電池的兼容設計都會很複雜。”

某無線充電芯片企業創始人表示。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線圈一多,工藝設計就會很複雜,從使用安全上考慮,更需要處理好散熱的問題。

舉個例子,因為設備和設備之間的功率是不同的,像手錶的功率比較小,線圈在設計的時候會做專門的優化,但是當你把大於手錶功率的手機放在上面,還得去平衡最終的充電功率,因此重疊線圈的散熱設計會更復雜。

而且線圈的設計需要上下游的密切配合,並且具有很高的客戶定製化特徵,它非常考驗廠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和上下游的銜接能力。

為了更好地解決發熱的問題,也有消息顯示蘋果可能還要在AirPower中內置芯片,從而能夠在無線充電板上運行精簡版iOS系統。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蘋果給AirPower定製一款芯片做控制邏輯算法是可能的,但是在一個無線充電硬件上運行iOS軟件系統,可能性會比較低。

線圈設計、發熱問題、以及可能的內置芯片……這些都無疑都加大了蘋果AirPower的生產難度。

產品細節無人問津,市場野蠻生長

僅僅是線圈的設計,蘋果和淘寶上山寨廠商的區別已經顯而易見。

像淘寶上那種低價的無線充電器可能就是簡單的線圈組合,並沒有考慮電流傳輸帶來的發熱問題、傳輸距離以及功率。

確實,如果僅僅是實現無線充電這個功能,自己都可以手動製作一個發射端。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8還能用電動牙刷底座以及宜家電燈實現無線充電。

不過,即使在工藝、散熱問題上不做過多強調和設計,但是並不影響這些產品在消費端市場的流通,而這背後反映的是無線充電行業面臨的困局。

既有的無線充電技術並不能實現自由空間的充電,無論是電磁感應還是磁共振,最終都要把你框限在一個充電版上。正如我們採訪的某投資人士所說,“無線充電從技術上來說和平常人對無線充電的認知有個誤區,大家覺得無線充電,應該是拿著手機滿屋子走,充電過程中沒有實際的物理介質接觸。但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當無法解決實際痛點的情況下,很多人不會改變自己的習慣。”

也就是說,目前的無線充電技術本身並不是顛覆性的,從這個層面來看,用戶對無線充電的期望值遠高於我們現在技術能解決的,所以他們會選擇性忽視了技術上的問題,也就自然放任了無線充電消費市場的野蠻生長。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再就是無線充電生態的考量,像蘋果這種已經擁有了成熟的消費電子生態的企業,它的每一步動作都是要帶動生態中其他的軟硬件產品,最終形成一個大的閉環。

但是“單打獨鬥”的山寨廠商不需要,他們的追求只是更高的出貨量,至於市場的長期發展如何,並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內。

就像投資人所說,即使接收端以後會有很多,但是去營造大環境和生態還是很難的,因為這條賽道是有問題,如果實際痛點不能解決,無線充電市場很難有大規模的爆發。

基於這幾點思考,開頭問題的答案其實也迎刃而解,在技術更迭速度遠低於用戶預期的情況下,早期的市場就是跑馬圈地,也難怪會出現劣幣當道的現狀。

結語

雖然一直有很多人詬病蘋果缺少創新,但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蘋果也一直在引領技術的革命。取消耳機口、雙攝、全面屏、Face ID,無線充電……蘋果將束之高閣的技術消費市場化。

而無線充電這個坑,蘋果想在上面做一套完美的飛躍動作,但落地的時候能否站穩,恐怕會很懸。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無線充電迷局:淘寶月銷2萬+,為何蘋果卻一再跳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