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看似平淡,實則傳神: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賞析

看似平淡,實則傳神: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賞析

小雨、草色和煙柳,寫盡皇都早春秀

【詩作原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亦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文章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詩文賞析】

此詩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因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其時韓愈已經56歲,此前因宣撫平息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有功,剛由兵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此時,韓愈的心情是比較愉快的,於是約張籍遊春,張籍以事忙年老為由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遊興。從更深層面來說,韓愈當時在文學方面早已聲名大振,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也卓有建樹。因此,詩人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看似平淡,實則傳神: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賞析

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文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簷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機。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一片綠意;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些許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並且它遠勝於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