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大家都知道,周平王宜臼是在太子之位被幽王廢掉之後,在申候等諸侯的支持下聯合西戎搞死了老爹上位的,在這次的以子伐父的王位爭鬥中,出現了不是“二王並立”的“二王並立”,宜臼自稱“天王”組織聯軍,把周幽王趕下了臺。自從平王以自謀王位的手段登位之後,似乎是給他的後代開了一個榜樣,也給旁人打開了一條奪位的道路,於是乎在整個東周的四百年裡,一共發生了四次“二王並立”,徹底改變了周朝宗室的鬥爭模式。我們今天就來分別說說這四次的“二王並立”事件。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幽王死於驪山

一、周平王與周攜王

周平王以不光彩的手段上位之後,都城鎬京經過犬戎的一番劫掠已經破敗不堪,加上秦國勢力東侵,使得站在他後面的申、許等國神情不安,於是決定將都城東遷至洛邑。誰知周平王在新都屁股還沒坐熱,虢國虢公翰就依樣學樣的扶持王子餘臣反叛,史稱周攜王。這是東周的第一次二王並立。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這次二王之間的紛爭延續了二十來年,最後魏文侯發兵擊殺了餘臣,結束了第一次分裂。

二、周惠王與王子穨

姬頹為周莊王之庶子,為周莊王所寵愛。後莊王傳子周僖王。僖王子周惠王即位。在這王位傳遞的過程中發生了一點小插曲,周莊王晚年甚是寵愛姬頹,想廢太子姬胡齊改立姬頹,只是運氣不好,還沒運作好就死了。太子姬胡齊繼位後五年也病死了,也就是說,惠王即位時由於間隔時間太短,莊王改立太子一事還沒有徹底風平浪靜,所以惠王對於自己叔叔姬頹很是顧忌,上位後想方設法的打擊姬頹的勢力,於是便藉口蓄養野獸,強行霸佔了王子頹的老師蒍國的菜園,並剝奪了親近姬頹的邊伯、石速、詹父、祝跪五大夫的土地田產。王子頹自是不允,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蒍國、邊伯、石速、詹父、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後蘇子護衛王子頹出奔衛國。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子頹之亂

衛惠公由於怨恨周慧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敵公子黔牟,就聯合南燕組織聯軍,支持子頹。這一年冬天攻入都城,逐走姬閬,立子頹為天子,史稱周廢王。於是東周的第二次二王並立出現了。

公元前673年,鄭伯、虢叔率軍攻入都城,殺死姬頹,送惠王返回朝中復辟,結束了第二次並立。

三、周襄王與王子帶

王子帶是周惠王姬閬之子,周襄王姬鄭異母弟,其母名不詳,史稱惠後。周惠王生前非常寵愛王子帶,也學著他的爺爺搞起了廢太子姬鄭,另立王子帶的把戲,結果最後和他爺爺一樣,還沒辦妥就一命嗚呼,因此周襄王姬鄭很是畏懼王子帶,害怕王子帶和當初姬頹一樣作妖反叛,結果害怕什麼就來什麼。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影視劇周襄王形象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夏天,王子帶召引揚、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進攻周朝都城,進入都城後,燒燬都城東門。要不是秦、晉兩國派兵來援,估計周襄王真得和他爸惠王一樣出逃流亡了。周襄王在緩過勁來後出兵反攻,將子帶逐出了周庭,王子帶流亡齊國。直到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才在大臣富辰的勸說下,襄王才允許子帶回國。

王子帶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主,回到都城後不久就與王后隗氏(狄人首領之女)私通。氣得周襄王差點殺了他。只是攝於子帶的號召力,害怕引起內亂。殺不得給他戴綠帽子的男方,那就處理女方,公元前636年,襄王廢黜了王后隗氏。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子帶與王后隗氏私通

事情湊巧,當時大臣頹叔、桃子正奉周襄王之命,帶領狄人軍隊攻打鄭國,二人害怕狄人會因隗氏遭廢的事而怨恨他們丟掉性命,於是轉頭投奔了王子帶攻打周襄王。猝不及防之下把襄王趕出了都城,只是子帶一方也是事起倉促,謀事不周,不久襄王又回到了都城。

在經過詳細的謀劃後,子帶一方在同年秋天發起第二次進攻,這一次把襄王打得打敗,俘虜了一大票來不及隨襄王出逃的大臣,包括當初幫助子帶回國的富辰。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周襄王

周襄王逃到了鄭國後,子帶自立為王,於是東周的第三次“二王並立”出現了。

公元前635年,在外流浪了出不多兩年的周襄王,才在晉國的幫助下平滅了子帶,回到都城重登王位。這次的“二王並立”史稱“子帶之亂”。

四、周敬王與王子朝

王子朝,姬姓,名朝,是周景王姬貴庶長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之兄。周景王一開始是立嫡長子姬猛為太子,但是姬猛性格懦弱,看起來不是執掌社稷的材料,於是就做起了改立頗為賢能的庶長子姬朝的主意,只是還沒頒佈詔書就死。公元前520年景王死後,親近姬猛的大臣單旗等人怕姬朝登基後失去權位,於是刺殺顧命大臣,趁著姬朝在外矯詔擁立周悼王繼位。單旗等人的行為激起了其餘大臣的憤怒,於是他們糾集王室軍隊趕跑了悼王,擁立王子朝為王。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周悼王

後悼王在晉國的幫助下攻入王城復辟,王子朝則帶領大臣軍隊避走於京。晉軍撤走後,悼王心理素質不過關,心思憂愁之下不久就病死,單旗等人接著擁立悼王的弟弟姬匄繼位,史稱敬王。

沒了晉軍的幫助,王子朝趁著敬王政權交接之際再次攻入王城,將敬王趕到了狄泉。狄泉在東,王城在西,於是人稱敬王為東王,稱王子朝為西王。東周的第四次“二王並立”出現了。

東周時期的四次“二王並立”

周敬王

直到前516年晉國再次拉偏架派兵進攻王城,王子朝率眾拒守,城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等攜周之典籍奔楚,敬王才得以進入都城,子朝之亂初步平定。

前504年,王子朝的餘部發動叛亂,並且得到了鄭國的支持,再次趕跑了周敬王,叛亂持續了一年之久,次年敬王在晉軍的護衛下,消滅叛軍,子朝之亂徹底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