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運營商發展面臨激烈競爭 中國電信爭當轉型急先鋒

當前通信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運營商傳統業務受到各種各樣的新業務、新技術以及新運營模式的挑戰,移動、寬帶、流量、政企這四大塊收入的風險危機愈發加劇。在通信業傳統發展模式受到挑戰,網絡持續演進、技術持續創新的當下,中國電信加快落實轉型3.0戰略,基於“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的路線方針,向著“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的目標穩步前進,以創新的姿態、最快的行動佈局“新時代,走在了最前列,爭當數字中國建設急先鋒。

通信業傳統發展受挑戰驅動中國電信轉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寬帶的快速發展,當前通信業發展的環境較之以往更加複雜,傳統業務運營商的傳統業務被替代、分流,受到很大的衝擊。

手機用戶方面,運營商財報顯示,截至5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近15億戶,同比增長10%,從目前看,手機的使用普及率已超過100%,運營商面臨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未來運營商競爭零和博弈將成為常態,雙卡槽或成為競爭新趨勢。

流量方面,三大運營商不限量套餐大量推出,手機用戶流量消費水漲船高。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我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3.97GB,同比增長169.3%,不過,業務量高速增長,並未拉動收入快速增長,進入2018年運營商增量不增收趨勢愈加明顯。

寬帶方面,中國電信在提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面向家庭還是企業專網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通信業內的不正當競爭有所抬頭,在寬帶市場,中國移動效仿互聯網企業,用低價或免費收割市場。中國移動寬帶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得益於免費的市場策略,但這也極大地擾亂了寬帶市場健康發展。

在政企方面,互聯網巨頭一分錢、0元中標政府政務雲系統新聞屢屢出現,雲計算價格戰引不正當競爭也讓運營商雲網一體化發展受到互聯網企業替代化風險。

可以說,電信業外部競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內部失衡的格局愈發嚴重。這既不利於電信業的創新,也無法實現電信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通信業傳統發展模式受到挑戰的的當下,中國電信樹立起高度的企業危機意識,開啟轉型3.0戰略,重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引領數字生態,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助力網絡強國,服務社會民生。

中國電信生態合作推進信息產業共創共贏

行業價值不能光靠一個企業來維持,需要整個行業生態創造提升。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應用和通信業務的業務邊界日益模糊,通信行業融合滲透力度的不斷加大,多產業、多領域合作發展成為趨勢。在中國電信轉型3.0戰略中,業務生態化建設是重要的一環,中國電信致力於共生共創共贏,做大智能信息服務市場蛋糕。

中國電信開放式創新,力推跨界合作,先後發起設立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聯盟,與業內數百家一流企業廣泛合作,通過渠道融合、產品融合、資本融合等多種方式,共同構建生態魔方,推廣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應用服務。

2017年,中國電信打造的智能連接、智慧家庭、新型ICT應用、互聯網金融、物聯網“生態魔方”已初現雛形,五大業務生態成績搶眼:截至目前,中國電信終端產業聯盟360家、智能連接用戶超過6億;中國電信智慧家庭產業聯盟150家、智慧家庭用戶超過1億;翼支付合作商家300萬家、互聯網金融交易額超過1.5萬億元;大數據聯盟合作伙伴135家、新興ICT服務客戶超過2100萬;天翼物聯產業聯盟成員已達到265家、覆蓋48個物聯網細分行業,物聯網用戶超過3000萬。

未來中國電信將積極發揮電信運營企業連接產業鏈上下游、帶動兩頭(信息通信製造、互聯網應用)發展壯大的“扁擔”效應,在網絡、終端、渠道、內容應用、平臺建設等產業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共同做大智能信息服務市場的蛋糕,推進信息產業生態圈互促共融。

中國電信自主創新打造行業範本

十九大以來,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成為國家戰略。作為中國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新時代,中國電信自覺承擔起建設網絡強國、打造一流企業、共築美好生活的新使命。

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中國電信迎難而上。中國電信深入實施CTNet 2025,加快網絡智能化重構步伐,2017年8月,中國電信成為全球首家完成vBRAS三層解耦的運營商,隨後再次率先完成全球首家面向vBRAS統一編排管理的NFV全解耦測試。同時,中國電信也在進行基於vIMS的VoLTE試驗,這意味著中國向NFV三層解耦+MANO的目標架構又近一步。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寬帶網、LTE-FDD移動網和新一代物聯網(NB-IoT)三張精品網絡,目前中國電信VoLTE 高清通話已完成內部測試,計劃年內實現正式商用,滿足全網3100萬VoLTE用戶使用需求。

在支撐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同時,社會各業智慧應用引領者,中國電信創新智慧應用,在打造數字業務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打造了不少行業範本。

企業信息化方面,中國電信助力我們國家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中國電信作為央企,敢於擔當“工業互聯網國家隊”的職責,在近三年的時間內,共調研了300多家制造企業,幫助中建鋼構、中聯重科、濰柴動力等多家企業解決了當前國內許多製造企業面臨的,數據採集“量”與“質”的核心關鍵問題。通過聯手合作伙伴及龍頭企業,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同時,我們與濰柴共建工業大數據實驗室,探索工業領域大數據的創新應用服務。

智慧城市方面,據統計,中國電信已與全國31個省級政府、236個地級市建立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打造了智慧南京、智慧下沙、智慧南平等標杆項目。中國電信僅政務雲平臺覆蓋100餘個地市,建設10個省級綜治信息化平臺,通過自主研發落地了上千個政務應用。以江西紅谷灘城市綜合管理平臺為例,該平臺以政務云為基礎,將原有和新建的各類業務系統依據統一的標準進行整合,依託城市信息數據庫,實現資源信息整合與共享、管理流程優化和協同。

此外,在物聯網、智慧家庭等多個領域,中國電信給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和用得好的信息服務。隨著5G、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發展並逐漸成為通用技術,中國電信作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將積極運用新興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注智”、“注能”, 為建設網絡強國、服務社會民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