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陸男孩在地鐵站過道大便,被香港女子怒斥近1分鐘,這事你怎麼看?

網絡前線


這個事情不能扯到其他層面,什麼香港內地的。這事與孩子也沒有關係,一個孩子拉肚子忍不住,他肯定沒有辦法。而帶隊的老師本身就不對,帶這些孩子出門到陌生的地方,就應該做好預案。旅遊沿線哪裡有洗手間🚻,甚至出了狀況,在什麼地方找什麼人,作為老師這些必須清楚。至於那個女人,也可能在說,不一定是罵(粵語,本身語氣就生硬)。看不慣是因為香港確實很少出現過這種現象,再加上他們熟悉環境,基本不會有這種現象,傻的也知道進洗手間🚻,希望以後內地去香港旅遊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地鐵車站商場到處都有洗手間🚻,如果找不到,問工作人員,他們都會很熱情,因為這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對遊客熱情),香港人在工作方面素質還是不錯的。


露凝亮


近年經常有大陸游客在香港地鐵大小便的新聞,其實這隻能說香港的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落後。香港地鐵首先,大部分都沒有公共衛生間,而且有的線路,甚至是全線都沒有衛生間。

當然有人說可以去商場啊?香港才有精神商場?說的好像,香港遍地都有商場一樣。在這一點上,北京就比香港好很多,北京擁有超過12000多個公共衛生間,這還是在路邊上的。其實,在北京很多小區和平房區,還有很多公共衛生間。

另外北京的地鐵,絕大部分都有衛生間,北京也擁有有很多商場酒店,可以提供免費的衛生間。因此,在北京地鐵基本就不會發生,顧客因為缺乏公共服務設施,而被迫在外面大小便的問題。

香港實際上才有320個公共衛生間,而且很多都隱藏在商場裡。香港公共衛生間數量只是北京的幾十分之一,而且面積更是比北京的公共衛生間小很多。一個擁有幾百萬常住人口,每天都有百萬遊客的城市,僅僅320個公共衛生間,肯定是太少了。

另外大陸游客到香港旅遊,還是要注意多穿衣服,還有注意飲食。香港冷飲太多,冷奶茶,冷咖啡,這些都容易導致鬧肚子,而且香港室內空調非常涼。也容易導致遊客鬧肚子。

在這一點上,其實日本也比香港好很多。日本雖然公共衛生間也不多,但是日本成一定規模的餐廳多,小商場多,加油站多,地鐵多。

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旅遊城市,現代化城市,最需要的是升級自己的公共服務設施。你沒有衛生間,就不能怪別人隨地大小便。文明是與物質條件相互掛鉤的。


深度軍事


近日,在香港尖沙咀地鐵站上,發生了甚是奇葩的一幕:內地遊學團一8歲學生當眾在地鐵站過道內大便,這讓相關清潔人員大為叫苦,但隨後一位路過女士民見此狀況,便毫不猶豫地對帶隊教師提出了批評,雙方爭執近1分鐘,對此,網友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據悉,該學生是因鬧肚子非常著急,迫不得已才就地解決的,但這樣的解釋根本不能平息這位女士的憤怒,她連連發問帶隊教師:“你那麼大,不知道是不可以的嗎?鬧肚子不會請別人幫忙嗎?為什麼你自己不去整理?”對此,教師表示很無奈,可誰讓自己理虧,確實沒有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女士對這種隨地大小便的行為是強烈譴責的,並且還說:“我們這裡是香港,不是你內地!”“為什麼你自己不去整理,讓我們香港人幫你做?”看來這位女士的怨氣不是一般的大啊,但我首先聲明:在我們內地,也是絕對禁止隨地大小便的,這個事情還是關乎個人素質涵養的,腦子稍微變通一下事情就可以得到解決,也不至於弄出這個笑話。另外,香港內地一家親,沒有你我之分,他在香港犯錯,內地一樣譴責他,但你那樣說話就顯得生分了。


對於遊學團的遭遇,我們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遊學是一個讓孩子長見識、長閱歷的過程,你帶隊老師處事能力都這麼差,以後還怎麼讓其他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你呢,香港地鐵站不缺廁所,員工廁所也可以借用,你二者都不用,卻選了一個讓大眾所譴責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合適嗎?

在外出行,遇到突發情況,我們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問題,時刻注意自己的道德涵養,不能因為突發情況就可以為所欲為,最好是做好面對突發情況的提前準備,免得破壞公共環境,最後還要被公眾批評。

如果欣賞我的文章和觀點,就請留下您寶貴的一讚吧,有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者加關注,私信我哦,我們一起討論。祝健康。😊😊


Fearless無畏之旅


我一個成年人,腸胃不好,談談我自己親身的感受。首先請各位看官區分一下“人有三急”跟腸胃不好的狀況。人的尿急,便急,屁急是可以儘量克服或者說可以預防,比如說出門在外少吃點少喝點,算好行程中方便的時間,基本上可以避免或者減少這樣的情況。腸胃不好就另當別論,有時在外吃的過冷過辣或者不衛生的食物都會導致拉肚子,且沒有什麼可預見性。我本人就屬於腸胃不好的人群,深有體會。有時在外就餐,吃到不衛生的食物,一般半個小時以後就會出現拉肚子情況,(這裡說明一下,我也不知道哪些屬於不衛生的食物,也不知道哪些食物不該吃,沒有辨別能力。還有每個人的腸胃不一樣,可能一桌人吃飯,就我一個人感到不舒服。)當腸胃不好時,拉肚子絕對是憋不住。不怕各位笑話,我曾經在某飯店吃完飯,開車回家時肚子突然不舒服,想憋住找個廁所,不到半分鐘時間就拉在褲子上,一邊開車一邊拉屎在駕駛座椅那種尷尬啊;也曾經剛好把車停到車庫,肚子痛馬上就想拉屎,我就憋著,夾緊大腿緊繃屁股捧著肚子如託著千斤之物蹣跚移動,小心翼翼連粗氣都不敢出,心理緊張害怕路上拉屎到褲子上出醜。實際上不管怎麼努力,只要一不小心鬆懈或步伐過快動作過猛,基本上每次都會拉到褲子上,不過那拉出來的一刻,我估計是最暢快的時光。

好了,我來談談這件事的看法吧。

第一:這個孩子在地鐵站拉大便肯定屬於腸胃不好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導致這種情況出現。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那些說什麼老師不帶孩子找廁所,或者什麼找人幫忙的聖婊們以後你們自己去體會吧。

第二:那個責問的女人一開始就用普通話斥問“你哪裡來的?”,最後咄咄逼人連問五句“你聽得懂嗎?”,甚至爆出一句“這裡是香港,不是你內地”。從言談舉止中傻子也知道這個女人在歧視內地人,別跟我說她素質高,出於社會正義而挺身而出。如果你認為你自己素質高,能不能放低音量放下手機和氣的說“先生,你帶的孩子拉大便了,麻煩你清理一下”。這樣的舉動我覺得她素質高,體現香港的水平。但這個女人一上來就用普通責問你哪裡來的,你眼瞎的嗎?肯定知道他們是內地人你的同胞,卻一邊錄像一邊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斥責。你怎麼不用日語,不用英語,不用粵語,明擺的是故意為難內地人。還有看她說的普通話,肯定是剛剛移民不久的香港人,你這些舉動,顯示你香港人的優越感嗎?

第三:人在陌生的環境反映遲緩點也正常,當那個女人喋喋不休的責問這個老師,這位老師很耐心的跟他解釋,我覺得夠可以了。面對這個女人的責問,老師扭頭就去處理大便,到時又會激起這女人的怒火,我教育你,你不接受我的批評?且當時保潔人員在處理大便了。

第四:由於工作關係,香港經常去。大部分香港人素質高,跟大陸人一樣。只有一小部分香港人有種無知的優越感,以貶低內地人而提升自己,其實他們可憐得只有一張香港身份證而已。






異鄉人君哥


香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都市,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他的發展和文明令世界矚目。值得國內或者其他國家的城市去學習和效仿!

關於你上面所闡述的內地遊童由於身體不適在地鐵過道口便便,被香港市民訓斥一事引起廣大關注。這裡就你提及的"香港市民"這個專屬名詞,就充分說明了人家視港為家,你在人家家門口隨便大小便,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作為家的主人不訓斥你又能訓斥誰呢?

通過香港市民的這一舉措,不得不讓我們所汗顏,在內地有絕大多數人見到這一情形,只是一笑而過,只能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這種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造就了社會的不和諧和髒、亂、差。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這個香港市民一樣,勇於站出來,指責你所存在的種種不是,也許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通過大陸到港遊童隨意便便,這一被受關注的話題,不難看出:作為帶隊老師的對待工作的不細心。而造成港人的不屑,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做人的差距!作為小編的我,提出旅遊前應注意到的有關事項!

(一)旅遊出發前首先要規劃好旅遊的線路、身份證件和簡單的生活用品。

(二)攜帶好途中所需的應急用品:如:防止暈車、腹瀉、感冒等藥品!像紙巾、衛生巾、尿不溼、飲用水、水果刀都是考慮的必備用品。

(三)有條件的!最好做一下身體機能的檢查,是否適應本次的旅行,

綜合上面幾點旅遊小日常,香港地鐵口也許不會出現如此尷尬的境地!






閒情小達人


香港、澳門、臺灣,都是中國的領土,咱們都是一家人,再說既然是評理,就不能有地域之分,人情之分,就事不就人。沒錯,人確實有三急,但三急有時候是不能成為文明素質的擋箭牌的。人家這個香港女子並沒有否認人有三急,人家只抓住了一個理由,為什麼拉完肚子,沒有清理掉,而讓清潔工清理?所以這就叫人語塞了。

以前網上有報道,有一男子喝醉了打的,在出租車裡吐了,人在吐酒的時候是忍不住的,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司機不跟他計較,這事也就過去了。可是到達目的地以後,司機讓這個醉酒的男子打掃嘔吐物,醉酒男子拒絕打掃,為這事兩人打起來了,還驚動了110

尤其老年人,憋不住屎尿,上來那一陣更是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大媽在公交車憋不住了,在車上解決了,幸好有塑料袋,完事自己清理了。雖然很是尷尬,甚至無地自容,但乘客也都理解,大不了捂住鼻子,個別人可能會面露反感。如果解決完了不清理,讓司機清理那就理虧了。

憑良心講,如果這事換成我,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也沒有達到解決完了然後自己清理的素質和境界,尤其拉肚子,清理起來會麻煩一些,再加上尷尬難堪,所以只想趕緊解決完了提上褲子離開這裡,不要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狼狽,然後很擔心會繼續再拉,默默祈禱肚子快好起來,不要沒完沒了的再拉了,這不是在家裡呀,怎麼這麼倒黴!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可是由於情況特殊,一輩子也遇不上幾次,就放任了這種行為的發生。如果被人發現,在得不到理解的情況下,那就虛心接受批評承認錯誤就行了,如果罰款,那就乖乖把錢拿出來,錯了就是錯了,下不為例就是了。


海島鵝卵石


我認為這事男孩的老師做的不太對,安排的不是那麼完善。香港女子的怒斥也沒有必要上升到地域歧視的程度。


在地鐵站的通道大便,首先肯定是有錯在先,這個不容爭辯。再加上新聞裡還有描述,廁紙也扔了一地,清潔工也滿肚子抱怨。我覺得帶隊老師的責任非常大,沒有給學生做好表率。首先即使一些港鐵站沒有設計洗手間,也可以向工作人員求助,借用工作人員的專用洗手間。港鐵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還是很有服務精神的。其次呢,即使非得在通道里解決,也可以利用塑料袋等,自行清理。如果隨地便溺之後,還不清理,就算在內地也可能被人指責。

當然,香港女子的一些話還是讓人不舒服。這裡是我們香港,不是你們內地,香港女子的優越感還是有些不知所謂了。孰知今日的內地早就不是昔日的內地,今日的香港也早就不是昔日的香港了?我們可以理解看到當年的窮親戚過的比自己好的一些失落感。其實對不文明現象的指責,柔和點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事呢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畢竟和前幾年新聞中,有幾個香港男子故意圍攻使用紙尿褲便溺的小女孩不同。這種偶發事件也不至於和報紙上大版的蝗蟲之歌相聯繫。所以呢,就跟普通的旅遊一樣,出外注意形象就好。


律師獨角獸


總的來說,這位女子的質問在情在理,可以得90分,如果去掉“你內地”三個字,就可以得100分了。這三個字的確有點讓內地的朋友聽到以後內心不那麼舒服,但是並無惡意。其他的批評也好、質問也好,均無不可,並不比學校的訓導主任更過分。自己的孩子被外人批評教育,家長除了臉紅,應該感謝別人的幫助。

到了一個地方旅行、遊學,不應僅僅是觀光購物,應該多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既要學習港人的文明有禮,熱心助人,更要學習港人的見義勇為、面對不良行為敢於站出來,維護社會文明秩序

。這位女子為這幾名學生包括老師切身實地上著一堂公民素質和公共意識的教育課,相信幾位同學此次香港遊學之旅,受益匪淺。

周掌櫃經常帶著倆熊孩子到境外旅行,也經常去香港,從鬧市到離島,從山頂到海灘,不得不承認香港的公共廁所真的是既乾淨又方便。

上圖在塔門島碼頭拍攝,離島公廁的設施、服務,與中環的沒什麼區別,嬰兒、殘疾人設施一應俱全。

只要稍微留意指示牌,或者問一下路人,都能得到熱情的幫助。有一次在紅磡火車站附近找公廁,求助一位清潔工,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帶著我們一家繞了幾個彎來到公廁門口,真的是感覺到港人的熱情助人。遊客有需要的時候不要抹不開臉,不要怕麻煩別人,隨地便溺才是真的給別人帶來大麻煩。

帶著孩子出門,家長應當更加關注孩子的衛生需求:

1、每隔一個小時就問一下孩子是否需要上洗手間。

2、每隔兩小時,或者長途乘車之前,不論孩子是否願意,都要帶他去一次洗手間。

3、進入商場、大型公共設施,留意一下指示牌,觀察一下洗手間的位置,以便不時之需。

4、用過的空飲料瓶、塑料袋不急著丟棄,可以用來裝垃圾,緊急情況下可以用來裝小便。

希望以上旅行經驗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周掌櫃,深港文化教育達人,跨境旅行美食客,為您發掘不為人知的深港生活體驗,喜歡請點贊關注哦!


深港周掌櫃


首先,我覺得咱們不用對一些關鍵詞如此敏感,比如,大陸男孩,香港女子。這似乎有了族群的對立,特別是這幾年港獨分子或者是過去的一些香港傲嬌者由於對大陸經濟崛起後的羨慕妒忌恨導致的失衡心理,引起的一些事件性衝突導致新聞接連不斷刺激大家的神經。

在地鐵站過道大便,在老師的帶隊下。刨除掉香港女子這個對咱們內地來講有些特殊的字眼,我想光是前兩句放在北上廣深這樣一線媒體較發達的城市,一樣是一個能引起社會關注的新聞。(如上圖可見)

其實在這件事上,我覺得我們更要反思我們的教育以及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受到如何的啟迪。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孩子的成長上,我們中國人常常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通識教育。而老師呢,雖然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但在這樣的整體氛圍下,對很多的事物的處理也同樣缺乏培訓應急機制思維。例如,是否在出遊前就交代過每位孩子,有便意時就要及時舉手報告?是否在出遊前,作為帶隊的老師就將出遊各方面的攻略事宜考慮瞭解的較為全面。

我再舉幾個簡單的小例子,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成年人都會對我們的學校教育方式內容缺陷性有一定的共鳴:

1,在我們的成年人中,有相當多的人對如何正確的看一張地圖是茫然無知的。但其實,如何看地圖在國外學校教育中是一個很平常的教學內容。

2,我不知道在一線城市的音樂教育如何,在我那個年代,我只知道在學校我學了那麼多年音樂課,卻連五線譜也不認識,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即使是簡譜也不是很明白。

3.我們上了這麼些年的體育課,可是連如何正確的跑步,呼吸與運動的關係都沒有人給我們做一個科學的講解認識。

其實,這只是我能發現的有感觸的幾個小例子,因此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教育部門除了對主體教學內容有更加科學化的研究與改良之外,其實對涉及一個普通人一生的主體素質教育更應該有一些比較明確的輔助教學內容。

讓我們看看芬蘭對義務教育期間孩子的一些培訓內容:

在義務教育期間的孩子,除了組織運動隊,來鍛鍊孩子身體和培養優良品格外,還有童子軍活動。也是由社區培訓家長來牽頭,活動內容主要是野外活動像野營,徒步遠足甚至類似極限運動的比賽。在露營中學習選擇地點,支帳篷,識別可食植物,保護環境;在徒步遠足中學習辨別方向,聯絡方法;在極限運動中學習生存與救生計巧等等。同時還交給孩子們烹飪洗碗,洗衣熨衣,木工,禮儀,跳交際舞等獨立生活後必需的本領,使孩子今後獨立生活後不僅能幹好工作還能安排好生活。由於在義務教育期間的這些教育,孩子在十九歲獨立生活後就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沒有像很多中國的家長,去為讀大學的孩子陪讀的現象。

正是因為我們傳統教育內容方向上的一些不足,在中國社會才會出現如此多的“巨嬰”新聞現象


窈窕拂曉話城南



這件事真不能埋怨那名香港女子,在地鐵站過道大便,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說不過去,這不僅僅是不雅,而是汙染環境的噁心。

所有犯錯和犯罪的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為自己開脫,認為自己有不得已的情由,我們因此就去原諒那些人的錯誤和罪責,這個世界哪裡還有秩序和正義?香港人的公民意識無疑是比較成熟的,不會對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視而不見,只求明哲保身。看到這種齷鹺骯髒的行為,汙染公共環境的做法,站出來指責,這是值得內地倡導和學習的。


至於有人說這是香港的問題,因為香港服務意識淡泊,設施落後造成解決生理問題困難,導致了小男孩在地鐵站大便這樣的事例,我覺得這是強詞奪理。那麼多人都沒有因為這個原因隨地大小便,偏偏到了你就例外了?

出去旅行,總應該做一些應急準備吧。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小男孩不明事理,而是他的父母平時的教育本身存在問題。至少我的小孩在公共場所,即便尿在褲子裡,他也不會在公共場所隨意便溺。因為他有這種恥辱意識,而內地很多父母本身就具有孩子還小,做什麼都理所應當的放縱思維慣性。


同樣的思維也移情到了寵物身上,據我觀察內地很多人養狗,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為了證明身份地位。在他們看來,作為有錢人是一定要在早起、晚飯後,帶一條狗狗出去溜達溜達的,顯得自己慈悲、富足而閒逸。即使自己不是有錢人,也不能人前示弱,必須得像一個有錢人的樣子。於是他們養狗狗卻不願意承擔責任,既不願意花錢買狗繩,更不願意在公眾場所處理狗狗的拉撒問題。

在他們看來,狗狗是畜生,隨地便溺是理所當然的,這就造成了美好的環境被汙染,而汙染者還心安理得。自然也就引來了不喜歡養狗的人的反感。更有甚者,買條狗狗養幾天,新鮮勁過去,便對狗狗的生活、行蹤再不理會,讓它成為流浪狗,造成不安定因素,正因為這些原因,愛狗人士成了公眾貶義詞。


對於事理的認識,不能總是非黑即白,也不能以個人喜好為轉移,而是認清本質,著眼大局,立足理性,這才會有自我反思,才會有真正的是非黑白,公平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