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郭臺銘的美國工廠動工了!政府補貼40億美金惹質疑:值嗎?

富士康的美國工廠正式動工了。

郭臺銘的美國工廠動工了!政府補貼40億美金惹質疑:值嗎?

6月28日,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富士康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新工廠即將開始建設,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將出席動工典禮。

早先郭臺銘帶著大批資金進場,站上白宮演講臺,與美國總統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以及眾議院議長萊恩三人同臺,風光無限,向媒體表示“市場就是我的祖國,但別忘了我在哪裡繳稅”。

是,郭臺銘就要在美國繳納一堆稅了。

在特朗普剛上任的當口,郭臺銘就跑去美國投資了一個8K LCD面板廠,論理,富士康這種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和美國應該沒什麼關係才對,畢竟美國工人的僱傭成本在世界範圍內都稱得上高,且美國法律十分健全,跑去美國建廠極有可能吃力不討好。

當然,該廠自動化程度極高,其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昂的人工成本,當時郭臺銘這樣表態,“政治要為經濟服務”,並表示若美國不是特朗普擔任總統,他不會對美進行如此大投資。

郭臺銘的美國工廠動工了!政府補貼40億美金惹質疑:值嗎?

顯然是交投名狀去了。

現在來看,美國的生意其實遠沒有想象中的好做,儘管州政府和當地官員為這座新工廠付出了約40億美元高昂補貼,比最初的估計高出近10億美元,人均補貼成本高達307692美元。

但這也意味著富士康工程需要創建1.3萬個直接就業崗位,2.2萬個間接和衍生就業崗位以及1萬個建設就業崗位。

以美國人的僱傭成本來看,這筆生意還真的說不上賺。

威斯康星州州長斯考特稱,這不僅有助於威斯康星州吸引和留住人才,對我們州乃至美國都是一個百年一遇的機會。這可能是為了堵住網民們的幽幽之口,對於高額補貼,美國網民自動算計起了是否值得的問題。

答案是肯定的,富士康進駐美國不僅能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更能為空心化多年的美國製造業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事實上,高昂的人力成本是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最關鍵因素,蘋果都沒在美國建廠。

郭臺銘的美國工廠動工了!政府補貼40億美金惹質疑:值嗎?

不就是因為美國人又貴又不好使麼?

毫無疑問,特朗普手中接過的其實算是一個爛攤子,沉痾需猛藥,為了恢復美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特朗普政府出了不少狠招,對外退了一大堆群,和中國展開的貿易戰也是相當典型的例子,對內特朗普政府也拿出了各種刺激政策,還啟動了史上最大的減稅方案——企業所得稅從35%降至20%。

在諸如此類的一系列政策下,原本對特朗普上任極度不滿的企業都倒戈了,蘋果年初時就將自己的大部分存款調回美國,金額之巨連特朗普都吃了一驚,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特朗普政府的許多政策正在漸漸發揮作用。

畢竟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製造業回美”這個心願。

科技企業的回應是極大利好,但傳統工業的前進道路上依舊困難重重,據美聯儲公佈,2018年4月美國工業的設備利用率為78.0%,低於1990-1991年衰退期最低點78.8%。加之因貿易問題,美國哈雷、中洲釘子等老牌製造業為解決關稅負擔造成的鉅額成本,紛紛出跑他國建廠。

美國本土製造業都不是那麼靠得住。

富士康正式抓住了這個機會,外資的介入對製造業的發展從來不可或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最先和政府接觸有利於拿到更多的優惠政策,這也是對時機和膽量的把握,從大的層面來看,富士康的做法其實也像是賭博——賭的就是美國國運。

至於賭不賭得贏還要往後再看,近日工業富聯在A股市場的表現或許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上市便漲停,最高市值3905.58億。

然後就吃了幾個跌停板,幾天之內蒸發了1500億,逼得郭臺銘只能說,“不關心股價多少,我只在意公司長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