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第一所大學為何誕生在天津?

Lime2018


題目問的非常有意思,全國人民都知道中國第一所大學誕生在天津,也就是北洋大學堂(現天津大學),可是說到為什麼在天津誕生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想過,下面就從幾個方面為大家分析一下。

天津是北方洋務運動中心

盛宣懷

1903年北洋大學堂主教學大樓

1870年,經人推薦,盛宣懷進入李鴻章的團隊,同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開始了洋務運動。李鴻章到任後,極力把天津建成北方洋務運動的中心,盛宣懷於1892年被任命為津海關道,於1895年,效法美國一流大學的辦學模式,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

“甲午”戰敗促成教育救國

  1894年盛宣懷整整50歲,這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對李鴻章說,中國必須乘時變法,發奮自強。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開辦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北洋大學堂。

  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維新派代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主張改良政體,“廢科舉,興學校”,認為學“西學”應建立高層次學校,培養高層次人才。康梁的思想得到盛宣懷的認同。王文韶上奏給光緒皇帝的《津海關道盛宣懷創辦西學學堂稟明立案由》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求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天津是現代教育的沃土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之所以落址天津,不能不說當時的津沽大地存在著適合的土壤。

  洋務運動讓天津成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城市,先進的科技、先進的工業在這座城市隨處可見。這需要大量新型人才,於是在天津就有了新式教育的基礎,比如中國第一個電報學堂、第一個水雷學堂、第一個水師學堂等都在天津誕生。新式教育還培養了新思維的人才。中國第一批留學生——120名留美幼童是從天津派往美國的,當他們回國服務時,超過80%的學子被安排在天津。

  天津有多國租界,往來中外人士很多。19世紀80年代,中國自己建造的鐵路誕生在天津,建造鐵路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現代企業管理人員,李鴻章的洋顧問德璀琳就曾向李鴻章建議創辦現代大學,培養新型人才,滿足社會需要。


今晚報文旅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就是北洋大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天津大學!(天津大學現在的影響力仍然是非常大的)

北洋大學堂的創辦者是盛宣懷,不過與大家想的不太一樣,盛宣懷不但不算是學霸,甚至在三次鄉試中均名落孫山,然後放棄學業選擇經世。

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來源

在1880年的時候,李鴻章同意建設設立南北洋電報,而盛宣懷擔任電報創建工作的總辦,參與了電報創設的全過程,全權辦理。這個時候,盛宣懷已經37歲並於次年,開始涉足教育行業。

為了保證電報局的正常運轉,盛宣懷希望能夠設立電報學堂,可以為電報局輸出專業人才。這也是受到了當時世界的影響。對於這個提議,李鴻章同意了。

當時的想法是因為電報是新鮮玩意兒,所以只計劃這個學堂只辦一期,然後就可以正常運轉。但是在實際架設電報線中,盛宣懷發現電報局對於電報學堂很依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專門培養這方面的學生,電報局的工作將變得很麻煩,這也就是現在大學的意義一樣,為了解決某個行業的需求。為了更好的發展電報局,盛宣懷申請將天津電報學堂增辦一年。一年後,人才需求驟增,盛宣懷趕緊又請求延續一年,並申請擴招。

為什麼選在天津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解釋就是因為洋務運動,所以天津可以說是當時整個中國最先進的城市!科技、工業,最主要的就是思想,這些都是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優點!天津有多國租界,往來中外人士很多。

感謝關注,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


誰不曾彷徨



洋務運動進行的30多年期間,國家沒有富強起來,但是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在運動中,中央代表人物是恭親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其中北洋大學堂的背後就有李鴻章的身影。

洋務運動讓天津成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城市。快速發展的工業需要大量新型人才,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這就有新式教育成長的基礎,比如中國第一個電報學堂、第一個水雷學堂、第一個水師學堂都在天津誕生。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第一批留學生,120名留美幼童從天津前往美國,在回國後,80%+的海歸學子留天津工作。

在北洋大學堂成立的背後,也離不開李鴻章的幕僚盛宣懷和美國學者丁家立。1895年10月2日,北洋大學堂批准成立,參照美國哈弗、耶魯大學的模式。在其後,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也陸續問世。


帥小西De


因為當時天津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北洋的基地,洋務運動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