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一個老共產黨員的“紅色情懷”

一個老共產黨員的“紅色情懷”

作者:於秋月 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作家協會會員。QQ:1091677266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

今年78歲,有著59年黨齡的王士屛老師退休前是省委黨校幹部,現任黑龍江省紅色收藏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文博專業研究員。

一生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王老,發自內心的熱愛中國共產黨,為了保存革命史料和歷史見證,他從1959年開始紅色收藏,至今近六十年,收藏有:100餘處革命聖地資料、100餘部革命歷史和偉大領袖大型畫冊、100餘幅中國百年經典名畫、100餘幅中國百年經典照片、100餘部中國百年經典影片、100餘本革命領袖風采掛曆、1000餘位中共黨史人物傳記、1000餘位中華英烈傳略、1000餘冊期刊畫報等。

王老購置這些資料算下來所耗資金近百萬,而他和老伴至今還住在只有五十多米的陋室裡。

一 、一片痴心 追求夢想

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王老,上小學時就喜歡聽老師講英雄的故事,特別是紅軍長征的故事–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等,英雄們的壯舉在他幼小的心靈紮下了根,後來他參軍,在部隊的大熔爐裡,更是得到了政治思想教育,那個時候,他看不夠報告文學《紅旗飄飄》,聽不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讀不夠毛主席的詩詞七律《長征》……漸漸地,他心裡萌動了一個念頭,收集黨的歷史資料,傳承革命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從1959年10月在全國人民歡慶新中國成立十週年之際,王老收藏了著名畫家董希文先生的名作《開國大典》(印刷品)開始,王老就走上了收藏紅色史料、傳播紅色文化之路。

王老有個懂他的好老伴白老師,白老師是中學歷史老師,知道歷史資料的重要性,對他的舉動非常支持。

於是,從結婚就不管家務的王老,把全部精力幾乎都投入到了收集資料中,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開支用白老師微薄的工資支撐著。白老師曾經笑侃道:經常是讓他買醬油和菜,他卻捧著一堆書回來了。

老道外週末賣舊書的地攤擺了二十年,從十六道街、二十道街到現在的南直橋下,王老風雨無阻每個週六上午準時帶著他的手推車出現,地攤主沒有不認識王老的,有時遇到了好書就給他事先留好,這二十年裡,光在這裡的花銷就有二十多萬。

夫妻倆的生活是清貧的,甚至在孩子們長身體的時候是捉襟見肘的,但兩人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每一次淘回來的書籍和畫冊兩人都像拿到珍寶一樣喜悅。

王老收集到的書籍佔滿了他們居室,被稱為“家庭博物館”,小小的居室幾乎落不下腳,女兒、女婿理解爸媽,今年把老倆口接到自己家裡同住,這樣,原來的房子徹底做了紅色收藏的陣地。馬上就要寫完回憶錄的王老,下一步就可以大顯身手,把所有的收藏珍品整理歸類了。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

二、長征路上尋覓史蹟

從1988年開始到退休後,王老滿懷激情開始了紅色之旅,他和老伴有計劃、有目的地沿著我黨我軍歷史的脈絡,追尋先輩們的足跡,一次次踏上尋根溯源的紅色之路,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走訪了韶山、上海、南昌、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北京等遍佈全國各地的100餘處革命聖地。

王老說,每到一處1聖地都深受教育,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境界都得到昇華。

在一大會議紀念館,他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時13位代表的巨大群體蠟像;在嘉興,一艘“紅船”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宣言》;在井岡山,他們感受到紅色火種在這裡點燃的激情;在瑞金,碑牆上印滿了烈士的名字;在遵義,他們又一次被黨和中央英明的決策而折服……走在紅色之路上,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更讓他們堅定了紅色收藏的決心。

紅色之路不僅僅是參觀學習的過程,更有著風險。比如,2010年5月他們到達四川雅安,準備吃過午飯去瀘定橋,飯店裡就餐的人們聽到他們的對話,紛紛聚過來,告誡他們不要去了,途中的路坡度大、彎道多,山高路險,到處是懸崖峭壁,若是遇上大雨山體滑坡,隨時有生命危險。兩個人主意已定,再三謝過大家的好意,還是決定搭當地的公交車(麵包車)繼續前行。

果然行駛在彎彎曲曲的盤山道上時,兩側全是崇山峻嶺,懸崖高入雲天,下面是萬丈深淵,到了快天黑的時候,下起了雨,伴著越來越大的雨聲,耳旁不時響起滾落下來的山石砸在路面上的“砰砰”聲音,兩個人互相攥緊了手,經歷提心吊膽的幾個小時後,近午夜到達目的地。

就在這次旅行中,王老看到了紅軍大渡河時乘坐的簡陋的木船,聽到了冒著生命危險護送紅軍的70名船工的事蹟,他一步一步走在大渡河上面的鐵索橋上,隨著橋的晃動,感受著當年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戰鬥的悲壯和艱難,此時,他才真正瞭解什麼是“紅軍”,什麼是“長征”……

王老隨身攜帶一件寶貝,從不離身,那是一個陳舊的筆記本,扉頁上有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孫子毛新宇、曾經的衛士李家驥和保健醫王鶴濱同志的簽字,還有他和老伴所走的紅色之路上當地紀念館的戳印,筆記本的後半部是他整理出來的他的紅色收藏目錄。

每當他把從革命聖地收集來的史料堆放在書房的桌子上,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燈光下他一件件整理著,彷彿自己置身在那個艱苦的環境裡,親身經歷戰鬥歲月的洗禮,心中總是感慨萬分,他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想讓更多的人分享他收藏的成果,他想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傳播、發揚光大紅色精神。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红色情怀”

三,舉辦展覽弘揚經典

從1999年9月9日起,王老的生活又多了許多內容。首先,他的“中國革命史料家庭收藏館”義務向社會開放,使周圍社區居民、退休人員、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迪。2003年,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為他頒發了“哈爾濱民間個人收藏館優秀創辦獎”。

2002年建黨81週年紀念日,在省委黨校圖書館大廳舉辦了以“光輝的歷程 永恆的豐碑”為題的中共黨史圖片展,展出期間,有1200多人參觀學習。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王老又精心製作了120塊展板,以“光輝的歷程 永恆的豐碑–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為題,舉辦了紅色經典巡迴展。此次展覽在南崗展覽館、南崗區委黨校等20餘處展出,累計參觀人數2萬餘人,起到了“流動的黨史紀念館”的作用。

在舉辦流動巡迴展的同時,王老又辦起了固定性的展覽。2015年7月建黨94週年之際,他用自己多年收藏的100餘幅反映中共黨史內容的經典名畫,在保健路街道辦事處創辦了“中共黨史展覽館”,到目前為止,接待上千餘人參觀,反響頗大,有的觀眾留言:“在這裡感悟歷史,在這裡體味滄桑”、“愛國主題永不過時,愛國形象永具魅力,愛國精神永放光芒”。現在,這裡已被南崗區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崗區“紅色旅遊文化景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王老曾榮獲為全國紅色收藏先進個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黑龍江省文明家庭標兵等等榮譽稱號。他真正做到了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紅色收藏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王老說,在舉辦黨史展覽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越來越感到,利用好紅色資源、繼承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更要有一種社會責任、一種崇高信仰、一種精神支柱。

這是一位老共產黨員對黨交出的一份赤膽忠心的答卷,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的紅色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