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豬丹毒該怎麼治療?

四季如春143158848


你好,對於豬丹毒怎麼治療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豬丹毒的侵害範圍:

主要侵害3~12月齡的豬,隨著年齡的增長豬對丹毒的易感性降低,但12月齡以上的豬及成年母豬與哺乳仔豬也有發病死亡的。



導致豬患病的原因有:

豬舍髒亂、潮溼;溼喂飼料,特別是餵豬奶類副產品,容易加速病原的繁殖;豬喝了被病原汙染的水;豬的轉移、混群等造成的過度應激;氣溫的突然變化、高溫天氣;豬日常飼料的改變;豬舍很少進行全面的消毒;病毒的感染,特別是繁殖呼吸綜合症和流感;不勤換豬舍的墊草,而丹毒桿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治療建議(將個別發病只豬隔離,在發病後24小時-36小時內治療,療效理想。)

1.首選藥物是敏感藥物青黴素但青黴素一般有效時間6個小時,所以發病時6個小時注射一次保健好。2.在稀釋液的選擇上面可以選擇安乃近,安痛定配合中藥黃芪多糖、雙黃連、魚腥草等等。 3.如青黴素無效時,可改用四環素或金黴素,按每千克體重1萬-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連用3天。4. 在飼料裡面我們建議添加阿莫西林+清瘟敗毒散,或者恩諾沙星+清瘟敗毒散



預防控制

1.初次免疫採用兩針免疫的方法(兩次疫苗注射時間之間時間間隔為2-6周最為合適,視所用的疫苗而定),以後每隔5-6個月進行加強注射。母豬在妊娠後期對該病非常易感,因此在產仔前三週需要注射疫苗,這樣可對母豬和仔豬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


2.定期預防接種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辦法。

目前國內常用弱毒疫苗GT(10)及GC42,滅活苗有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免疫期均為6個月。GC42可用於注射或口服。聯苗有豬瘟一豬丹毒二聯弱毒苗及豬瘟一豬丹毒一豬肺疫三聯弱毒苗。


3.仔豬免疫於斷奶後進行,以後每隔6個月免疫一次。


關於豬丹毒還分為特急型、急性敗血症、亞急性型(疹塊型)和慢性型,這幾類區別在於發病症狀與死亡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當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優豬管家】私聊。


優豬管家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以急性敗血症、亞急性皮膚疹錢塊、皮膚壞死和多發非化膿性關節炎為特徵,病發可分急性、慢性、亞急性三種類型。

豬丹毒症狀:高熱不退,精神萎靡、不食或嘔吐、喜臥、發病一兩天後皮膚出現紅斑,其大小和形狀不一程塊狀,以頸、背多見紅斑。傳染迅速,不集中發病,斷斷續續的,相互傳染反覆發作,多發階段為育肥豬。

1、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芩連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0.05—0.1ml/公斤。

2、肌肉注射黃芪多糖+氟氯佳0.05—0.1ml/公斤。

以上兩組針水分開兩邊注射,嚴重的兩針見效,2017年我的育肥豬遇到豬丹毒全靠此針水,沒有丟棄一頭豬,我是雲南的對我來說效果不錯,不知道大家都用什麼藥物治療,治療同時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關注三農養豬、相互交流學習。


三農養豬


豬丹毒是夏季豬場常見疾病之一,像浙江、江蘇沿海地帶每年豬丹毒的感染壓力都特別大。豬丹毒在臨床上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豬群感染後急性型豬丹毒後通常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而突然死亡。感染慢性型的豬一般不會急性死亡,而是會出現高燒、採食量下降,隨著病程延長病豬身上會起粉色或者紫紅色菱形或者方形疹塊,偶爾也見圓形,疹塊會明顯高於皮膚表面,而且指壓不褪色。

慢性型豬丹毒多是由亞急性豬丹毒未死亡豬轉化而來,主要以心內膜炎和關節炎為主,可見心內膜增生,關節腫大等症狀。



豬丹毒的預防:

豬丹毒疫苗效果比較理想,曾一度因為疫苗的使用很多地方的豬丹毒已經銷聲匿跡了,可是近幾年隨著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病的流行,有些地區的豬丹毒捲土重來,而且危害巨大。

豬丹毒流行疫區可在疫病高發前1個月肌注豬丹毒疫苗進行免疫。同時也可通過藥物,飼料中加入複方阿莫西林和清瘟敗毒散等藥物可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 1、個體豬,肌注氨基比林和大劑量青黴素(正常量2倍以上),一天兩次,連用3天。體溫降至40攝氏度以下時可使用柴胡注射液退燒。
  • 2、群體豬,飲水中加入複方阿莫西林+銀黃可溶性粉+氨基多維,待豬群採食量恢復後可改為拌料給藥。


果然悠


豬丹毒是由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俗稱“打火印”。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病菌一旦汙染土壤中能夠長期生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夏季發病較多,5—9月份是流性高峰期。不同日齡的豬都可以發病。以4—6月齡發病多見。主要是經消化道傳播,其次是經皮膚創傷感染。

急性症狀是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2度。寒顫,病豬行走僵直。病程2—3天,隨即死亡。這種類型臨床不多。

臨床上發病最多的是亞急性。最典型症狀是:體溫高燒,達到40度以上。病症出現後,在胸部、背部以及四肢和頸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塊。斑塊形狀不同,有的呈菱形,凸出於皮膚。如果治療及時,育肥效果良好。

本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子豬進入保育期時,大約在40—50斤左右,進行免疫。市場上主要有GC 42珠豬丹毒活疫苗。按照說明書用量和方法拌入豬料,一次性快速讓豬吃完。過了四個月後,再免疫一次。如下圖:豬丹毒活疫苗。

在實際應用中,全國各地的疫苗有所不同,要按照當地的獸醫站推薦的疫苗和使用方案。

一旦在臨床上發現本病,立即隔離病豬及時治療。並且對豬圈進行消毒。治療豬丹毒首選藥物為青黴素。第一次加大藥量,用安乃近按照每公斤兌1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天兩次。第二天適當減量,至到病好為止。


山野50


病原是紅斑丹毒絲菌屬丹毒絲菌,習慣稱豬丹毒桿菌,是一種纖細的小桿菌,形直或稍彎,革蘭氏染色陽性。丹毒有三種表現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豬丹毒是急性烈性傳染病,死亡是根據豬隻的自身抵抗力和耐受能力決定的。

診斷要點:

本病多發生於夏秋炎熱季節,一般呈散發或地方流行性。體溫在42℃以上,皮膚出現方形、菱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疹塊,有“鑽石疹”、“打火印”之稱。全身淋巴結腫大,腎、脾腫大呈櫻桃紅色及腎臟出血,質地軟(大紅腎)。胃底及十二指腸黏膜紅腫出血,呈大紅布色。心瓣膜上有菜花樣疣狀贅生物(菜花心)。關節腫關節囊增厚。


容易發病的原因:

1、圈舍骯髒潮溼、飼養密度大、水源遭病原汙染、沒有實施全進全出制度,沒有進行日常消毒,如果使用了奶類副產品,會促進病菌的繁殖。

2、突然更換飼料,氣溫突變、豬隻運轉、混群等造成應激。

3、棲息區墊有稻草的豬舍更容易發生,因為丹毒桿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防治措施:

預防:

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預防接種是防治該病最有效的辦法。每年春秋或冬夏兩季定期進行預防注射。仔豬免疫因可能受到母源抗體干擾,應於斷奶後進行,以後每隔6個月免疫1次。發病後應早期確診,隔離病豬,燒燬或深埋死豬。

發病後應及時治療,並加強護理,給予清潔飲水和易消化飼料。肌內注射:可選擇以下藥物。

一、①青黴素鈉2萬~4萬U/kg,2~3次/d,連用3~5d。②豬丹毒抗血清(皮下注射)仔豬5~10mL,架子豬30~50mL,成年豬50~70mL,24h再注射1次。

二、①鏈黴素10~15mg/kg。②土黴素5~10mg/kg或泰樂菌素5~10mg/kg。2次/d,連用3~5d。

三、10%~20%磺胺二甲嘧啶鈉針10~15mL/次,2次/d,連用3~5d。

四、穿心蓮針10~20mL/次,2~3次/d,連用2~3d。

五、新克林美注射液0.2mL/kg,1次/d,連用2~3d。

六、百病金方0.1mL/kg,2次/d或0.15mL/kg,1次/d,連用2~3d。


拌料:阿莫西林2000g+板青顆粒1000g或10%恩諾沙星1000g+氟尼辛葡甲胺400克,拌料一噸。連用4天后注射豬丹毒滅活苗(如果是預防的話藥量減半),這樣治療豬丹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壯鄉新農


愚人小智為您解答。

豬丹毒是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炎熱多雨季節更易多發。

豬丹毒主要有急性敗血型、亞急性疹塊型、慢性心內膜炎關節炎性。

急性敗血型

高熱稽留,皮膚潮紅,脾臟腫大櫻桃紅,腎淤血腫大,胃底部瀰漫性出血,十二指腸空腸出血性腸炎,流行初期豬隻突然死亡。

亞急性疹塊型

皮膚出現凸出皮膚的疹塊。

慢性心內膜炎關節炎型

多有急性和亞急性轉化成的,主要是心內膜炎、關節炎、皮膚壞死。

早發現早治療,將病豬隔離治療。丹毒桿菌對青黴素高度敏感,首選青黴素進行治療。好轉後在注射2-3次,鞏固療效。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乾燥,定期消毒,減少應激。定期免疫接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