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姜文|只有他才能讓李小龍智取危機四伏的卡薩布蘭卡

兩天後,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將在全國上映,今晚在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舉辦露天首映禮,三年前編劇在此創作了劇本,當時姜文就和他約好要在這裡辦首映。

提前觀影的人士談及觀後感,用詞最多的是:燃、刺激、搞笑。據說,平均每位觀眾在觀影途中能有10次大笑。大家由此可以腦補出這部片一定笑點與荷爾蒙齊飛,但荷爾蒙和搞笑絕不是姜文的本質。

姜文|只有他才能讓李小龍智取危機四伏的卡薩布蘭卡

站著掙錢

商業片的根本目的是為賺錢,但總有一些作品你分不清是商業還是藝術,比如姜文在1995年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影片創下了當年內地最高票房紀錄5000萬,在那個銀幕塊數很少、電影票價還很低的年代,算是相當可觀。但還是賠錢了,且賠得很慘烈,現在但凡關於“投資與票房不成比的國產良心鉅製”盤點,總少不了姜文這部處女作。

這是因為,這部片總投資高達200萬美金,姜文用了25萬尺膠片,當時國產片的平均片比是1:3,而他的是1:15,沒有大片場景,沒有視覺特效,他單純為把故事講好,把電影拍得好看。

2000年問世的《鬼子來了》使用的膠片數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兩倍,最終投資比預期的2000萬還超了三成,後來被禁,損失慘重眾所周知。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姜導繼續全力以赴誠意滿滿,票房繼續一潰千里。等到2010年《讓子彈飛》出來,很多觀眾不落忍,表示“欠姜文一張電影票”,那一年姜文終於在電影市場揚眉吐氣了,片中那句經典臺詞“站著把錢掙了”,也成為他本人的一個鮮明符號。

若在國內大導演中,找到一個基本沒拍過爛片的,你腦中會浮現誰的名字?張藝謀有代表作《三槍》跟《長城》,陳凱歌有被釘在了華語電影恥辱柱上鞭撻了10多年的《無極》以至於頗見功力的《妖貓傳》面世後還有人在提饅頭事件。

至於馮氏電影,水準一直以來算是比較穩定,連《私人定製》觀眾也能勉強接受,因為情懷電影《一九四二》令華誼賠錢了,總得幫助人家找補找補。在大導之大爛片名單裡,姜文也很少會被提名。他唯一受到詬病的《一步之遙》,評論也是兩極分化嚴重,當年還有個段子,衡量兩個人三觀是否合適,就要看他是否喜歡《一步之遙》。

他曾點化馮小剛:“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令後者大呼受用。

姜文的爛片率低有個客觀原因是他的產量很低,平均4、5年才出一部。20多年只拍了6部電影,拍攝週期卻不長,花時間和心思的都是前期劇本籌備。《一步之遙》用了100天,《邪不壓正》相對算很長了,從開機到殺青耗時小半年。

目前這部電影的投資額尚未公佈,從已曝光的預告片來看,成本必定不低。在被《藥神》全面衝擊的7月戰績如何,拭目以待。

看不懂的姜文

姜文愛讀書這件事圈內知名,一些女性雞湯讀物最愛津津樂道一句話:要想嫁姜文,你得像周韻一樣能捧著史鐵生的《務虛筆記》讀得有滋有味。

他的每部電影上映後,都有人寫長篇評論,歷數影片出現的各種隱喻。說看不懂姜文電影,主要是因為:

其一,姜文有自己的一套完整而固執的價值觀,很多“人之常情”的東西,在姜文這裡是不成立的;其二,他擁有特殊的電影修辭和拍攝手法,後現代主義風格較為強烈,他的作品充斥著大量拼貼敘事、黑色幽默、不確定性等;其三,想象與真實總在電影裡交相出現,他總在追求拍攝技巧與表達方式的創新;其四,他的鏡頭語言善於留白,本身就預留了寬闊的解讀空間。

《南方週末》曾如此評價他的電影:“沒有刻意走向世界,卻成為世界圍觀中國精神的樣本,影響著中國的氣質和進程。”

姜文電影裡有些內容和意象是一脈相承的,比如從馬小軍到馬走日,他喜歡讓男主角都姓馬(《邪不壓正》的主角並不姓馬)。還有人總結過他所有電影都離不開槍、火車、裸體女人和灰暗色調。但即便是瞭解這些慣常出現的視覺符號,也很難成為屢試不爽的破譯密碼。

《邪不壓正》在商業化的《讓子彈飛》和“雲山霧罩”的《一步之遙》之間取了個平衡,電影裡蘊藏著英雄、女人與荷爾蒙交織的江湖兒女傳奇,情義千金浪漫無雙的秘境,以及那個好久不見卻一如往昔般深沉的姜文。雖然望文生義,邪不壓正意味著善與惡涇渭分明,你在浮光飛影的背後,看到的卻盡是世事滄桑人心叵測。正如王菲為這部電影演唱的推廣曲,“屋頂之上是浪漫,屋頂之下是陰謀”。

《讓子彈飛》發生在1920年,在影片結尾張麻子去了上海浦東。《一步之遙》裡的“閆瑞生案就發生在1921年的上海。《俠隱》故事由一樁15年前的滅門案而始,那年正是1922年。

“民國三部曲”的確適合連起來一塊兒看,這是姜文自己獨特的敘事時間軸線。

兒子喜歡的電影

姜文愛讀書這件事圈內知名,一些女性雞湯讀物最愛津津樂道一句話:要想嫁姜文,你得像周韻一樣能捧著史鐵生的《務虛筆記》讀得有滋有味。

他每部電影都源自於本人的閱讀偏好,《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動物兇猛》,《鬼子來了》改編自尤鳳偉小說《生存》,《太陽照常升起》改編自葉彌小說《天鵝絨》,《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的《盜官記》,而《邪不壓正》改編自張艾嘉叔叔張北海的武俠小說處女作《俠隱》。

太行派掌門顧青霜一家被勾結日本人的大師兄朱潛龍殺害,只活了李大寒一人。1937年他化名李天然從美國秘密接受特工訓練歸來,揹負血海深仇的他遁入七七事變前夜的北平,這個被稱為國際間諜之城的地方,山頭林立,華洋混雜,步步驚心。

國仇家恨的時代,一個一心想用功夫為死去的師父報仇的俠客,最終選擇了槍。武俠傳承與北平風貌都終結於槍聲中。

姜文挺喜歡張北海這個故事,在十年間他續過兩次版權,就怕落入他人手上。高曉松曾經也想買這本小說,可惜晚了一步。

他表示自己對“俠”不熱衷,吸引他的是人的變化和成長,故而要在作品中將俠隱去,於是片名變成“邪不壓正”。這是個關於江湖俠客的復仇故事,俠客只是身份,重點在復仇。姜文總結新片:“如同北平的哈姆雷特,如同李小龍智取危機四伏的卡薩布蘭卡!”

邪不壓正,是江湖規矩,也是天之道。

在他看來,歷史可以藉助,但你表達的東西一定不是歷史本身。

故事背景和人物置身在有據可考的歷史年代,但片中人的選擇和迷惑、痛苦和快意、心機與侵軋、生活狀態與精神內蘊,都是現代的。

《俠隱》是一部關於“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它記錄了民國北京最後的繁華一夢,見證了傳說中的武林的消逝湮滅。高曉松問姜文,書中那些老北京鄉愁舊韻在哪兒?姜文說,鄉愁與舊韻留給別人拍吧,我兒子大了,我想拍一部他也喜歡的電影。他拍之前幾部片子時,兩個兒子都很小,還不知電影為何物,現在這部電影就是拍給他們看的。

兒子喜歡的電影,不代表這部電影更易懂。他未直寫北平鄉愁,而是將之融入刀光劍影之中。姜文總像是在以少年般的視角打量著這個世界,許知遠說,正像歷史上很多傑出頭腦一樣,姜文只會突然變老,卻不會真正長大。他的魅力與侷限皆緣於此。

有人問姜文,如果讓你憑空想象創造一個東西,你會選擇什麼?他當時的回答是:如果可能的話,就讓我創造一座城市吧。

聚 焦:《俠隱》X張北海

張北海出生於1936年的北平,本名張文藝,1949年隨家人赴臺灣,後來在美國定居。中國武俠小說中,大多數俠客生活在古代,而張北海塑造了一個現代俠客李天然,且對歷史真實的追逐到了嚴苛地步,他將傳統和現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國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傳奇的融進一爐。

1、張艾嘉是他的侄女,曾以他為對象寫過散文《我的叔叔》,陳昇專門為他寫過一首歌:《老嬉皮》。

2、他數十年來都以紐約客的身份專心寫美國,從紐約地下鐵到搖滾樂,從計程車到自由女神像,寫了很多美國生活隨筆,他一度在華人圈被視為“紐約”的代名詞。

3、《俠隱》是張北海第一部武俠小說,寫於上世紀90年代,在此之前,他既沒有寫過長篇,也沒有寫過武俠。

4、他對於姜文拍自己的小說沒有任何要求,除了希望他可以選中一個主題,不要花哨,也不要太中規中矩,“電影是他的,小說是我的,一定要從書裡面得到一個他看出的東西,那個東西是什麼我不知道,我也不去問。然後他就放膽去拍,那樣才能把小說變成電影。他敢冒險,我就放心了。”

5、他將故事背景設置為他童年生活過的北平。東四大街九條衚衕既是他小時候的家也是藍青峰的家,故事裡,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原型是他父親,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人物原型則源於他父親的朋友,一個在教會學校唸書,真的身懷武功的人。中英文都很好。

6、書中出現的北平小吃,也都是張北海小時候經常吃喝的。阿城曾評價《俠隱》:“有貼骨到肉的質感”。

姜文|只有他才能讓李小龍智取危機四伏的卡薩布蘭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