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城中村”蛻變“城中心” 十年間舊村改造撬動青島新發展

剛剛結束的上合峰會,讓世界矚目到青島。這座被山海環繞的城市用它的瑰麗景色和嶄新的面貌在世界舞臺上印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建設的巨大改變,當我們看到“六橫九縱”的高快速路網,絢爛繽紛的時尚商圈、拔地而起的嶄新住宅區,而它們也是青島城市規劃發展的撬動者——曾經的城中村改造區域。

“城中村”蜕变“城中心” 十年间旧村改造撬动青岛新发展

麥島村

青島市73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分佈著100多個漁村,但只有少數幾個漁村毗鄰青島市中心市南區,就是位於嶗山區東部海岸線上的大麥島村、徐家麥島、王家麥島,統稱為麥島。

曾經的青島人看不上麥島,而如今的青島人更多的是嚮往麥島。這座曾經以打漁為生的村子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給自足,雖與城市近在咫尺,但基本沒有任何交流,生活十分閉塞,好似偏僻的鄉下。

1992年,青島市政府做出了將城市發展中心東移的決定,近郊漁村大片耕地被規劃、徵用,與此同時,海岸線逐漸成為稀缺資源,這些地處東部沿海黃金地段的漁村土地陸續有了新規劃,城中村面臨改造。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古老的麥島村被建設成為青島市南部重要的教育、居住、商業區,中高端海景住宅錯落,一時之間成為青島家喻戶曉的“富人區”。

“城中村”蜕变“城中心” 十年间旧村改造撬动青岛新发展

午山村

很多青島人說,青島村落眾多,再退回去20年東部山區是去都不願意去一回的。比如坐擁絕佳自然資源的午山村,石頭砌的房子、溝壑般的小道,如果沒有嶗山區規劃改造建設,這裡的吃水和取暖都成問題。

2010年,午山村被列為全市啟動回遷的12個“兩改”項目之一,午山村周邊的書香氣漸濃,青島科技大學東校區、青島大學東部校區、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等高校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如今的午山村早已躋身青島高端住宅區。

“城中村”蜕变“城中心” 十年间旧村改造撬动青岛新发展

保爾雙山舊村

與麥島村同樣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保爾雙山舊村也是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雙山村四面有山,因北部有兩座相連的山峰,所以山腳下的村莊被稱為“雙山”。1994年,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作了重大調整,原屬嶗山區的保兒、雙山、大山、小水清溝、小河西等自然村劃歸四方區管轄。

儘管躋身市區,但保爾雙山村的樣子卻絲毫沒有變化,土路和水溝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直到2007年,舊村改造的消息正式落地,這片巨大的城中村開始依照規劃動工建設。

很快“青島新都心”的概念正式提出,在新都心大規劃的帶動下,雙山、保兒村搖身一變,成為如今住宅小區林立、商圈繁華副中心區域,同時也成為大量年輕人匯聚的潮流新地標。

“城中村”蜕变“城中心” 十年间旧村改造撬动青岛新发展

上臧爐房村

城市規劃發展得力於城中村的改造建設,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帶動了東李板塊的發展,其周邊的“兩改”重點項目上臧爐房社區改造也備受關注。其中,上臧社區是包括上臧、下臧、西庵子、東庵子四個自然村組成;而爐房村起源於明朝時期,後建爐化金屬,故名爐房村。

上臧社區與爐房社區僅咫尺之遙,2013年2月2日經過進一步論證規劃方案,這處曾經破落老舊的平矮村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樓盤匯聚的世園生態新區,寬敞平坦的金水路、世園大道,舊村遍地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侯家莊、麥坡、佛耳崖

要說最早深耕東李的地產大鱷,那就要數綠城了。2006年綠城拿下三個社區村莊改造項目,侯家莊、麥坡、佛耳崖成為李滄區最早一批納入改造的舊村。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三個村莊彼此相連歷史悠久,其中侯家莊由侯氏所立,佛耳崖起源於明萬曆年間,楊氏從尤家下河遷此立村,因村附近的山崖有佛爺廟,遠望山崖像佛耳,故以此命村。

如今,這三個舊村改造而成的綠城理想之城分多期開發,不同的建築風格造就了一排排風格迥異的建築群。此外,李村河上游整治完畢後,沿岸草飛鶯長,狹長的河道邊分佈著數個獨具特色的休閒景點,加之金水路、九水路等東西主幹道相繼拓寬通車,舊村落十年間蛻變新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