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詩中的黃河也可以慷慨悲壯

詩中的黃河也可以慷慨悲壯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注入渤海,全長約5 464公里。河水一路翻山越嶺,過草地,越平原,一瀉千里,綿亙千年。“黃河”作為一個寫作意象,常被詩人用來表情達意。黃河的慷慨悲壯,就這樣激盪在唐朝詩人的文字裡,生生不息。

李白在《行路難》這樣通過黃河來抒情: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中的黃河也可以慷慨悲壯

這是李白三首《行路難》中的第一首,寫於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的時候。前四句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描繪抒情主人公面對美酒佳餚投箸茫然的情景。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於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而詩人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一片茫然。接下來,文人墨客詩文中常用的意象“黃河”出現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黃河冰”“太行雪”象徵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做了御用詩人的李白,就這樣因小人進讒而被“賜金放還”了!從此險山惡水,浪跡天涯。忽然想到姜尚垂釣、伊尹夢日的典故,詩人對未來又有了信心。雖然前路多艱,但最後,詩人出於積極入世的願望和毅力,吟出了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這首詩成為後人稱頌的千古名篇。“黃河”雖然被詩人當作艱難險阻的隱喻,卻因詩人永不服輸的氣概而展示出固有的慷慨悲壯。

詩中的黃河也可以慷慨悲壯

王維《使至塞上》中的“黃河”流露出另一種悲壯傷感: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作於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從軍趕赴涼州途中。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稱頌王維此詩中的闊大境界和雄渾氣象,卻往往忽略了詩人心底那一抹孤寂和悲涼。“單車”“問邊”,像隨風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飛的歸雁,這種悲壯,也只有“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兩個特寫鏡頭能與之相稱。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就準確說出了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將自然景象的廣闊和長河吞日的氣魄描繪得動人心絃,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更加雄奇瑰麗。母親河,被描述得激情澎湃、慷慨悲壯。

另外,“詩聖”杜甫《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中的“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雲。北極轉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常建《塞下曲》中的“黃河直北千餘里,冤氣蒼茫成黑雲”,羅鄴《黃河曉渡》中的“大河平野正窮秋,羸馬羸僮古渡頭”,無不沉鬱慷慨,展示出黃河的動人氣魄和鏗鏘神韻。

詩中的黃河也可以慷慨悲壯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