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山西一老漢,拿出多年前八路留下的借條,政府知道後當即給了八萬

大家都知道,在革命戰爭到時期,糧食物資等一直都是相當的匱乏。但是在八路軍中,一直都有不拿民眾一分一毫的光榮傳統。當時,全共產黨上下都是一派的清廉,毛主席致力於防止鋪張浪費的風氣,這樣,也就形成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精神。

不過那到底是一個艱難的時代,想要贏得勝利,戰士們的溫飽是很重要的,那他們是如何度過的呢?

山西一老漢,拿出多年前八路留下的借條,政府知道後當即給了八萬

於是,黨中想出來了一個辦法。既然不可以拿取別人一分一毫,那就借吧。這並不是以借的名義來向民眾索取些什麼,共產黨人在借走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等東西后會立下借條,並承諾以後有能力了會按照比例歸還。

山西一老漢,拿出多年前八路留下的借條,政府知道後當即給了八萬

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多地區都展開了還借條活動,人們紛紛拿著自己的借條找到政府,政府也從不拖沓,說按照比例給就按照比例給。不過,也會有一部分人因為不知道這個活動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最終沒能參加。

山西一老漢,拿出多年前八路留下的借條,政府知道後當即給了八萬

山西有一個老漢便是這樣,他是一個商人,名叫郭建英。當初的解放戰爭時期,他從自己的父親那兒繼承了遺產,那是正好八路軍遇到困難向他借東西,他自然是幫助了八路軍,八路軍也根據指示向他立了借條。後來,到了八十年代,郭建英陷入了財政危機,才突然想起來當年的借條一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找到了當地政府,政府立刻找人核實結算,當即就給了郭建英八萬人民幣。

山西一老漢,拿出多年前八路留下的借條,政府知道後當即給了八萬

或許就是這樣一個取信於人的政黨,才能夠讓我們踏實,才能夠建立這樣一個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