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去掉好惡心,看人看事才能準確

去掉好惡心,看人看事才能準確

《才德論》這篇文章是講知人,出自《資治通籤》。《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寫成的。他希望能好好通過這部史書,把幾千年的智慧引以為君王、引以為有緣人的人生借鏡。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寫給皇帝的,從戰國開始寫。“智伯之亡”這件事是春秋戰國一個重要的分界線。晉國有幾個大夫,除了韓、趙、魏三家,還有一位智宣子,他是卿。諸侯下面是卿、大夫、士,所以卿比大夫位置高。智宣子在晉國地位很高,他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智瑤,一個叫智宵。智宣子要立繼承人,以前國君立繼承人很重要, “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立錯人,這個家就敗掉,這個國就完了。有一個族人叫智果,看到智宣子比較偏愛智瑤,智瑤就是智伯。智果馬上跟智宣子講,你假如立智瑤,你要考慮清楚,我覺得智宵比較好。智瑤有五個地方非常出色,哪五個地方?相貌很好,長得又高大,美男子;武力高強;有才華;口才很好,非常有辯才;而且強毅果敢,做什麼事都很有氣概,不害怕,遇事很果決。但是最弱的,他缺乏慈悲心。

但是大家想想,智宣子已經喜歡這個兒子,看不看得到他的問題?《大學》提醒我們,“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很疼愛這個孩子,好惡心就起來了,覺得他很好,他什麼不好都看不到;覺得他不好,什麼好都看不到。所以要去掉好惡的心,看人看事才能看得準確,身有所好樂就不得其正。諸位學長,對最疼愛的那個孩子,你能看到他的問題嗎?有沒有人說,我是平等心,每個孩子都一樣。真的能做到,那不簡單。父母能以平等心對待每個孩子,保證家道一定旺。平等,你所有的孩子心都平,他們就能和睦相處;我們偏心,他們的不平就出來了。《鄭伯克段於鄢》就給我們很好的提醒。智宣子最後因為溺愛這個孩子,還是立他為繼承人。結果智果馬上改姓,改成輔姓。最後智伯造孽,遭到滅族,他所有的族人全都死了,只剩這個智果獨存。所以學歷史很好,學到智慧,洞察機先,見微知著,知道現在怎麼做可以造福後代子孫,那子孫就有福氣。

同樣是在晉國,趙氏大夫趙簡子就很不簡單。他也是兩個兒子,一個叫伯魯,一個叫無恤。他就用竹簡寫了很重要的教誨,交給他這兩個兒子好好保存,不要忘了父親的教誨。三年以後,他又把兩個兒子叫過來,對大兒子伯魯講,來,竹簡上的教誨念給我聽。大兒子說忘了。竹簡在哪?不知道,找不到了。問小兒子,他馬上把教誨講出來。竹簡呢?從袖子裡就拿出來了。所以就傳位給這個小兒子,這個兒子才是真正謹慎,可以為一家之君。

選自《孝悌忠信:凝聚中華正能量》(蔡禮旭細講古文名篇系列”第3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