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诗中的黄河也可以慷慨悲壮

诗中的黄河也可以慷慨悲壮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渤海,全长约5 464公里。河水一路翻山越岭,过草地,越平原,一泻千里,绵亘千年。“黄河”作为一个写作意象,常被诗人用来表情达意。黄河的慷慨悲壮,就这样激荡在唐朝诗人的文字里,生生不息。

李白在《行路难》这样通过黄河来抒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的黄河也可以慷慨悲壮

这是李白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前四句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描绘抒情主人公面对美酒佳肴投箸茫然的情景。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诗人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接下来,文人墨客诗文中常用的意象“黄河”出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冰”“太行雪”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做了御用诗人的李白,就这样因小人进谗而被“赐金放还”了!从此险山恶水,浪迹天涯。忽然想到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诗人对未来又有了信心。虽然前路多艰,但最后,诗人出于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吟出了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这首诗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黄河”虽然被诗人当作艰难险阻的隐喻,却因诗人永不服输的气概而展示出固有的慷慨悲壮。

诗中的黄河也可以慷慨悲壮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黄河”流露出另一种悲壮伤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从军赶赴凉州途中。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称颂王维此诗中的阔大境界和雄浑气象,却往往忽略了诗人心底那一抹孤寂和悲凉。“单车”“问边”,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飞的归雁,这种悲壮,也只有“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两个特写镜头能与之相称。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就准确说出了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将自然景象的广阔和长河吞日的气魄描绘得动人心弦,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雄奇瑰丽。母亲河,被描述得激情澎湃、慷慨悲壮。

另外,“诗圣”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中的“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常建《塞下曲》中的“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罗邺《黄河晓渡》中的“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僮古渡头”,无不沉郁慷慨,展示出黄河的动人气魄和铿锵神韵。

诗中的黄河也可以慷慨悲壮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王瑞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