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1

1998年世界盃的時候,崔永元他們擋不住那股熱潮,也曾做過一期節目。

因為當時的宣傳指令是國足不能說,亞足不能說,裁判不能說,等等不能說,這一度曾弄得崔永元他們都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

眼看著巴黎戰火就將熄滅,崔永元終於想出一招,請冠亞軍爭奪國的球迷來做一場節目,讓他們自己來說說誰能奪冠。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節目組於是立刻全面開動了。

那時候的冠亞軍爭奪國是巴西和法國,出人意料的是,請來的法國球迷不但中文不行,技術上也連半瓶醋都算不上,他們當即遭到觀眾嘲笑。

然而節目做著做著,風向突轉,怪事出現了。

法國球迷說話一再跟不上趟,巴西球迷越發擠兌地起勁兒,這讓觀眾們終於越看越不爽。

同情心一起,觀眾隨即倒戈,偏向了法國人。

牛什麼啊牛,老是巴西奪冠有什麼意思,輪也該輪到別人了。

這種事居然也講輪,觀眾整個一個不講理,崔永元事後一瞭解才知道,真正的法國球迷都跑回去看球去了,這三個傢伙果真是趕鴨子上架。

這件事足以說明,足球熱跟其他熱一樣,都有一萬個標準,任何一個標準佔了上風,都足以顛倒輿論,將觀眾、粉絲的情緒帶走。

就是所謂的技術派,你也別以為他們真就只在那以技術論技術,就事論事。

就比如歷來圍繞著民國時代的中國球王,李惠堂的質疑和維護。

這其中,有過激的維護派面對質疑,會說,你還是不是中國人?就好像你是中國人,李惠堂就必須是世界球王,怎麼捧都沒毛病一樣。

而那些質疑派中,有很多看起來是尋找真理,批判意淫,其實也大都帶著太多叛逆、挑事情緒。

這兩類顯然都註定了會越走越遠,變成單純粉,或單純黑,弄到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說了什麼。

這種事比比皆是,現在的世界盃又出了這樣一件事。

6月16的小組賽上,冰島隊逼平奪冠熱門阿根廷隊,大家隨即把長矛刺向了中國隊。

人家冰島隊全是業餘的,都牛成這樣,中國隊全是專業的,卻連世界盃都進不了。

中國球迷們對國足一向痛心疾首,帶著父母那般的仇恨,反正有點機會就決不能不拿著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訓。

可是這一點,人家冰島隊卻不認,冰島駐華大使古士賢隨後出來說:

我們的23個球員都是專業的,其中有20個常年在歐洲職業俱樂部踢球,我們每250人就有一個足球場,5歲以上的孩子都至少是歐洲B級教練在教,你這說的是啥?

看吧,人家在乎的是我們踢球很認真,我們的勝利來之不易,而我們所在乎的就只有輸贏,所做的就只有打擊,完全不看國情,不顧國足付出的努力。

所以就有人說了一句:不要拿自己的業餘愛好,去挑戰人家吃飯的本事。

運動員們是拿汗與淚,甚至血在拼呢,說風涼話是不是太容易了些?我們在這裡是否該多重標準平衡一下?至少不能罔顧事實,為黑而黑?

當此世界盃火熱之際,有些地方對於李惠堂的爭論又有復起之像,那麼我們就來談談李惠堂。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2

民國時代的中國球王李惠堂,曾經是一個超級明星地位的球王,他有很多炫目的名頭和成就。

中國足球第一人。

球星中踢人致死第一人。

開闢倒地剷射第一人。

中國球王,亞洲球王,世界球王。

一生進球一千多,與巴西的裡登雷克、德國的蓋德穆勒、球王貝利、獨狼羅馬里奧,並列為迄今世界進球過千的五大巨星。

愛國者,民族英雄。

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

亞洲足球聯合會秘書長。

亞洲足聯副主席、國際足聯副主席,中國在國際足聯地位最高的人。

但是這些事中,也有很多歷來遭受質疑,尤其是世界球王稱號和進球數量、獎盃含金量。

李惠堂身前是膜拜者,身後是狙擊槍,大家你來我去,鬥個不休,至今勝負難分,那麼趁著現在這熱乎勁兒,我也說說我的觀點吧。

首先,我想跟人學著說一句:別拿自己的業餘愛好,去挑戰人家吃飯的本事。

然後,我還想說:

別拿現在的眼光,去看過去。

別拿別人的授予,去看李惠堂。

別拿批判意淫,去全盤否定李惠堂。

別拿咱們中國的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3

李惠堂“李鐵腿”的大名,來自於18歲時的表現。

1923年5月,中國足球隊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上,最終以五比一戰勝日本隊,獲得冠軍,初出茅廬的李惠堂表現非常突出。

他一記近距離大力射門,擊中日本隊門將胸口,將人連球一起踢進球門,致使該門將口吐鮮血,被換下場。

三個月後,挾此之威,李惠堂他們又受邀去澳洲比賽,再次大放異彩。

他去了澳洲,對對手守門員說了一句,我勁射門時切勿全身接球,否則易斷腰骨,敬請注意,竟嚇得對方守門員不敢正面硬接,連中三元。

年輕氣盛的李惠堂這是在打心理戰,但也是赤裸裸的威脅,他真有這個腳力、腿力。

1931年,他先曾在對戰印尼巴城聯隊時,以一個主罰的任意球擊中對方一個球員頭部,導致這個球員昏倒26個小時才甦醒。

然後,當南華隊在西貢與越南國家足球隊起衝突,有個越南觀眾想拿木屐偷襲他時,李惠堂一腳踢中此人下顎,竟導致他一個月後不治而亡。

這事等1948年大公報採訪李惠堂,再次說起,李惠堂遺憾萬分。

李惠堂曾就學於香港名校皇仁書院,中英文都有深厚的功底,寫詩作文都拿得出手,算是當時中國足球隊員中最有學問,最全能的一個。

他當年去日本之後,自覺自己口語水平還是不夠,曾痛下功夫苦練,他8月份在澳洲之所以能夠用準確的英語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靠的就是這三個月的苦練。

許多年後的同鄉聚會上,李惠堂笑談此事,曾說了一句,學好英語是很重要的。

李惠堂從小就愛球,他曾經因為沒錢買球,拿著柚子練。

當門前兩棵柚子樹的柚子都被踢爛後,他又去拿著布球練。

別人因為他那時太小、體弱,不帶他玩,他就自己玩,狗洞子就是他的球門。

他曾經愛球愛到走路都在帶球,連送外祖母上船這樣的大事都能忘掉,動不動被父親暴揍,惹母親流淚,動不動就吃不上飯,也痴心不改。

他正式入隊訓練後,用的是重球,還要浸上機油,踢沙包也是一個日常。

別以為李惠堂這真是為吃飯,他那時除了獎品之外,幾乎什麼物質得不到。

他為了踢球,經常需要打好幾份工,他個人花在踢球上的錢,比他得到的多多了。

支配他的,純粹是興趣嗜好、精神快感,和民族尊嚴、愛國精神。

你也別不信這種腳力、腿力,運動員的這種恐怖力量是否真存在,這一點,你只需要看看林丹打羽毛球就行了。

(視頻傳不上)

12mm的木板,一個小小的羽毛球,在林丹一擊之下,立馬裂成三塊。

這種功夫是必須靠非常規的專注,和天長日久的刻苦訓練、頑強付出才能得到的。

運動員們從這一點來說,都是偉大的人。

當你因為質疑他世界球王的名號,就否定他的一切,甚至挖苦、辱罵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的質疑和否定太輕飄飄,太缺乏尊重了呢?

李惠堂的這種腳力難道現在就到處都是?尊李惠堂是一代球王,你並沒虧掉什麼。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4

最先說李惠堂是世界球王的,其實不是大陸,而是臺灣。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看這張報紙,日期非常明確,想必不是空穴來風。

說李惠堂是與貝利等人並列的球王,這的確值得商榷,但是這事得一分為二地看。

這裡尤其要注意的是,這報紙上說的是“五位全世界最有名氣的球王”,而不是什麼進球過千。

李惠堂先前有記日記的習慣,每進一個球必記,但是這日記,卻在日本侵華,他不肯合作,逃回家鄉時全部丟失了。

這就是說,他到底進過多少球,他自己也難以統計,那些不斷給他增加的進球數,誰也不知道怎麼來的。

什麼叫名氣並最有名氣?李惠堂當不當得起這個名氣?你看看他的經歷就知道。

如果說李惠堂的日本之戰,只是延續了中國足球的勝績,那澳洲之戰以後的那些賽事,你就不能這樣說了。

李惠堂在1922年,跟隨南華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時,就因球技精湛,招數刁鑽,被人譽為“球怪”。

日本之戰後,李惠堂名聲大振,當年8月份,他因為在對戰全澳冠軍新南威爾士隊時,開場僅五分鐘就兩次進球,更是讓他這個“九號”,成了最耀眼的數字。

當時不僅澳洲當局曾授予他個人金質獎章,就是澳門女孩也為之傾倒。

一個澳門女孩看球只喊“九號”,她最後還找上門來,送玫瑰花,跟著李惠堂的賽地跑,這事如果不是女孩的祖母以種族不同阻攔,李惠堂理智撤退的話,一定會成就一段佳話。

李惠堂“亞洲球王”的名號,正是那時候叫出來的,澳洲人封的,此所謂:“萬人聲裡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頌揚。”

這之後,他就進入了全盛時期。

22歲被上海復旦大學聘為教練。

1926年,率上海樂華隊參加“史考托杯”球賽,以四比一大勝曾蟬聯九屆冠軍的英國獵克斯隊,首開上海華人隊擊敗外國球隊的記錄。

1927年,率隊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高級盃賽、中聯甲組聯賽冠軍,同年征戰東南亞,對戰強隊菲律賓,滿載而歸。

自1923年之後,李惠堂先後又曾參加過三次遠東運動會,都為中國隊奪冠立下首功。

他率領的球隊雖然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敗北,但卻是以途中27場比賽,23勝4平的成績跨進奧運會大門的。

他一生中曾獲得包括“亞洲球王”在內的50多個榮譽稱號,和120多枚獎章。

那是一個什麼時代?一個“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時代。

當時澳洲對中國人普遍存有輕視,他們以為中國人還生活在原始社會。

起初,澳洲媒體對中國隊輕蔑無比,他們的漫畫裡,中國球員個個拖著長辮,一臉病容,進場時,居然肩扛鋤頭。

所以等戰事一開,李惠堂神威一現,澳洲人就驚呆了。

中國球員,中國人,原來是這個樣子!這之後,劇情就徹底翻轉。

李惠堂等每到一地,萬人爭睹,市長議員們也來接見。工廠學校等團體爭先恐後地邀請中國球員,此後無論勝負,大家也以能得到李惠堂等人的簽名、握手為榮。

李惠堂他們實際上也正是為了民族尊嚴而來,他們來之前,就曾專門趕編了一本《祖國菁華》,介紹中國體育。他們把書都送給了華僑,每到一地,還不忘向華僑們宣傳愛國。

李惠堂作為中國體育的代表人,通過一次次戰績,向亞洲,向世界,亮出了中國人的新形象。

國人通過他,樹立起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尊嚴,世界也通過他,重新認識了中國和中國人。

李惠堂在當時,無疑是中國足壇,乃至亞洲足壇、世界足壇的一個神話人物,他不只是作為球星出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是一位國人、外人都矚目的民族英雄。

那你說,他算不算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最有世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呢?

球王加民族英雄,一個最能打破舊觀,代表中國形象,最能讓世界側目的人,如果以歷史的眼光、影響力來看,這樣的人,被稱為世界最有名氣的五大球王之一,有何不可?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李惠堂舊居)

5

李惠堂就是單純說球技,也半點不遜。

質疑者總是愛拿當時的水平說事,那是不是說你現在一槍可以撂倒一個,關羽張飛的武功就可以不算了呢?

當時的水平只能跟當時的水平比較,澳洲、東南亞的邀請,打進奧運會的成就,難道都是因為人們眼瞎?

質疑者也總愛拿著當時的東亞運動會只有三四個國家參與說事,僅有幾個國家參與,那就不叫勝利,就代表李惠堂和中國沒什麼了不起了嗎?

體育新興之際,那照樣代表國家水平,國家尊嚴。

況且這跟真實技術水平,並不一定有絕對關係。

英國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他們那些海員,當時在中國的大街上都經常帶著球走,李惠堂那代人都曾深受影響。

知道病弱,且足球運動發展很晚的中國,打敗九連冠的英國隊代表了什麼嗎?李惠堂等真那麼業餘?

菲律賓隊,曾經是傳奇球星阿爾坎特拉的母隊,阿爾坎特拉獲得的射球記錄,就是包括羅納爾多在內,也至今無人能破,他在西班牙獲得“破網者”稱號的那一年,正是李惠堂到日本的前一年。

真以為菲律賓隊很業餘啊?這跟是不是殖民地有毛關係。

李惠堂的腿功腳力是不必說了,這樣駭人的功夫,你能說他業餘嗎?

關於他的球技,據他當年的隊友李光鑄說,球在他腳下,就像吸鐵石一樣,射球也非常厲害。

李惠堂是雙腳並用的怪傑,技術全面,他的盤、帶、搶、傳、射門、挑球等技巧都為一流。

因為腳力強大,李惠堂在離球門三四十碼的地方就可以開炮,而且完全不用腳拉滿弓才射。

一般人的倒地剷射很難掌握,他總是又準又狠。他左右開弓,不管什麼位置,什麼角度都可以射球,少年時的射狗洞真沒有白練。

李惠堂身高1米82,卻速度飛快,動作敏捷,球一旦在他腳下,一般三四個人合圍都難搶走。

李惠堂去日本之前,曾與英國海軍隊有一場較量,他曾經剛過中線,就一腳射球,那球穿過人叢,一射入網。

他接著還曾一個人控球,從後場接連晃過四五個對手,一路把球帶入對方禁區,再次射門。

有人說,他的這種球技不遜於馬休斯、貝利、馬拉多納,這並不算誇張。

還有人一直對李惠堂奧運會上的失利喋喋不休,認為面對的並非強隊,還一球未進,憑什麼去稱球王,這些人卻是沒看到這種情況:

不是強隊,何以能代表英國參戰?比賽前,英國女皇可是曾專門給她的國腳們發電,鼓勵他們為國爭光的。這隻怕跟現在說冰島隊一樣,也是犯了瞎判斷的毛病。

李惠堂如果不厲害,英國隊為什麼從一開始就安排了兩個人專門盯他?

中國隊敗了之後,全場球迷為什麼仍舊對中國隊刮目相看?

英國報紙為什麼仍舊還會說中國足球水平不亞於歐洲強隊?並有很多歐洲國家邀請中國隊去切磋?

甚至有些俱樂部還希望他們留下來踢球,甚至到英國時,倫敦市長都會親自出來迎接?

中國隊奧運會的失敗,有體力原因,也因為客場作戰不適,高手對決贏球並非那麼容易,球星儘管作用巨大,但說到底,拼的也是團隊實力。

說李惠堂最終做到國際足聯副主席也不代表什麼,這話就更不像話。

李惠堂當時代表的是小小的臺灣,沒有實力憑什麼去做副主席?

主席也分好多種,尤其是行政類和業務類,李惠堂憑的是當年的戰績,和在足球運動上的能力、貢獻,才被人家認可的,這絕不可以隨便混同。

他在做教練後,也曾兩次率領檯灣隊奪得亞運會冠軍,參加過一次奧運會。

總而言之,李惠堂是中國足球史上的一個傳奇,中國足球的象徵性、神話般的人物,中國乃至亞洲足球的驕傲,他作為一個開啟了中國足球盛世、一代光輝的人,絕對是一個大Boss。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6

讓我們用李惠堂1936年征戰奧運會的過程,看看他當時是在怎樣一種環境踢球的吧。

國際奧運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國家奧委會成員,是在1931年,但是中國第一次組團參加奧運會,卻是在1936年。

當時中國曾做了很多準備,參加的項目主要有足球、籃球、田徑、游泳、舉重、自行車等,其中最寄予厚望的,就是李惠堂率領的足球隊。

這多大的事啊,但是中國代表團卻沒錢,團長王正廷早就在籌集,也只是籌了十幾萬港元。

沒辦法,只有李惠堂的足球隊最強,最有欣賞性,於是他們就自覺承擔了為全團掙經費的使命。

他們從越南開始,一路打去,打了二個多月,基本每場都在70分鐘,戰果輝煌,也真掙到了不少錢,更累得不行。

好不容易又掙了十幾萬港幣之後,李惠堂他們匯回去數萬,自己在印度孟買登船,而中國代表團則於1936年6月26日,從上海招商局碼頭,坐一艘意大利郵船出發了。

因為要省錢,大家坐的都是二等艙,吃不好喝不好不說,還漂流了將近一個月。

雙方在威尼斯匯合,轉乘火車,等7月23日,他們到達柏林時,離比賽已經只有十幾天了。

七八十個小夥子,加二個女孩,這就是中國代表團的陣容。

8月1日,奧林匹克史上第一位火炬手康斯坦丁高舉火炬跑進柏林中央體育場後,中國代表團方陣亮相,亞洲球王李惠堂舉旗在前,中國代表團成員一律藍上衣,白褲子,黑色鞋,系領帶,戴禮帽,二名美貌女選手尤其扎眼。

沒有長辮子,沒有裹小腳,中國運動員英氣勃勃,時尚摩登,觀眾席上一片歡呼。

但是接下來的賽事,卻很令人沮喪。

到5日,田徑選手幾乎全軍覆沒,剩下一個入圍的撐杆跳選手盧保符也終究沒能進入複賽。

最為滑稽的是,他比賽時還得動不動向人鞠躬,借竹竿。

中國代表團出發的時候居然連竹竿都沒給人帶。

6日,中國足球隊終於上場了,運氣真好,一抽籤就抽到了英國隊。兩隊交鋒,上半場打平,後半場0比2,中國隊就這樣失去了再賽的機會。

國外媒體評論,中國隊技術很好,就是體力不行,他們看得非常清楚。

兩個月的巡迴比賽,再加舟車勞頓,體力怎麼能好?但是李惠堂本人,卻不曾為此辯解。

他後來寫文章比較中西技術差異,曾經說:

西方的練習持之以恆,東方的隊伍多是好逸惡勞、十寒一曝,如果上半場不佔優勢,則下半場就支持不住。

西方足球職業化程度遠超想象,中國隊不能補足短板的話,永無取勝希望。

他非常清醒理智,決不護短,決不意淫,這真正是大家風範。

中國體育的發端,真正不易,李惠堂在這種情況下的成就,尤其不易。

你還真別拿中國球王李惠堂不當回事兒

7

李惠堂作為愛國者的身份,倒無人質疑。

他的愛國不僅表現在用足球樹立國威、民族尊嚴上,還在抵禦外侮上。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這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他們實際上在做人、愛國上也大可同看。

梅蘭芳曾蓄起鬍鬚拒絕為日本人表演,而李惠堂則為了避開汪精衛和日本人的邀請,秘密轉回了家鄉。

據說他一路上,還曾遭到追殺。

這位聲名顯赫的球王,不肯參加偽滿政府的運動會,不肯接受汪精衛的高官厚祿,他一度在家鄉過著清貧的生活,還曾在門上留下的這樣一副春聯:

認認真真抗戰,隨隨便便過年。

汪精衛、日本人請不動他,國民政府卻一句話就把他召到了大後方。

他“體育救國”,先後義演138場,堅持為救濟戰孤和難民籌集資金。

李惠堂據說在球場上沒有一次違規,誠可謂德藝雙馨的球星,這一點只怕無人能比。

李惠堂當年失利時,也曾遭到諷刺、抨擊,世人的不容失敗,跟現在並無不同。

1947年,李惠堂在與上海隊的一次比賽中點球失利,就此“掛靴”,轉而培育後人。

他病逝於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就此告別人世。

但是他創造的奇蹟,留下的事蹟,卻永遠不朽。

忘記他,就等於忘記歷史,鄙薄他,就等於鄙薄自己,李惠堂剝去那些光彩的外衣,也還是一代強人,一代王者。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