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美國的福利比較完善,那為什麼街頭還有軍人流浪漢?

Bikasou


懶得打字了,摘錄一段資料,自己去看:

美國流浪漢為何餓不死



美國政府及社會對流浪漢的關注和資助是這些人群最大的支持,他們不僅時常能夠獲得社會提供免費的食物,還能夠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費住所,甚至還有房屋補貼、免費醫療服務等。 導

流浪漢經濟能力不足,沒有固定的房屋,居無定所。他們在城市中流浪,行乞或當苦力等臨時工人,他們在公園、天橋底、住宅樓梯睡覺。世界各國都有流浪漢,但為何美國的流浪漢不會餓死街頭? 流浪漢在美國是一個受到政府以及整個社會關注的群體,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統計發現,2012年在美國有633782人無家可歸。


這些流浪漢相當一部分無家可歸者或者因為酒精,或者因為毒品,其中大多數是癮君子,女性流浪漢更是在逐年增加。

美國法律規定,無家可歸者有露宿街頭的權利,只要不觸犯其他法律,誰也拿他們沒辦法。對於無家可歸、露宿街頭的流浪者來說,毛毯、食物及棲身之處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不過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華盛頓街頭的流浪者卻人手一部手機。別看這些人無家可歸,他們卻每日和白領階層一樣,使用手機上網收發郵件、寫博客、找工作甚至申請住房。總之,美國的流浪漢即使露宿街頭流浪,但他們卻永遠不會餓死,當中有些人甚至十分享受這樣的流浪。

以紐約53歲的流浪漢約翰·尼爾為例,他住在當地某公寓旁邊公園的一張長椅上。尼爾原本是紐約州北部羅切斯特市的一名倉庫工人。

一年半前,與他患難與共的妻子因病去世後,他就獨自一人來到紐約。很快尼爾發現,沒有學歷、年紀偏大的他要想在“9·11”之後的紐約找份工作實在是個幻想,乾脆當了流浪漢。


尼爾說,每月政府會給他600美元福利金,曼哈頓島上的一些私人慈善機構每天會向他這樣的無業遊民提供漢堡包等食品。每到冬天,他會到政府提供的收容所住上一陣子,而春天一到,他則寧願到湖邊的長椅上過露天生活。據統計,紐約市目前這樣長期失業或不願工作的流浪漢達3.7萬名。 每逢月初,美國各大廉價超市、廉價商店生意都會大好,因為那是政府向失業者發放救濟金和福利金的日子。

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這些失業者的推車上也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和日用品,只不過他們在收款臺大多數支付的不是現金或信用卡,而是美國政府發放的專門用於失業救濟和社會福利的食品券。

美國低收入人群可以領取食品券,一個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不足2.7萬美元就可以申請“食品券”補貼。四口之家每月可以得到668美元的食品券。這樣的四口之家平均每月花在購買食品上的錢只需要50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食品券的金額足以保障一個家庭的食品開支,保障美國的窮人不會餓肚子。

只不過食品券只能在各超市購買食品,但不能用來購買酒和香菸,也不能當錢去餐館使用。 在美國,有很多機構旨在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口,除了食物,他們還未流浪漢提供住所,這種庇護所分過渡性、永久性和緊急性三種,而流浪漢想要住進這樣的住所基本都為免費。


2006年,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還曾為流浪漢撥款資助10億美元。 美國政府還給窮人提供另外的福利:如房屋補貼、免費醫療服務、不用交收入所得稅等,讓窮人日子的也能過過的比較滋潤。但同時,這也造成了一些人寧願不工作,也要吃政府的救濟。就因為政府的救濟使得美國流浪漢永遠餓不死,當中有大多數流浪漢甚至十分喜歡流浪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流浪者的身影。他們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過著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漢,也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很多國家在加強對流浪者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會救助方面盡顯愛心。美國的這些做法對於我國城市未來的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


薩沙


洛杉磯整治無家可歸者行動

提起洛杉磯,我們往往不自覺地在腦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南加州的豔陽照耀著海濱的棕櫚樹,也照耀著無數如La La Land一樣星光璀璨、亦真亦幻的夢想。帶著這樣憧憬來到洛杉磯的遊客大概要大吃一驚:臨時帳篷在洛杉磯幾乎隨處可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也能看到衣衫襤褸、裹著骯髒攤子的無家可歸者,道路兩旁的商店店主必須定時沖洗馬路,以驅散流浪者留下的刺鼻的尿騷味。

洛杉磯不僅是天使之城,還是全美聞名的“流浪者之都”。

△ 電影《La La Land》(愛樂之城)劇照


高房租逼年輕人無家可歸

由於房價居高不下,而民眾收入又增長遲緩,越來越多人難以承受高昂的住房費用,“無家可歸”現象愈發困擾加州南部這個以好萊塢和文化產業文明的城市。根據《洛杉磯時報》的數據,洛杉磯目前共有近5.8萬名無家可歸者,無家可歸者數量全國名列榜首,是紐約無家可歸者數量的五倍。

△ 洛杉磯星光大道上的乞討者 來源:daveynin


無家可歸人群在街頭的“居所”——帳篷、臨時窩棚、汽車等有將近1萬處,總數量暴漲85% 。包括貧民街在內的市中心地區成為流浪人口聚居率最高的地區,在洛杉磯周邊的威尼斯區、聖莫妮卡、好萊塢等地也隨處可見流浪者。其中,18到24歲的年輕人在無家可歸者中增長最為迅速,去年一年增長64%,無家可歸青年數量達到6000人之多,其中很多是在讀大學生。

貧富差距擴大,洛杉磯無家可歸者激增。隨著經濟發展,全世界富人聚焦這一夢幻之城,租房市場有錢人越來越多,房價房租飆升。目前,超過兩百萬的洛杉磯家庭都將超過30%的總收入用於租房。房地產引發的資本遊戲裡,富者愈富,窮者愈窮,中產階級慢慢消失,城市住房成本增速遠高於平民收入增長速度,越來越多人因為經濟困難不得不選擇露宿街頭,原本貧民聚居區的中產化把無家可歸者打散,切斷彼此的聯繫。

△ 洛杉磯路邊的乞討者 來源:Christian Schirrmacher


一些退伍軍人也因傷病而無法工作,開始了無家可歸的生活。由於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很多患有精神疾病者也長期在街頭遊蕩,居無定所的無所適從感則進一步加深了很多精神疾病,進一步造成社會治安問題,形成惡性循環。還有一些為追求明星夢或為追求自由開放的生活從世界各地來到加州的年輕人,也因經濟困難而被迫流浪。南加州四季如春的氣候,讓露宿街頭成為可能,也讓“無家可歸”現象格外刺眼。

很長時間以來,洛杉磯市把經費主要花在管束無家可歸者上,而非安置無家可歸者。與居高不下的無家可歸者數量相比,洛杉磯庇護所床位數量則排在全國最低——每四名無家可歸者中中僅有一人在庇護所有床位。儘管這一群體人數增多,政府卻既沒有相關庇護政策出臺,也沒有相關預算來保障其權益。

居住條件好一點的無家可歸者,靠租賃價格相對便宜的鐵皮屋過活,尚可遮風擋雨;租不起鐵皮屋者,可能衣食住行都在自己的車裡解決;還有一些人,白天把全部身家放到一個購物車裡到處流浪,晚上把鋪蓋從購物車裡拿出來,在樹叢裡或街道兩旁搭起臨時帳篷露宿;有的無家可歸的大人和孩子白天待在公立圖書館裡,完全看不出是無家可歸者,晚上則露宿街頭;無家可歸的大學生或在朋友家借宿,或在深夜裡一趟又一趟地倒公交車,以度過漫漫長夜。


驅逐,赤貧的惡性循環

洛杉磯無家可歸者遍佈的情況,在美國並不罕見,折射出美國社會愈發凸顯的貧富差距增大和弱勢群體生活處境的一落千丈。

2016年普利策獎非虛構獲獎作品、《紐約時報》2016年十大好書之一《被驅逐:美國城市的貧困與暴利》(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就是從社會學、人類學和公共政策視角講述美國無家可歸者的故事。

作者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是哈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不平等研究倡議的主任。基於2008年在美國中部城市密爾沃基(Milwaukee)深度田野調查的經歷,他用小說般細膩的筆調,詳盡地描述了八個貧民家庭被逐出居所的來龍去脈和歷盡艱辛,作者行文客觀而隱忍,八個故事讀來卻讓人潸然淚下。故事的主人公包括單親媽媽、殘疾人、曾經歷種族隔離的黑人、吸毒者、在圖書館渴望學習新知的孩子等。他們在現實的漩渦中掙扎的同時,被不停從居所中驅逐。

△ 攝影師鏡頭下LA街頭流浪的“犀利哥” 來源:Instagram


很多最底層貧民租住的活動屋(trailor park),其房東都是美國收入前百分之一的富人。租戶為生計耗盡最後一點力氣,沒人為不平等發聲。貧民窟裡八個月大的孩子葬身大火,家裡人卻無人敢抱怨——因為一旦抱怨就會被房東驅逐。同理,這些貧苦的貧民也不敢找警察,因為警察的罰款也會導致他們最終被驅逐。當地房源緊缺,房東不願把房租給依靠低保維生的家庭,這些貧民為了能夠租到緊俏的房源虛報孩子數量,並將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給了房東,剩下的錢根本不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在貧困的旋渦裡,他們歷盡艱辛,卻一次次淪為無家可歸者。

書中寫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公眾認為,每個家庭在住房上的支出,不應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然而近來,絕大多數租房的家庭的支出已遠超過這一數字。在美國,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從租賃的居所裡被驅逐。”

居所是生活的中心。“家”不僅僅一位這棲身之處,更意味著家庭帶來的溫情與安全感。只有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人才有精力投入家庭生活和社交,為教育與自我實現提供保障。

△ 洛杉磯貧民窟警察局臺階上的流浪漢 來源:Los Angeles Times


而驅逐,則是一場惡性循環。書中列出一系列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有過被驅逐經歷者,在日後工作裡被辭退的幾率比沒有類似遭遇的人要高15%,前者的家庭在一年後面臨經濟困境的幾率要比後者的家庭高20%。

驅逐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折磨。被迫遷居可能引發抑鬱症甚至自殺,這一殘酷的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走向,把生活推向難以想象的艱難境地。從這個意義上說,“被驅逐,不止是一種貧困的處境,而成為終身貧困的根源”。


難以根治,但手段可以更人性

洛杉磯及波及全美的無家可歸者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洛杉磯時報》等媒體反覆對該問題進行系統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好萊塢的電影業也不再僅著眼於紙醉金迷,而在電影中關注無家可歸者這一社會群體。

△ 在電影《獨奏者》中,小羅伯特·唐尼飾演洛杉磯時報記者


電影《獨奏者》(Soloist)就演繹了時報記者和流浪大提琴手之間的感人故事,顯示出媒體在推動公眾認知、為弱勢群體維權方面的巨大力量。公共政策研究機構也加入探索解決方案的隊伍,總部在洛杉磯附近的蘭德公司針對無家可歸者的身心健康、社群行為等進行一系列深入的定性、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為理解無家可歸群體、從根本上解決無家可歸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 電影《獨奏者》劇照,傑米·福克斯飾演一名流落洛杉磯街頭賣藝者


近年來,洛杉磯無家可歸救助局日益注重和不同地區相關機構合作妥善安置無家可歸者,加強管理,在第一時間瞭解無家可歸者動態、幫助尋找安置地點,努力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問題。

2016年,洛杉磯市首次就無家可歸問題提出全面計劃,預計在未來10年內投入約3.5億美元解決問題,其中包括提高營業稅比例以增加經費來源,擴大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可負擔住房的投入(預計建設1.5萬套住宅,併為居民提供相關配套服務)。資金獲取方式尚在討論中,包括向加利福尼亞州或聯邦政府申請資金、選民投票同意增加稅收等。

關於經費使用模式,辯論仍在繼續。有人認為應首先採取應急措施,讓所有無家可歸者都不再露宿街頭,之後採用紐約模式,為每位無家可歸者提供庇護場所。但猛增庇護所數量的想法不一定現實。

△洛杉磯街邊的無家可歸者


從理論上講,通過建設公共住房、稅收政策調整、產權結構調整或開發商動員等,可以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但這些方法都因操作的難度大而很難大規模推廣。以馬修·德斯蒙德為代表的社會學者主張實行全民房票制(housing voucher program),低收入者可以申請房票,憑票可以選擇居住地點,項目根據多種工具計算受助者的住房需求。受助者將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用於租房,剩下的部分由房票支付。這一做法,有助於被驅逐者儘快走出惡性循環,接受教育、找到工作、建立社群紐帶,讓生活步入正軌。

然而在驅逐和清退人口時帶來的憤怒與傷痛,也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的問題。西方國家在清退移民時的一些做法相比更加緩和。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庇護城(sanctuary city)限制與國家政府合作,拒絕立即執行移民法,通過防止警察和市政僱員盤問居民的移民身份,庇護城領袖希望儘可能減少清退過程中的恐懼和家庭失散,鼓勵城中的非法移民報案、使用相關衛生和社會服務併為家裡的孩子註冊入學。儘管庇護城的做法因違背中央決策、法律上不成立而遭到很多人批評質疑,但在中央與地方利益分化的地區,庇護城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居民的利益。

驅逐與流浪不是故事的終點,將是更人性化住房、移民政策的起點。深入研究洛杉磯在無家可歸者問題上的探索與實踐,也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參考。


世 界 說

朱 可 人

發自 美國 洛杉磯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瞭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世界說


眾所周知,發達國家的福利都很好,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國民福利也是沒話說。

特別是對於退伍軍人,在退役補償、教育援助、就業扶持以及住房、醫療、保險等方面,政府為他們制定了“一攬子”福利制度,確保他們從退出現役到進入墓地,都能享受全方位、廣覆蓋的待遇保障。

退役補償制度:美國退伍軍人享受的退役補償,主要包括:一是以退役金、退休金為主的多種樣式的退役薪金;二是以傷殘賠償、特殊賠償為主的多種形式的退役賠償金;三是以改善傷殘撫卹、榮譽勳章撫卹為主的多種類型的退役撫卹金。

住房保障制度:美國政府不直接向退伍軍人提供住房,但是聯邦退伍軍人事務部(U.S.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簡稱VA)提供買房貸款的100%擔保,退伍軍人最高可貸款41.7萬美元。

醫療保障制度:美國退伍軍人可以享受來自VA醫療體系或者軍隊醫療機構提供的免費或低價的醫療服務。

2015財年,美國聯邦政府面臨4690億美元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國會仍撥款1639億美元用於退休軍人福利,約為軍費撥款的1/4,比2014年增長6.5%。

福利很好享受不了也白搭

雖然福利是看著很好,但到了具體實施的階段卻不一定了,曾經在空軍服役,當過7年遊民的退役空軍Vince說:申請福利需要下功夫,時間可能拖很長。

老兵退役時除了收到一封解約信,但卻沒有人指導他們如何與社工直接聯繫。要個人到VA(退伍軍人事務部)講出自己的需要,並持續和社工打交道,填寫各種表格,以獲取福利。

這一程序要花時間,有人無法完成,就被落下了。此外,精神、身體、殘障、家庭問題、工作問題……都可能變成他們正常生活的障礙。

1.傷病

美國退役軍人事務部日前估計,參加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士兵患病率為11%-20%,參加越戰的老兵患病率則高達31%。

自2009年以來,從伊拉克和阿富汗回國後被診斷患有創傷性腦損傷等精神疾病的超過2.2萬名軍人因涉嫌“行為不端”被踢出美國陸軍。這意味著這些軍人不再可以享受治療、醫保或退休待遇。

事實上,還會有很多參加過戰爭的士兵退伍後患上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他們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也無法融入社會,甚至有不少人選擇了自殺。

2.再就業困難

美國軍人退出現役後,政府不負責安排工作,實行市場化就業。

據統計,有150萬老兵生活在無家可歸的邊緣,這些人收入的一半以上用於支付房租,一旦發生變故,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救助,將陷入無家可歸的境地。

退伍軍人一旦陷入無家可歸,迴歸社會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研究顯示,2/3的老兵在融入社會過程中面臨較大挑戰,69%的人表示缺乏謀生技能,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是最大的困難;有60%的人認為從軍隊到企業面臨著“文化障礙”。

戰爭是殘酷的,它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不只是當時,還有後續一大串,美國發動和參加的戰爭並不少,美國軍人也很多,所以有現在的這個情況,美國也可以說是自作自受了。


金十數據


美軍的福利的確完善。舉幾個例子,工資薪金咱們不說,先說說最佳勇士運動會。國防部、各軍種都會組織退役傷殘老兵參加運動會,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殘疾老兵能夠參賽的項目很多,可以說是一個小型殘奧會,坐式排球、輪椅籃球都有。


對比我國,不用說殘疾軍人的坐式排球賽了,現役健全軍人的軍種規模排球賽有沒有?大家可以腦補回憶。這還是由於美國經濟高度發達的結果,不能盲目攀比崇拜。這類事件,可以搜索2017年7月2日本號的稿子《美軍傷兵運動會又現美女,大鐵腿跑得快,殘疾了還挺樂觀》。


第二個例子,美國在全球的空軍基地、營地、海軍基地、航空戰,都有一個退役軍人居住計劃,大意是在軍營設立一些客房,退役美軍憑身份證明可以免費(或象徵性收費)短期居住,本文發表過專題稿件,大家可以去搜索。



流浪漢的問題,有一個原因是美國人活得隨性,如果不愛工作,那麼他們就選擇當流浪漢,而且流的有滋有味。如果退役軍人不想工作,執意要當流浪漢玩,別人也管不了他,也不會同情他,美國主流社會意識是必須有工作,才能養家,乃至步入上流社會。退役軍人如果不想當流浪漢,那麼就去找工作,租房賣房。


吾評武願


作者:海瑟薇·斯夠樂(Heather Seggel),這才是美國出品


樓下太多人講為什麼美國那麼發達還有流浪漢,講得很到位,我來給大家講講美國流浪漢的真實生活狀態。本文用第一人稱所寫

當我失去了我的家之後,我去了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門,但是我卻落進了官僚機構的盲點中。

2004年,我和我父親失去了我們的家。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房東過世了,而他的孩子們選擇把房子賣掉。但是當時我爸和我都沒有任何存款,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買了兩頂帳篷開始了我們新的生活:在草地露營,或者是潛入還在裝修的房子裡,睡在地板上。但是事實情況其實比聽起來更壞。露營的營地會限制我們在那裡露營的日子,因為按他們說的,我們(流浪漢)的存在會影響在那裡度假的人。但其實有一次,我們還在撞破了一個來度假的人偷偷再吸毒。

房子被收走對我們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我在這所房子里長大,我媽媽在這所房子裡去世,我們一家人在這所房子裡住了30多年。我的工作和朋友都在當地,這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地方。但是當我們無家可歸的時候,沒有人能伸出援手。最後我和我父親終於在70英里以外的一個拖車公園找到了住的地方。

在新的地方安家非常艱難,畢竟是個拖車公園,我們的鄰居魚龍混雜。我在艱難的社交同時也充分讓自己融入集體,建立各種關係,結交朋友。但是沒想到在我父親去世後,我再次面臨無家可歸,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竟然還是沒有人有能力幫助我。沒有了父親的支持,我又一次變成了無家可歸的人,而且這次只剩我一個人了。

後來我搬到一位親戚的家裡,但是寄人籬下的感覺真的很不好。我的那位阿姨把找到一個我能負擔的起的公寓變成了她的首要任務。後來她找到一個短期出租的房間,就馬不停蹄的把我趕出了她的房子。而現在租期已過,我又踏上了無家可歸的路,但是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美國現在每年都有350萬人成為流浪漢,其中100萬人是孩子,而且任意一天晚上都會有超過30萬的孩子成為流浪漢。大多數人成為流浪漢都是因為家裡突然發生了不可預期的災禍,比如說親人突然去世,大病,車禍和大火等等。其實他們並不是沒有工作,而是很多美國人都沒有存款的習慣,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根本存不下款。所以面對這些突然發生的災禍,手裡的錢可能處理完災禍之後,就連租房房租都交不起了。他們只能束手無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房子被收走,流落街頭。

但是在中國人的腦袋裡,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所以我們知道保存實力,就算不買房子,賬戶上要有存款才覺得安心。最重要的是,我們家庭觀念濃厚,父母操勞了一輩子都是為了孩子。而美國很多家庭的概念都是孩子18歲之後就搬出去,和父母的關係也變得淡薄,當然很多人無法投靠父母,可能也是因為美國住養老院的習慣,當父母年事已高,而孩子都搬到別處,就會變賣自己的房子,住進了養老院,無力支持。所以在中國,就算在外面遇到再大的不幸,家都是我們的避風港。


這才是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的軍事大國,美國大兵享受的待遇也是世界一流的,服役期他們不但能享受到各種高工資和高福利,退役後還能根據服役年齡和表現領取退休金,可以說是毫無後顧之憂。

但據說美國的流浪漢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退伍軍人。

為什麼美國的福利那麼完善,街頭上還有那麼多的軍人流浪漢?

這是因為到目前,美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福利。

退役後,有兩類軍人是可以享受待遇,一種是高級軍官,另外一種是軍校培養的技術人才。

這兩種身份的軍人在服役期間受到了優質的教育和良好的技能培訓,退伍後即使沒有退休金,也可以依靠自身尋求一份正當職業或者創業。

而剩下的大多數士兵,都只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無名小卒。

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退役之後很有可能會遭到社會的淘汰,變得無家可歸。

而且在美國,老兵們申請福利不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時間還有可能拖得很長,很多人因為經歷過戰爭而肢體殘缺,無法勝任社會上的工作,或是精神受到打擊,沒辦法融入社會生活中。

在缺乏收入的情況下,申請的福利款項又陷入了漫長的拖延期,無法負擔房租租金,自然而然要流落街頭。

有些老兵因為精神受創而濫用藥物,甚至是毒品,都使他們無法融入社會的正常生活,變成無家可歸的人。

軍人是國家的守衛者,美國大兵為國家的安全付出了寶貴青春,但最後卻流落街頭,實在是讓人痛心。

我是找靚機二手機,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Peace~


找靚機科普君


在美國,有一種生活習慣叫做超前消費。有錢先花掉,沒錢再去賺,賺不到再去貸款,這是他們從小時候開始便已經貫穿在整個思維裡。這種想法註定他們存不住錢!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說了,美國人的窮是自己花掉的;美國人的富是自己沒空花剩下來的!這是作為商人出身的他對美國底層群眾最客觀的認識!

總體來說,美國政府對退伍士兵的安置費用還是挺不錯的!一般每個退伍士兵在退伍後能夠領到大致相當於三年薪水的安置費,以美國的平均工資大約在三四千美元。也就是說每個美國士兵在退伍後可以一次性領取大約17萬美元左右的錢。美國人太愛花錢了,錢越多他們花得越是心無旁鷲!對於從來不存錢的他們來說,這筆錢很快就會被花光了。

其次在就業領域,由於美國大兵很多也是文化不高的。他們除了玩槍啥專業技能也不會,去到公司除了當門衛,做做保鏢,當洗車工也沒其他合適的崗位。尤其是在美國低端產業外流的現在,適合底層大兵幹活的崗位越來越少。假如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找到工作他們就自然得去流浪了。說到底還是自己作孽,不可活。

所以特朗普才會提出製造業迴歸的概念,一個目的是為了讓底層百姓有工作有收入!二個目的是讓這些人忙起來然後沒空花錢。


優己


美國控制了世界輿論,所以其利用電影、電視、廣播、網絡、書籍等多種途徑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將美國打造成為了燈塔。不少沒有去過美國,或者不瞭解美國的人,總是憑藉假象,把美國想象為空氣都是香甜的、月亮都是圓的美好形象。實際上,美國是靠掠奪起家的國家,其光鮮的外表掩蓋不住其邪惡的本質,強盜與掠奪才是其根本。

美國是有相應的福利制度,可是所有的福利都是有條件的,並非無緣無故的。在美國就醫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申請一次住院就要一個月。美國完善的福利也不是針對所有人的,沒有交足夠的失業金,到時是很難獲得相應的保障的。這次美國加州大火就發生了卡戴珊家族僱傭消防隊滅火保護自己豪宅的情況,但是對於普通民眾的死活是沒人管的。

也就說,在美國是有錢人的天下,有錢可以主導一切。沒有錢在美國同樣也是會淪為流浪漢,並且美國的流浪漢還是沒有人去救濟的。美國對待流浪者的態度,就是驅逐,也就是所謂的整治行動。精緻利己主義是美國的基本精神,多數人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所以對於流浪漢之類的事情是沒有人關心的。所以在美國大量流浪者是很少有人過問的。


深度軍備


美國流浪漢確實多,特別是大城市,洛杉磯,舊金山,紐約等。就像中國光棍兒特別多一樣,多的都快成一種文化啦

美國流浪者不乏這幾類:別國難民,低收入的,吸毒的,精神異常的,還有文中提到的退伍軍人。偶爾也有體驗流浪生活的。畢竟美國思想很活躍。(超級大國也有窮人的,比例還不少)

美國軍人福利很多,但也根據不同官職,如果軍隊裡混個一官半職,生活就沒問題,每月也有津貼可拿。但是服役兩三年的那些兵,退伍後,每個月是沒有工資可拿的,他們只有個一次性的補助,據說是3萬美刀,美國嘛,區區3萬美刀,很快就花完了。所以他們沒了經濟來源就流浪了。



印度很少見到流浪者,美國這個經濟大國卻有這麼多呢?

答:1,救助機構多,免費領吃的穿的,餓不死。

2,跟法律也有關,發展中國家法律不健全,有關部門執行力不足,出現很多違法建築,還有貧民窟等,雖然基礎設施差,條件惡劣,但是給窮人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不用露宿街頭。然而美國法制健全,執法嚴格,執行力槓槓的,不容許非法建築的出現。所以在美國只能住各種設施齊全的房子,要麼就流落街頭。

聽說美國遍地是黃金的地方,為什麼這些流浪軍人不找份工作呢?

答:在美國就連你想當一個修剪草坪的園藝工都要到指定學校學習,拿到證書才行。美國人謀生,就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手段,走正規的程序。美國社會,屬於太過正規,法律制度太全,又死板,關鍵政府部門效率又高,所以想在美國生存,就得有工作技能,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被僱傭的資格。

當然了,軍人也有放蕩不羈的,就這麼瀟灑,就愛流浪,多酷


宋俊俏


美國的福利完善與流浪漢的多少沒有必然性,因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不可能光靠高福利政策來保證。而且高福利社會也需要穩定的國家經濟支持。委內瑞拉是一個不成熟的高福利國家,而一旦國家油價跌入谷底或者出口受限,那麼所有的弊端就徹底暴露出來了,整個社會體系也面臨崩潰。

美國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社會福利水平並不是西方國家中最高的。根據海外華人的說法,美國的鄰居加拿大才是福利最好的國家,也沒有歐洲發達國家高。而且我們知道,特朗普上任後立刻否定了前任的醫改政策,而在美國,普通人真的是不敢生病的,因為美國醫療費用是極其昂貴的。

美國是個高福利同時也是超前消費的低儲蓄國家,大多數美國人都沒有很多存款。所以一旦出現大的變故比如災禍、重大疾病等衝擊,立刻就變得一貧如洗連房租都交不起了。這個時候,雖然工作可能還在但房子指定會被收走了,如果沒有親朋可以依靠,那就只能暫時流浪街頭。

很多人把美國比作天堂,但這是相對於他們原來的生活環境或者理想化的追求,而一旦深入到美國社會中去,才會領悟和發現其中太多的不盡人意。美國的流浪漢中,大多數是所謂的無家可歸者,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任何正當收入(含政府福利補貼)。即便是街頭乞討者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假乞丐,在美國做乞丐是一份不體面但確實高收入的“工作”。

美國對待退役軍人有相當完善的保證政策,包括獲得美國公民省份、獲得免費讀大學的資格,專門的醫療服務等等優惠福利政策。但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不是每一個退役美軍都會有安安逸平靜的生活環境,這同樣是在任何國家都是不能苛求的。而且流浪江湖乞討為業的美國退役軍人是極小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