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晚清民國時期,教會大學在中國並不鮮見。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一共有14所教會大學,最著名的當屬燕京大學和金陵大學。今天所要講的大學,正是地處北京的燕京大學。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也曾叫“北京大學”

燕京大學的前身是美國、英國兩國教會在北京創辦的3所教會學校:華北協和女子大學、通州協和大學與匯文大學。1916年,英美教會決定將這三所學校合併,名為“北京大學”。因為三所學校本身由不同教會創辦,各校都有自己的辦學方式,合併之後的“北京大學”管理一直很混亂,亟需一位既熟悉中國國情,又具有實際辦學能力的校長。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未名湖的第一個主人

1919年,“中國通”司徒雷登擔任校長,正式將校名改為燕京大學。同時,他立即著手改革學校。1921年,司徒雷登相中北京西郊前親王賜園作為新校址,並憑藉出色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以6萬塊大洋的超低價格向當時的主人山西督軍陳樹藩買下了這塊地,其中陳還將2萬塊大洋作為燕大獎學金。隨後,他聘請建築設計師墨菲進行規劃,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

剛剛建成的燕京大學是當時條件最好的大學,學生宿舍內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一應俱全。這種條件放在今天也不過時。1926年,燕京大學正式遷址至此,成為未名湖的第一個主人。如今的北大就是用了燕大的舊址。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名師薈萃,桃李芬芳

良好的教學條件是辦好大學的第一步,但大師才是大學的支柱。司徒雷登深知這點,他擔任校長期間積極網絡人才,到20年代末,燕京校園內名師雲集:國文繫有顧隨、郭紹虞、俞平伯、周作人、鄭振鐸,歷史系有陳垣、顧頡剛等等。國學大師錢穆也在燕京大學任過教。

1924年,燕京大學籌辦新聞系,培養出舊中國第一批受過系統教育的新聞工作者,是亞洲第一所完全的新聞系。燕京新聞系的畢業生在之後的新聞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戰時,中國駐世界各大城市的新聞特派員,有90%出自燕京大學。此外,燕京大學的著名校友有費孝通、冰心、林孟熹、蕭乾等。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哈佛燕京學社成立,燕京大學躋身一流大學

20世紀初期,司徒雷登了解到美國鋁業大王霍爾有一筆鉅額遺產被捐作教育基金,並且申明其中一部分用於研究中國文化,由一所美國大學和一所中國大學聯合組成一個機構執行計劃。最初,遺囑的執行機構選擇了美國的哈佛大學和中國的北京大學。司徒雷登多次往返美國,成功說服哈佛大學與燕京大學合作。1928年,哈佛燕京學社成立,並在燕京大學設北平辦事處,燕京大學實力大增,國際國內聲譽大漲。

雖然燕京大學在建國後不復存在,但是哈佛燕京學社至今仍在運作。如今國內出版的很多學術著作依然由哈佛燕京學社贊助。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被誤解的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曾是中國人最反感的美國人之一,因為他曾任美國駐華大使,是美國對華政策失敗的代表者。那篇《別了,司徒雷登》讓他家喻戶曉,也讓他遭遇了幾十年的誤解。事實上,司徒雷登自己曾說過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更多於是一個美國人。”

司徒雷登1976年出生於杭州,父母都是傳教士。他從小說一口流利的杭州話,但英語卻很差。11歲的時候,他回美國上學,就應為一口濃重杭州口音的英語而遭到同學的嘲笑。1904年,他帶著新婚妻子回到中國,成為傳教士,曾在南京金陵神學院擔任希臘文教授。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1919年,司徒雷登擔任燕京大學校長,此後一直以校長、教務長身份執掌燕京,直到1946年成為美國駐華大使。在燕京期間,司徒雷登利用社會關係,為學校募捐了大筆款項;同時,他還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貼補學校費用。他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九一八事變後,還曾親自帶學生上街遊行,抗議日本侵略。1941年,他因不願意同日本合作,被關在集中營近四年時間。1946年成為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致力於中國的和平,維護美國在華利益,但最終,他的努力宣告失敗,於1949年被迫回美。

一個說杭州話的美國人,創造了中國最美教會大學,卻被誤解幾十年

司徒雷登在中國工作了50年,雖然他是美國人,代表著美國的文化侵略,但他對中國的感情卻是真切的。回美國後,他生活淒涼,三個月後就半身不遂、失語,此後他又落魄地度過了十三年時光,悽慘離世。據說他美國的房間裡貼滿了燕京大學的照片,他的遺囑是,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將自己的骨灰埋在燕京大學校園裡,和他的妻子(去世於1926年,葬在燕京大學)合葬。他的夢想最終沒有實現,2008年,他的骨灰被埋在他的出生地杭州。

燕京大學和司徒雷登就簡單介紹到這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關注按鈕,訂閱七彩故紙堆,繼續晚清民國大學之旅!


申明:本文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七彩故紙堆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