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操真的設置了摸金校尉嗎?

用戶98307621395


提起盜墓行業,人們往往會想起其行業祖師爺--曹操,而曹操之所以能成為盜墓行業的鼻祖,與一則歷史傳聞密切相關。據說,曹操曾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盜掘陵墓的官職。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真的設立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嗎?

答案是否定的,曹操是絕不可能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這類官職的。兩漢都是以“孝治天下”,兩漢皇帝的諡號,通常都附有“孝”,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乃至孝獻皇帝。而兩漢的官吏選拔制度--察舉制,“孝”是最為主要的考核指標。而在“..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孝道規範之下。故而,漢朝人給先人的陪葬品最為豐厚,後世的盜墓者也最青睞於盜掘漢墓。因此,漢墓基本上都被後世盜掘過,而有“漢墓十室九空”之說。

曹操雖在用人制度上,有所突破,而主張“唯才是舉”。但是,仍然動搖不了“孝”在道德倫理中的地位。例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等,皆是以“不孝”之名而治其罪。以孔融、嵇康在當時的名望,尋常的罪名都很難治其罪。但是,孔融、嵇康卻都是被誣以有“不孝”的言論,即被殺死的。可見,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這“不孝”的罪名之重,就相當於今天的“通敵叛國”之罪。

在此背景之下,曹操又怎麼可能堂而皇之地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盜掘陵墓的官職呢?盜掘他人陵墓與以“孝治天下”是背道而馳的。盜掘當朝皇陵,更是等同背上弒君之惡名。而漢朝末年,群雄割據、民不聊生,各方勢力也都急需軍餉以擴充勢力。曹操令人盜掘墳陵之事,應該是有的。但是,如此不光彩之事,只能悄悄地去做,絕不能堂而皇之地設立官職。

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並不見於正史記載。而只出現於一篇著名的檄文之中,這便是陳琳的那篇《為袁紹檄豫州文》。檄文中寫道:......又梁孝王(漢景帝之弟--劉武),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檄文,是有政治攻訐的目的。此檄文中,提及曹操盜掘梁孝王陵之事,曹操盜掘梁孝王陵之事應該是真。但是,曹操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卻明顯是挖苦諷刺之詞。卻也表明曹操並沒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盜掘皇陵,而只是將目光鎖定在諸侯王一級的陵墓上。

而對比同時代的董卓,曹操盜掘梁孝王陵就小巫見大巫,而不值一提了。據史載:...(董)卓自屯留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寶。而曹操正是一方面由於生前節儉的生活作風,另一方面因“厚葬”而易引起後世盜墓者的覬覦,才身體力行地提倡“薄葬”。


有知社


曹操對摸金校尉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在討伐張繡的戰役中。

公元198年3月,曹操率領大軍猛攻張繡。

張繡不得不一邊死守穰城,一邊派使者向劉表求救。

劉表收到求救信後,處理好荊州各項事宜後,整頓好大部隊,終於在5月份派出大軍救援張繡。

這次救援軍隊的戰術非常高明,並不直接救援穰,而是抄曹軍的後路,企圖前後夾擊曹操。

已經征戰了2個月的曹軍,全軍上下十分疲憊,差不多被磨光了銳氣。現在又面臨敵人前後夾攻的危險,曹操果斷地下令撤退。

一看到曹軍開始退卻,張繡立即出城追擊。

為了避免曹軍撤退時被張繡攻擊,讓撤退變成大潰逃。曹操很快停止了大踏步的後撤,反而重新結陣連營,緩慢移動,只是稍微前出一點。

這樣一來穩住了曹軍的陣形和營盤,曹軍軍心大定。

幾天以後,曹軍趕到安眾,形勢不僅沒變好,反而變的更加險惡。

前面張繡的部隊與劉表軍隊聯合守衛險要據點,擋住了曹軍的去路,後面有張繡大軍主力追趕。

曹軍可以謂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身處絕地,插翅難逃。

可以說,這是曹軍成軍以來,最為危險的一戰。 後世的軍事天才石達開,在大渡河也面臨前堵後追的困境,最終全軍被殲滅。

在瀕臨絕境時,曹操沒有恐懼,更沒有絕望,反而更加冷靜,連夜召集將領安排突圍事宜。


天吶!前有據險守的堵截,後有追兵,怎麼突圍啊? 難道要飛出去,當時又沒有空軍。

曹操想出了破解危局的一招妙手。他的天才構想是:平面突破不了,就立體突破吧!空中走不了,不能挖掘地道衝出去嗎?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代,曹操能夠想到立體戰的解決之道,可謂手機中的戰鬥機,天才中的奇才。

但是問題在於,怎麼挖掘地道? 在哪個方向挖? 怎樣快速挖掘? 怎麼樣挖掘中避開巨大山石?

在沒有炸藥、沒有挖掘機、GPS導航的東漢末年,這些都是巨大的技術難題。

眾們將領都很疑惑,這事怎麼聽起來這麼不靠譜。

我當年每當讀《三國志》到此時,非常疑惑。總覺得寫太不清楚,太過魔幻。

直到一天,認真讀完陳琳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才明白摸金校尉肩負的工兵職能。

當時,曹操這位“超世之傑”,直接安排他的秘密部隊將領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挖掘地道。

這一支秘密部隊是幹什麼的?能完成好組織交待的重要任務嗎?

這部隊的建立,是曹操為了彌補軍費不足,組織起來專業挖墓掘寶的特殊部隊。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這支部隊精通地理山川,更擅長掘進作業,是冷兵器時代最智慧工兵,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當天夜裡,這支秘密工兵部隊就在一處看似險要的山體下面,挖掘出了一條地道,挖好之後,曹軍連夜轉移。

整支大軍統籌運行,有條不紊地高效運營,當天夜裡,不僅全軍安全逃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甚至連主要的後勤輜重都沒有留下,更沒有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詮釋了東漢版的勝利大逃亡。

正常情況下,逃出包圍圈後,應該迅速撤離,遠離敵軍。

但是曹操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而是天縱奇才,他不僅不急於逃跑,反而準備給敵軍一個驚喜。

天亮以後,敵人的偵察兵發現曹操大營已經人去樓空,趕緊報告上級,張繡一聽手下報告,非常憤怒,煮熟的鴨子怎麼就飛了叫呢? 不行,不能讓曹操跑掉,馬上召集大軍準備追擊。

這時候,東漢毒士賈詡勸阻道:“主公,千萬別追,追必大敗”。

怒火攻心的張繡哪裡肯聽,點齊人馬就迅速出擊了,結果眼看就要追上曹操大軍時,埋伏的精銳曹軍從道路兩旁突然殺出。

曹軍兩邊一夾攻,打了張繡一個漂亮的伏擊,一番撕殺,張繡大敗逃回。

原來曹軍安然撤退時,曹操早就算準了敵人必然追擊,一味撤退,會被敵人咬下一大塊肉,弄不好又會變成一場潰敗,不如設伏重創敵人。

當天夜裡曹軍剛一鑽出包圍,曹操立即派遣精兵強將埋伏在撤退的道路上,而讓輜重老弱先行撤退,而張繡的一系列反應都沒逃出曹操的預判,曹操可謂神機妙算。

這一仗,我認為是曹操一生中最兇險的危機,但曹操始終保持著武人的勇氣,臨危不懼,創造性地想出用摸金校尉來打立體戰的神來之筆。

化解危局之後,還能更加冷靜地謀求利益最大化的伏擊。在臨事決機上,曹操已經到了圓通智慧的境界。


一丹流青


《三國演義》中說曹操設置“摸金校尉”,組織專人挖掘墳墓,蒐羅財物。很多資料記錄,摸金校尉都是單打獨鬥,除非難度係數極大,臨時才組建五人盜墓團。

-



大多數人通過鬼吹燈認識的摸金校尉。世面上流傳的摸金派規矩:一,雞叫之後,不再摸金;二,進入墓室後,在東南角點一隻蠟燭。一旦蠟燭熄滅,必須撤退;三,做事留有餘地,進墓只拿一,兩件東西,正宗門徒佩戴摸金符。

中國古代幾千年歷史的封建王朝不斷更替,每逢王朝衰敗,天下大亂,即是盜墓行為最猖獗時。民間傳說最早開始公開盜墓的是曹操,曾親率10000多位摸金校尉去盜墓。其實,當時情況,如果曹操想盜墓,那他的盜墓行動還比較隱蔽,畢竟儒家思想影響,挖人祖墳不是光彩的事。



當時,有人公然挑釁曹操,袁紹的謀士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列舉曹操的罪責。花費濃墨重彩描述曹操盜墓。讓曹操背上一個盜墓惡名。

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官職,皆來源於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一文, 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及曹操盜墓。

原文:“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此文寫得曹操毫無大人物形象,簡直是個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文中的“破棺裸屍”則含糊不清。是打開棺材露出屍體的意思,還是打碎棺材扒光屍體,則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總之就是一個文人譴責曹操親臨盜墓現場指揮盜墓。而且挖掘手段惡毒,並以盜墓為業,禍害一方。



當時背景下陳琳與曹操的關係,是否有惡意攻擊,誹謗之嫌?要知道曹操打敗了袁紹,陳琳又是袁紹的謀士。

清代歷史學家毛宗崗評價是“文人曲筆也”。他認為曹操不可能設置一個逆反中國倫理道德傳統的官職。如果追查,三國期間誰盜墓最惡劣,應該是董卓,他把洛陽區的帝王陵墓挖空。至於,曹操何等聰明,一生未敢稱帝,未必會做這種盜墓的事情貽笑大方。


莫小邪


通曉古今的互百哥來解答,歡迎大家積極評論,讓知識互動起來!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觀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具體人數史書上並未記載。


如果想了解更多百科知識,歡迎登錄互動百科官網(www.baike.com)或下載互動百科APP,每天都能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