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1

1998年世界杯的时候,崔永元他们挡不住那股热潮,也曾做过一期节目。

因为当时的宣传指令是国足不能说,亚足不能说,裁判不能说,等等不能说,这一度曾弄得崔永元他们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

眼看着巴黎战火就将熄灭,崔永元终于想出一招,请冠亚军争夺国的球迷来做一场节目,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谁能夺冠。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节目组于是立刻全面开动了。

那时候的冠亚军争夺国是巴西和法国,出人意料的是,请来的法国球迷不但中文不行,技术上也连半瓶醋都算不上,他们当即遭到观众嘲笑。

然而节目做着做着,风向突转,怪事出现了。

法国球迷说话一再跟不上趟,巴西球迷越发挤兑地起劲儿,这让观众们终于越看越不爽。

同情心一起,观众随即倒戈,偏向了法国人。

牛什么啊牛,老是巴西夺冠有什么意思,轮也该轮到别人了。

这种事居然也讲轮,观众整个一个不讲理,崔永元事后一了解才知道,真正的法国球迷都跑回去看球去了,这三个家伙果真是赶鸭子上架。

这件事足以说明,足球热跟其他热一样,都有一万个标准,任何一个标准占了上风,都足以颠倒舆论,将观众、粉丝的情绪带走。

就是所谓的技术派,你也别以为他们真就只在那以技术论技术,就事论事。

就比如历来围绕着民国时代的中国球王,李惠堂的质疑和维护。

这其中,有过激的维护派面对质疑,会说,你还是不是中国人?就好像你是中国人,李惠堂就必须是世界球王,怎么捧都没毛病一样。

而那些质疑派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寻找真理,批判意淫,其实也大都带着太多叛逆、挑事情绪。

这两类显然都注定了会越走越远,变成单纯粉,或单纯黑,弄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说了什么。

这种事比比皆是,现在的世界杯又出了这样一件事。

6月16的小组赛上,冰岛队逼平夺冠热门阿根廷队,大家随即把长矛刺向了中国队。

人家冰岛队全是业余的,都牛成这样,中国队全是专业的,却连世界杯都进不了。

中国球迷们对国足一向痛心疾首,带着父母那般的仇恨,反正有点机会就决不能不拿着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训。

可是这一点,人家冰岛队却不认,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随后出来说:

我们的23个球员都是专业的,其中有20个常年在欧洲职业俱乐部踢球,我们每250人就有一个足球场,5岁以上的孩子都至少是欧洲B级教练在教,你这说的是啥?

看吧,人家在乎的是我们踢球很认真,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而我们所在乎的就只有输赢,所做的就只有打击,完全不看国情,不顾国足付出的努力。

所以就有人说了一句:不要拿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人家吃饭的本事。

运动员们是拿汗与泪,甚至血在拼呢,说风凉话是不是太容易了些?我们在这里是否该多重标准平衡一下?至少不能罔顾事实,为黑而黑?

当此世界杯火热之际,有些地方对于李惠堂的争论又有复起之像,那么我们就来谈谈李惠堂。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2

民国时代的中国球王李惠堂,曾经是一个超级明星地位的球王,他有很多炫目的名头和成就。

中国足球第一人。

球星中踢人致死第一人。

开辟倒地铲射第一人。

中国球王,亚洲球王,世界球王。

一生进球一千多,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的盖德穆勒、球王贝利、独狼罗马里奥,并列为迄今世界进球过千的五大巨星。

爱国者,民族英雄。

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

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

亚洲足联副主席、国际足联副主席,中国在国际足联地位最高的人。

但是这些事中,也有很多历来遭受质疑,尤其是世界球王称号和进球数量、奖杯含金量。

李惠堂身前是膜拜者,身后是狙击枪,大家你来我去,斗个不休,至今胜负难分,那么趁着现在这热乎劲儿,我也说说我的观点吧。

首先,我想跟人学着说一句:别拿自己的业余爱好,去挑战人家吃饭的本事。

然后,我还想说:

别拿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

别拿别人的授予,去看李惠堂。

别拿批判意淫,去全盘否定李惠堂。

别拿咱们中国的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3

李惠堂“李铁腿”的大名,来自于18岁时的表现。

1923年5月,中国足球队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上,最终以五比一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初出茅庐的李惠堂表现非常突出。

他一记近距离大力射门,击中日本队门将胸口,将人连球一起踢进球门,致使该门将口吐鲜血,被换下场。

三个月后,挟此之威,李惠堂他们又受邀去澳洲比赛,再次大放异彩。

他去了澳洲,对对手守门员说了一句,我劲射门时切勿全身接球,否则易断腰骨,敬请注意,竟吓得对方守门员不敢正面硬接,连中三元。

年轻气盛的李惠堂这是在打心理战,但也是赤裸裸的威胁,他真有这个脚力、腿力。

1931年,他先曾在对战印尼巴城联队时,以一个主罚的任意球击中对方一个球员头部,导致这个球员昏倒26个小时才苏醒。

然后,当南华队在西贡与越南国家足球队起冲突,有个越南观众想拿木屐偷袭他时,李惠堂一脚踢中此人下颚,竟导致他一个月后不治而亡。

这事等1948年大公报采访李惠堂,再次说起,李惠堂遗憾万分。

李惠堂曾就学于香港名校皇仁书院,中英文都有深厚的功底,写诗作文都拿得出手,算是当时中国足球队员中最有学问,最全能的一个。

他当年去日本之后,自觉自己口语水平还是不够,曾痛下功夫苦练,他8月份在澳洲之所以能够用准确的英语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靠的就是这三个月的苦练。

许多年后的同乡聚会上,李惠堂笑谈此事,曾说了一句,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

李惠堂从小就爱球,他曾经因为没钱买球,拿着柚子练。

当门前两棵柚子树的柚子都被踢烂后,他又去拿着布球练。

别人因为他那时太小、体弱,不带他玩,他就自己玩,狗洞子就是他的球门。

他曾经爱球爱到走路都在带球,连送外祖母上船这样的大事都能忘掉,动不动被父亲暴揍,惹母亲流泪,动不动就吃不上饭,也痴心不改。

他正式入队训练后,用的是重球,还要浸上机油,踢沙包也是一个日常。

别以为李惠堂这真是为吃饭,他那时除了奖品之外,几乎什么物质得不到。

他为了踢球,经常需要打好几份工,他个人花在踢球上的钱,比他得到的多多了。

支配他的,纯粹是兴趣嗜好、精神快感,和民族尊严、爱国精神。

你也别不信这种脚力、腿力,运动员的这种恐怖力量是否真存在,这一点,你只需要看看林丹打羽毛球就行了。

(视频传不上)

12mm的木板,一个小小的羽毛球,在林丹一击之下,立马裂成三块。

这种功夫是必须靠非常规的专注,和天长日久的刻苦训练、顽强付出才能得到的。

运动员们从这一点来说,都是伟大的人。

当你因为质疑他世界球王的名号,就否定他的一切,甚至挖苦、辱骂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你的质疑和否定太轻飘飘,太缺乏尊重了呢?

李惠堂的这种脚力难道现在就到处都是?尊李惠堂是一代球王,你并没亏掉什么。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4

最先说李惠堂是世界球王的,其实不是大陆,而是台湾。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看这张报纸,日期非常明确,想必不是空穴来风。

说李惠堂是与贝利等人并列的球王,这的确值得商榷,但是这事得一分为二地看。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这报纸上说的是“五位全世界最有名气的球王”,而不是什么进球过千。

李惠堂先前有记日记的习惯,每进一个球必记,但是这日记,却在日本侵华,他不肯合作,逃回家乡时全部丢失了。

这就是说,他到底进过多少球,他自己也难以统计,那些不断给他增加的进球数,谁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什么叫名气并最有名气?李惠堂当不当得起这个名气?你看看他的经历就知道。

如果说李惠堂的日本之战,只是延续了中国足球的胜绩,那澳洲之战以后的那些赛事,你就不能这样说了。

李惠堂在1922年,跟随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时,就因球技精湛,招数刁钻,被人誉为“球怪”。

日本之战后,李惠堂名声大振,当年8月份,他因为在对战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时,开场仅五分钟就两次进球,更是让他这个“九号”,成了最耀眼的数字。

当时不仅澳洲当局曾授予他个人金质奖章,就是澳门女孩也为之倾倒。

一个澳门女孩看球只喊“九号”,她最后还找上门来,送玫瑰花,跟着李惠堂的赛地跑,这事如果不是女孩的祖母以种族不同阻拦,李惠堂理智撤退的话,一定会成就一段佳话。

李惠堂“亚洲球王”的名号,正是那时候叫出来的,澳洲人封的,此所谓:“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

这之后,他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22岁被上海复旦大学聘为教练。

1926年,率上海乐华队参加“史考托杯”球赛,以四比一大胜曾蝉联九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

1927年,率队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中联甲组联赛冠军,同年征战东南亚,对战强队菲律宾,满载而归。

自1923年之后,李惠堂先后又曾参加过三次远东运动会,都为中国队夺冠立下首功。

他率领的球队虽然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败北,但却是以途中27场比赛,23胜4平的成绩跨进奥运会大门的。

他一生中曾获得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一个“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

当时澳洲对中国人普遍存有轻视,他们以为中国人还生活在原始社会。

起初,澳洲媒体对中国队轻蔑无比,他们的漫画里,中国球员个个拖着长辫,一脸病容,进场时,居然肩扛锄头。

所以等战事一开,李惠堂神威一现,澳洲人就惊呆了。

中国球员,中国人,原来是这个样子!这之后,剧情就彻底翻转。

李惠堂等每到一地,万人争睹,市长议员们也来接见。工厂学校等团体争先恐后地邀请中国球员,此后无论胜负,大家也以能得到李惠堂等人的签名、握手为荣。

李惠堂他们实际上也正是为了民族尊严而来,他们来之前,就曾专门赶编了一本《祖国菁华》,介绍中国体育。他们把书都送给了华侨,每到一地,还不忘向华侨们宣传爱国。

李惠堂作为中国体育的代表人,通过一次次战绩,向亚洲,向世界,亮出了中国人的新形象。

国人通过他,树立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世界也通过他,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人。

李惠堂在当时,无疑是中国足坛,乃至亚洲足坛、世界足坛的一个神话人物,他不只是作为球星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是一位国人、外人都瞩目的民族英雄。

那你说,他算不算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呢?

球王加民族英雄,一个最能打破旧观,代表中国形象,最能让世界侧目的人,如果以历史的眼光、影响力来看,这样的人,被称为世界最有名气的五大球王之一,有何不可?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李惠堂旧居)

5

李惠堂就是单纯说球技,也半点不逊。

质疑者总是爱拿当时的水平说事,那是不是说你现在一枪可以撂倒一个,关羽张飞的武功就可以不算了呢?

当时的水平只能跟当时的水平比较,澳洲、东南亚的邀请,打进奥运会的成就,难道都是因为人们眼瞎?

质疑者也总爱拿着当时的东亚运动会只有三四个国家参与说事,仅有几个国家参与,那就不叫胜利,就代表李惠堂和中国没什么了不起了吗?

体育新兴之际,那照样代表国家水平,国家尊严。

况且这跟真实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有绝对关系。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他们那些海员,当时在中国的大街上都经常带着球走,李惠堂那代人都曾深受影响。

知道病弱,且足球运动发展很晚的中国,打败九连冠的英国队代表了什么吗?李惠堂等真那么业余?

菲律宾队,曾经是传奇球星阿尔坎特拉的母队,阿尔坎特拉获得的射球记录,就是包括罗纳尔多在内,也至今无人能破,他在西班牙获得“破网者”称号的那一年,正是李惠堂到日本的前一年。

真以为菲律宾队很业余啊?这跟是不是殖民地有毛关系。

李惠堂的腿功脚力是不必说了,这样骇人的功夫,你能说他业余吗?

关于他的球技,据他当年的队友李光铸说,球在他脚下,就像吸铁石一样,射球也非常厉害。

李惠堂是双脚并用的怪杰,技术全面,他的盘、带、抢、传、射门、挑球等技巧都为一流。

因为脚力强大,李惠堂在离球门三四十码的地方就可以开炮,而且完全不用脚拉满弓才射。

一般人的倒地铲射很难掌握,他总是又准又狠。他左右开弓,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都可以射球,少年时的射狗洞真没有白练。

李惠堂身高1米82,却速度飞快,动作敏捷,球一旦在他脚下,一般三四个人合围都难抢走。

李惠堂去日本之前,曾与英国海军队有一场较量,他曾经刚过中线,就一脚射球,那球穿过人丛,一射入网。

他接着还曾一个人控球,从后场接连晃过四五个对手,一路把球带入对方禁区,再次射门。

有人说,他的这种球技不逊于马休斯、贝利、马拉多纳,这并不算夸张。

还有人一直对李惠堂奥运会上的失利喋喋不休,认为面对的并非强队,还一球未进,凭什么去称球王,这些人却是没看到这种情况:

不是强队,何以能代表英国参战?比赛前,英国女皇可是曾专门给她的国脚们发电,鼓励他们为国争光的。这只怕跟现在说冰岛队一样,也是犯了瞎判断的毛病。

李惠堂如果不厉害,英国队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安排了两个人专门盯他?

中国队败了之后,全场球迷为什么仍旧对中国队刮目相看?

英国报纸为什么仍旧还会说中国足球水平不亚于欧洲强队?并有很多欧洲国家邀请中国队去切磋?

甚至有些俱乐部还希望他们留下来踢球,甚至到英国时,伦敦市长都会亲自出来迎接?

中国队奥运会的失败,有体力原因,也因为客场作战不适,高手对决赢球并非那么容易,球星尽管作用巨大,但说到底,拼的也是团队实力。

说李惠堂最终做到国际足联副主席也不代表什么,这话就更不像话。

李惠堂当时代表的是小小的台湾,没有实力凭什么去做副主席?

主席也分好多种,尤其是行政类和业务类,李惠堂凭的是当年的战绩,和在足球运动上的能力、贡献,才被人家认可的,这绝不可以随便混同。

他在做教练后,也曾两次率领台湾队夺得亚运会冠军,参加过一次奥运会。

总而言之,李惠堂是中国足球史上的一个传奇,中国足球的象征性、神话般的人物,中国乃至亚洲足球的骄傲,他作为一个开启了中国足球盛世、一代光辉的人,绝对是一个大Boss。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6

让我们用李惠堂1936年征战奥运会的过程,看看他当时是在怎样一种环境踢球的吧。

国际奥运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家奥委会成员,是在1931年,但是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却是在1936年。

当时中国曾做了很多准备,参加的项目主要有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等,其中最寄予厚望的,就是李惠堂率领的足球队。

这多大的事啊,但是中国代表团却没钱,团长王正廷早就在筹集,也只是筹了十几万港元。

没办法,只有李惠堂的足球队最强,最有欣赏性,于是他们就自觉承担了为全团挣经费的使命。

他们从越南开始,一路打去,打了二个多月,基本每场都在70分钟,战果辉煌,也真挣到了不少钱,更累得不行。

好不容易又挣了十几万港币之后,李惠堂他们汇回去数万,自己在印度孟买登船,而中国代表团则于1936年6月26日,从上海招商局码头,坐一艘意大利邮船出发了。

因为要省钱,大家坐的都是二等舱,吃不好喝不好不说,还漂流了将近一个月。

双方在威尼斯汇合,转乘火车,等7月23日,他们到达柏林时,离比赛已经只有十几天了。

七八十个小伙子,加二个女孩,这就是中国代表团的阵容。

8月1日,奥林匹克史上第一位火炬手康斯坦丁高举火炬跑进柏林中央体育场后,中国代表团方阵亮相,亚洲球王李惠堂举旗在前,中国代表团成员一律蓝上衣,白裤子,黑色鞋,系领带,戴礼帽,二名美貌女选手尤其扎眼。

没有长辫子,没有裹小脚,中国运动员英气勃勃,时尚摩登,观众席上一片欢呼。

但是接下来的赛事,却很令人沮丧。

到5日,田径选手几乎全军覆没,剩下一个入围的撑杆跳选手卢保符也终究没能进入复赛。

最为滑稽的是,他比赛时还得动不动向人鞠躬,借竹竿。

中国代表团出发的时候居然连竹竿都没给人带。

6日,中国足球队终于上场了,运气真好,一抽签就抽到了英国队。两队交锋,上半场打平,后半场0比2,中国队就这样失去了再赛的机会。

国外媒体评论,中国队技术很好,就是体力不行,他们看得非常清楚。

两个月的巡回比赛,再加舟车劳顿,体力怎么能好?但是李惠堂本人,却不曾为此辩解。

他后来写文章比较中西技术差异,曾经说:

西方的练习持之以恒,东方的队伍多是好逸恶劳、十寒一曝,如果上半场不占优势,则下半场就支持不住。

西方足球职业化程度远超想象,中国队不能补足短板的话,永无取胜希望。

他非常清醒理智,决不护短,决不意淫,这真正是大家风范。

中国体育的发端,真正不易,李惠堂在这种情况下的成就,尤其不易。

你还真别拿中国球王李惠堂不当回事儿

7

李惠堂作为爱国者的身份,倒无人质疑。

他的爱国不仅表现在用足球树立国威、民族尊严上,还在抵御外侮上。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他们实际上在做人、爱国上也大可同看。

梅兰芳曾蓄起胡须拒绝为日本人表演,而李惠堂则为了避开汪精卫和日本人的邀请,秘密转回了家乡。

据说他一路上,还曾遭到追杀。

这位声名显赫的球王,不肯参加伪满政府的运动会,不肯接受汪精卫的高官厚禄,他一度在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还曾在门上留下的这样一副春联:

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汪精卫、日本人请不动他,国民政府却一句话就把他召到了大后方。

他“体育救国”,先后义演138场,坚持为救济战孤和难民筹集资金。

李惠堂据说在球场上没有一次违规,诚可谓德艺双馨的球星,这一点只怕无人能比。

李惠堂当年失利时,也曾遭到讽刺、抨击,世人的不容失败,跟现在并无不同。

1947年,李惠堂在与上海队的一次比赛中点球失利,就此“挂靴”,转而培育后人。

他病逝于1979年7月4日,一代球王就此告别人世。

但是他创造的奇迹,留下的事迹,却永远不朽。

忘记他,就等于忘记历史,鄙薄他,就等于鄙薄自己,李惠堂剥去那些光彩的外衣,也还是一代强人,一代王者。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