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夏季蜜蜂養殖注意事項與病蟲害防治要點(鄒天才)

在炎熱夏季蜜蜂養殖中要加強管理,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 要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並按照生產無公害蜂產品要求進行, 現筆者根據實際工作經驗, 將蜜蜂夏季養殖注意事項與常見病蟲害防治總結如下。

一、夏季養蜂注意事項

1、防暑降溫。

蜂場要選擇空氣流通, 有樹蔭的地方, 或在蜂箱上覆蓋草簾。天氣過熱時, 可在箱外灑些冷水, 並飼餵涼開水。對擁擠的蜂群, 要提前做好增加蜂箱的準備, 以增加空巢脾和巢礎框, 有利於青年蜂生產王漿。

2、堅持獎飼。

為刺激蜂王夏季產卵和工蜂育兒的積極性, 每天傍晚用稀糖漿飼餵蜜蜂。如巢內飼料不足, 要先用濃糖漿一次喂足, 以後再逐日獎勵飼餵。

3、控制蜜蜂出巢。

夏天, 農田施農藥頻繁, 要控制蜜蜂出巢, 預防受到農藥危害。控制方法: (1) 縮小巢門;僅留一隻蜜蜂能通過的小孔。 (2) 關閉巢門, 把木蓋和副蓋用樹枝墊起來。

4、防止農藥中毒。

一旦發生中毒現象, 可先清除巢脾上的含毒飼料, 然後再餵給蜜與水比例為1∶4的稀蜜液或甘草湯解毒。

二、蜂病的預防

1、選

育抗病蜂種有兩條技術途徑, 一是在同一品種內定向培育, 二是利用雜種優勢, 選育抗病蜂種。

2、飼養強群

(1) 淘汰老脾多造新脾

巢脾是蜜蜂繁育場所, 也是儲蜜場所, 同時是病源載體, 及時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減少病源傳播。

(2) 保持蜂脾相稱, 加強蜂群管理

早春蜂群應注意保溫, 夏季應重視降溫。除了蜂巢外部人為保溫、降溫措施外, 應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適當密度, 並根據外界溫度高低, 調整蜂路。

3、預防蜜蜂病蟲害的措施

(1) 防止蜜蜂農藥中毒瞭解周圍農田噴灑農藥情況, 採取應急措施, 預防或減少蜜蜂的農藥中毒。

(2) 提倡自繁自養

除引進良種除外, 不從疫區購買蜂群, 以免相互感染。飼料應用自產的蜂蜜、花粉。從外地購進舊蜂箱應嚴格消毒後再使用, 本蜂場發生蜂病, 應立即隔離治療, 不要將病群巢脾任意調入健康蜂群, 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對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3) 改革喂藥方法改傳統的糖水拌藥為將蜂藥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1、爬蜂病

北方5~6月份洋槐花後期、荊條花期易發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 主要由螺原體、孢子蟲等病原綜合引起的青壯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 行動遲緩, 不能飛翔, 聚集在低窪地或草叢中。有的死蜂雙翅展開, 吻伸出, 但不同於農藥中毒。

防治措施:藥物防治可用檸檬酸。繼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藥物糖漿, 內含2克檸檬酸。每天1次, 連續喂3次, 停3天, 再喂3次。

2、大小蜂蟎

夏、秋季, 大蜂蟎寄生率高, 小蜂蟎危害也開始嚴重。巢門前, 有殘翅不全幼蜂爬出, 經肉眼辨認有的蜂體上附有蜂蟎。在割除雄蜂脾時, 能發現大幼蟲、蛹體上附有大蜂蟎, 有時見蜂體上附有蜂蟎。將新出房子脾抖蜂后, 能發現小蜂蟎在子脾上亂爬。

防治措施:經常割除雄蜂蛹, 清除雄蜂房內蜂蟎。在6月上旬, 主要蜜源結束後, 繼箱群可掛氟氨氰菊酯條 (蟎撲) 治蟎。在小蜂蟎寄生率上升時, 用昇華硫均勻刷在封蓋子脾上, 5天1次, 連續2~3次。7月份, 在椴樹、荊條大流蜜前期可關王或採用處女王交尾, 造成斷子, 讓蜂蟎暴露在蜂體或巢脾上, 再掛氟氨氰菊酯條治蟎。大流蜜期不用藥, 預防蜂藥汙染蜂蜜。

3、白堊病

一般發生在春季及初夏, 外界氣溫19~30℃, 空氣潮溼。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蟲死亡的真菌性傳染病。在巢門口可發現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狀硬質幼蟲體。患病巢房封蓋不齊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蟲呈乾枯狀, 白色或灰黑色, 無臭味, 無粘性, 易被清除。

防治措施:此病發病後不易治癒。蜜蜂春繁時, 不喂來歷不明的蜂花粉, 箱內換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減少白堊病發生。發病輕時, 可用藥物治療, 用丙酸鈣加入糖漿喂蜂, 繼箱每群喂糖漿0.5千克 (含丙酸鈣0.5克) 。嚴重時應該換脾, 必須蜂多於脾, 再喂糖漿。

4、歐洲幼蟲腐臭病

一般春季脾多於蜂的弱群易發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3日齡小幼蟲易感染, 4~5日齡死亡, 蟲體變淡黃色、黃色、直至黑褐色, 易清除有難聞酸臭味。

防治措施:西方蜜蜂患此病不嚴重, 在蜜蜂密集, 注意保溫條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黴素治療, 方法與治美洲幼蟲腐臭病相同。

5、中蜂囊狀幼蟲病

北方5~6月, 是發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 每天上午, 可見工蜂從巢內拖出病蟲屍體, 散落在巢門前。子脾有插花子, 房蓋有穿孔, 房內有尖頭死幼蟲, 褐色無臭, 易從巢房拖出。

防治措施:去除病群蜂王, 換上健康群成熟王臺, 新王交尾產子後, 蜂群康復快。在斷子間淘汰病脾, 讓工蜂密集, 多造新脾。用中草藥華千斤藤 (海南金不換) 幹塊根15~20g或半枝蓮的乾草50g, 煎湯, 可用於20~30框蜂的治療。

6、美洲幼蟲腐臭病

夏季弱群易發病, 在大流蜜期, 病情減輕, 甚至自愈。由幼蟲芽孢桿菌引起的蜜蜂幼蟲病。4~5日齡幼蟲易發病, 封蓋後死亡。發病的封蓋房油亮發光, 下陷, 有穿孔。腐屍緊貼房壁, 挑起有拉絲, 褐色有魚腥味。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 將病脾抽出淘汰, 嚴重的換箱換脾再用藥物防治, 用鹽酸土黴素可溶性粉, 每箱 (10框) 每晚喂500克糖漿 (含200毫克純土黴素) , 隔4日1次, 連喂3次, 停3天, 再喂3次。採蜜前6周停止喂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