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澳洲迎來了超級星期六,費德勒、德約科維奇、莎拉波娃等巨星吸引了接近八萬八千人來到墨爾本公園,創造賽會紀錄。但在眾星閃耀的一天裡,帶給本土球迷最大的興奮卻是來自外圍2號球場。因為在這裡休伊特與格羅斯搭檔,苦戰超過兩小時後淘汰了賽會3號種子羅約爾/特卡烏,闖入第三輪。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不要誤會,休伊特在2016年澳網上就已經正式退役。已經身為澳大利亞戴維斯盃隊長的他,近年來把更多心思放在克耶高斯、科基納吉斯、湯普森等澳洲新人身上。澳網前德-米納爾橫空出世,休伊特就在墨爾本參加完熱身活動後,連夜趕回悉尼,見證了這位18歲新星首次打進巡迴賽決賽。這一次角色轉換了,德-米納爾今天全程坐在場邊觀眾席上,為老大哥的每一次得分握拳吶喊。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休伊特的澳洲臨時復出,是為了送別好友格羅斯。格羅斯已經確認澳網後結束網球生涯,隨著單打在資格賽首輪出局後,雙打就成為他網球生涯的最後絕唱。而休伊特也足夠意思,在今天面對美網冠軍羅約爾/特卡烏時,交出遠超已退役兩年的運動員該有的水平,最終實現逆轉,給現場球迷提供足夠high點。在比賽過程中,休伊特還是延續著他反戴帽子的經典形象,每次得分的Come on慶祝,就仿似昔日那個“追風少年”從未遠離。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休伊特成名極早,這個反戴帽子的少年在2001年美網和2002年的溫網兩次封王,併成為了ATP史上最年輕的世界第一,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儘管反戴帽子並非澳洲人首創,卻是他把這個傳統在男子網壇發揚光大。這種顛覆帽子傳統作用的穿著,至今還影響著不少年輕人,像索克、普伊、卡恰諾夫還有沙波瓦洛夫,身上都有休伊特的影子。更別提“Come on ”這一聲吶喊,簡直就是休伊特然之不盡鬥志的最好體現。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若真要追述時光,休伊特當年可不是這般成熟穩重。阿加西回憶說1998年兩人首次相遇時,他一度被只有17歲的休伊特眼裡的火焰給震懾。年少時的澳洲人確實有不少“黑料”——他曾在法網因咒罵對手腦癱兒被罰款,2005年與切拉的口水戰也讓人印象深刻。而當年決賽上飆出F打頭的髒話,還被對手薩芬直接向當值主裁投訴。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不過年齡漸長,尤其是結婚生子後的休伊特,褪去了少年的怒火,成為了澳洲網球的磐石。退役前在巨頭時代中雖難有表現,但對網球的堅持和熱愛,實實在在感動了無數球迷。另外在澳洲網球的大義面前,休伊特的挺身而出,更讓他收穫了數之不盡的讚歌。現在的他,被名宿們公認是澳大利亞網球的偉大資產。

那個反戴帽子大喊“Come on”的少年 彷彿從未遠離

或許歸根到底,休伊特還是當年那個熱愛著網球的少年。這就是為何一個已退役兩年,年過36歲的老將仍然反戴著帽子,高喊著“Come on”,卻沒有絲毫的尷尬,反而給我們帶來陣陣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