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生活當中的逆向投資,你知道多少?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這些都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名言,也是每一位小散爛熟於心的投資警言。然而,理解很容易,難就難在知行合一。

但其實咱們生活中也同樣面臨著許多選擇?公交等了半天還沒來,繼續等or打車?幾千塊的手機都買了,要不要買幾塊錢的保險?辦了年卡,自己又不想去怎麼辦?

相對性效應,盈利和損失不過是你自己的猜想罷了。傳統經濟學的決策理論中,做一個投資決定很簡單:你覺得股票賺了,那就賣唄!但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

假設你手中持有的一隻股票,成本價是10塊,之後逐漸漲到了20塊附近,後來在某一個交易日開始震盪,最高觸及到23塊,最終臨近收盤時股價穩定在19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賣還是不賣?

我敢保證每一位投資者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但大多投資者都會選擇不賣,因為它始終堅信:我的股票已經“值”23塊了,19塊賣掉太不划算!於是就一直等啊等,而等待他們的是超買或莊家逃頂帶來的股價大幅回調。

相對性或錨定效應告訴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買價與賣價,而是股票的估值本身。在股價達到或超過你的基本面預估時,立即止盈是更加明智的選擇,而之後的每次創新高或許能給你帶來更多收益,但無疑這是高風險的。

說到相對性效應,我們生活中同樣也會遇到這種問題:你去菜場買菜,這家的韭菜5塊一斤,那家4塊一斤。你肯定會選擇4塊的,哪怕那家店需要過個馬路。但如果兩件衣服,一家是101塊,另一家是100塊呢?差額是一樣的,但你肯定不會在意那1塊錢了,因為前者是20%的價差,後者是1%。

所以說,當你在遇到一家足夠好的公司,而股價又相對較低時,切記:不要去在意高出那幾塊錢的成本,因為長期來看,你能有大把握能賺錢,就足夠了。就像韭菜和衣服的例子一樣,是否多花1塊錢買韭菜或衣服,以及是否在幾千塊手機上花幾塊錢買被盜險,其實並沒什麼兩樣。

沉沒成本的誘惑。如果你在下班路上等公交,等了半小時了,你要的那路車還沒來,而這已經接近你的耐心極限,儘管這時候你仍有時間繼續等下去。這時你會怎麼做?暫不談省不省錢,我想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繼續等是嗎?說不定過幾分鐘車就來了。

可是,未來是不可預期的,可能再過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車都不會來,可能它遇上了堵車呢?更加理性的做法是:立刻!馬上!打車!

人性本身對損失是憎惡的,這就使得讓人們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搭上沉沒成本,來挽回損失。但這最終造成的後果,大概率反而是加大損失。因為你等了半小時的車還沒來,說明這已經是錯誤的選擇了,這時你並不應該再繼續花時間等車。

這時有人會反駁:可是我打車回家的錢很貴,可能上百塊,在我時間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難道繼續等不應該嗎?

而我想說的是,無論車5分鐘後到,還是50分鐘後到,前面這半小時已經浪費了,已經“沉沒”了,在你無法預估公交車是否能準點到達時,我覺得任何人都不會以50分鐘的代價換回30分鐘的損失吧?當然,如果你覺得你的時間不值錢,那我也無話可說。

回到投資,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止損的問題了。前期無盡的被套已經讓你損失了機會成本,那麼你還要繼續等嗎?我想這裡也需要分情況而言:

在這家公司基本面良好,且股價相對較低情況下,暫時的黑天鵝導致的股票被套,不僅不需要割肉,而且還是加倉的好機會。如果股價已經到了相對高位,這時儘管它是藍籌,無疑暫時離場,承認損失是相對明智的選擇,因為你並不知道等待你的是反轉還是牛市。

事實證明,今年許多機構,尤其是私募,可能已經這麼做了。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7000只私募產品創歷史新低。

相反,如果你選擇一直等,那麼你不作為的機會成本是很大的,在經濟學上叫做被動決策,這與私募機構追求主動絕對收益的原則是完全相悖的。

敬畏市場,不要過度相信偶然性。國外曾經有這麼一個調查,它對35000戶家庭的投資狀態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女性年平均更換投資組合資產的50%,而男性這一數據為75%。也就是說男性的換手率更高。這說明什麼?男人好動?

顯然,男性有著天生的征服欲,它相信自己的實力與眼光,更加激進並相信偶然性。事實數據證明,美國的女性股票基金經理的確比男性更加保守,而這種的好處在於當市場發生危機時,女性的投資組合更能遊刃有餘。

但可惜,好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當前國內絕大多數公私募基金經理都為男性,而A股又是這麼“變態”,所以你也必須“變態”:要像女性一樣做投資,摒棄題材概念,相信客觀基本面而非熱點,

因為你抓住了一次並不代表你能抓住第二次。最後一句,依然是:敬畏市場!

證實性偏見,股市“預測帝”們的套路。我相信許多股評、薦股公眾號都會盡可能預測多隻股票、多種走勢,然而他們只讓預測準確的結果保留在大眾腦子裡,比如發截圖。預測表述越不清晰,它就越可能成為現實。當然,這也涉及到一個合規的問題,但不可否認,刻意掩飾不準確的預測,這是客觀事實。

證實性偏見,說白了就是並不直接用信息來說服你,而是給這個產品塑造一個良好的印象,最終買與不買就看消費者了。這不就和上市公司捏造熱點是一樣一樣的嗎?

莊家想要打一波好廣告,並不是鋪天蓋地地請水軍去各大門戶灌水,而是製造這家公司的爆點,時不時來個研發產品下線啊,收購併購啊,參與國家項目啊等等,韭菜們下意識地已經認為這家公司的基本面是“良好”的,而此時你就已經上當了。

現如今很多廣告,也都摒棄了老套的話術,而是去設計一個特定場景,將產品植入進去,比如一家人開著某品牌的7座SUV出去自駕遊。當人們想買這輛SUV時,並不是因為它優秀的扭矩參數、爬坡接近/離去角度參數,或者全時四驅,而僅僅因為:我能開著它帶著家人去自駕遊。

看!多麼高明啊!

在投資中,證實性偏見無處不在: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排名、熱銷基金的廣告宣傳語等等。

7日年化收益率是什麼?就是最近7個交易日的收益打個平均,再換算成年化。那麼好,比如6月1日(假設沒有周末)該基金的淨值是1.00,6月7日漲到2.00,6月14日跌到了0.20,21日又到了0.60。那麼,這隻基金是淨值翻了倍,還是淨值虧損了40%呢?顯然,兩種說法都對,但你如果只看1-7日的平均收益率的話,那可以說你的投資已經被證實性偏見所綁架了。

投資是一件主觀性很強,但卻有及其需要考慮可觀因素的事情,所以許多投資大佬往往並非科班出身,而只是將他們正確的人生認知運用到投資上罷了,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便是逆向選擇。我們做不了大佬,但至少可以不做被割的韭菜,保持謙卑,逆向選擇!

如果你對經濟學哲理類文章感興趣,可繼續閱讀下面幾篇(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

1、春節相親!需要哪些經濟學思維?(2018-02-08)

2、生活中的那些免費經濟學,你知道多少?(2017-12-11)

3、為什麼你炒股總是虧錢?一個哲理告訴你答案!(2017-10-15)

4、生活中的那些“賭博經濟學”,你知道多少?(2017-08-06)

5、為什麼你炒股總是虧錢?一個哲理告訴你答案!(2017-10-15)

本文系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原創文章。歡迎訂閱交流!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