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記榆林市清澗縣寬州鎮副鎮長賈豔霞

6月27日一大早,在榆林市清澗縣寬州鎮政府門前,一個滿臉稚氣的小男孩兒向媽媽撒著嬌:“媽媽,今天你是送我去幼兒園,還是下午去接我回家?選一個吧。”

這位母親帶著歉意將早飯遞到小男孩兒手中,說:“媽媽今天很忙,既不能送你也不能接你,以後有機會再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你騙人!”話音未落,小男孩兒一轉身,頭也不回地跟著爸爸走了。

小男孩兒的媽媽叫賈豔霞,是清澗縣寬州鎮副鎮長。近兩年,類似的情景已發生多次了。

“我自2016年6月調到寬州鎮任副鎮長,主抓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就沒有了節假日。”賈豔霞告訴記者,“我不怪孩子,是我沒有好好照顧他,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說著,賈豔霞走進辦公樓,又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放棄留京,紮根基層

2007年夏天,剛從北方工業大學畢業的賈豔霞放棄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懷著服務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念,以選調生身份來到清澗縣工作。11年來,賈豔霞一直紮根基層,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政治堅定、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的鄉鎮領導幹部。

熟悉賈豔霞的人都說,她和別人“不一樣”。“賈豔霞善於思考,和別人的工作思路不一樣。她能從不同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她很有擔當精神且責任心強。對鎮上分配的各種工作,她都迎難而上,從不猶豫推脫,總能負責到底。”寬州鎮黨委書記康東椋說。就是憑著這些“不一樣”,無論走到哪裡,賈豔霞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然而,在這些成績背後,賈豔霞所經歷的親情痛苦卻鮮為人知。2017年全省第四季度脫貧攻堅考核之際,賈豔霞遠在神木市的父親生病住院。醫院一度下達了病危通知書。賈豔霞在心裡默默流淚,一邊祈禱父親早日康復,一邊繼續加班加點工作。

“母親為了不讓我分心,隱瞞著父親的病情,但我還是隱約感覺到了情況的嚴重。”賈豔霞自責,“當時正是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自古忠孝難兩全,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尋求父母的理解。”

2017年,寬州鎮如期完成了320名貧困群眾脫貧的任務。

主動請纓戰貧困

2016年6月,剛剛來到寬州鎮,賈豔霞便主動請纓,承擔起脫貧攻堅重任。

“我到任後,發現雖然寬州鎮地處城郊、經濟基礎較好,但各村在發展中存在跟風、產業同質化等現象。這是群眾收入較低的重要原因。”賈豔霞說,“我提出在寬州鎮發展‘板塊經濟’的設想,依據自然條件、產業優勢、市場經濟規律、村民發展意願,為全鎮40個行政村作出5年產業發展規劃,並將其劃分成8個經濟發展帶。鎮上一方面依託果業公司,發展優質林果帶,帶動村民發展中長期產業,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另一方面,在紅旗溝和城郊北網連片區的王家溝、樓灣、康家圪臺等村集中建設萬畝優質山地蘋果園。截至目前,全鎮已基本完成前期土地平整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完成栽植1萬畝蘋果樹的任務。”

在賈豔霞的努力下,2017年,寬州鎮共給貧困戶兌現產業發展資金723萬元。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她為貧困戶編寫了誠信、艱苦奮鬥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資料,給農戶下發9000多份;制訂寬州鎮貧困戶內生動力建設計劃和民風建設方案等;在5個村組織開展了“好公公”“好婆婆”評選活動,激發貧困戶向上、向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扶志”“扶智”更“扶情”

扶貧先扶“志”和“智”。經過多年的基層工作,賈豔霞認為,除了“扶志”和“扶智”,更要“扶情”。所謂“扶情”,就是培養黨員幹部和群眾之間的感情,從精神上給予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

寬州鎮小岔則村曾經是當地有名的“爛村”。村兩委班子人心渙散,村民時常為小事打架鬥毆。得知這個村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曾湧現出許多革命前輩,賈豔霞有了思路。“我當時就想用紅色文化教育啟迪村民,讓村民看看前輩是如何為革命、為社會作貢獻的,以此凝聚人心、改變現狀。”賈豔霞說。

如今,村上加強了紅色文化建設,建起了革命村史展覽室。在團結向上的班子帶領下,村民大力整治環境,使得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也有了極大提高。

陳寶寶是寬州鎮陳家塔村的貧困群眾。2017年5月,與妻子離異的他一度心灰意冷,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我瞭解到情況後,就從‘扶情’和‘扶志’上下功夫,一方面鼓勵他向前看,告訴他‘離婚了,還有小女兒和老母親要照顧’;另一方面幫他申請扶貧資金,讓他加入養牛、菌菇合作社,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賈豔霞說,“我們還把陳寶寶的女兒安排在縣城上學,為他找到農閒時打工的工地。”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2017年,陳寶寶家純收入超過3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