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讓業內人告訴你為什麼P2P行業註定舉步維艱

讓業內人告訴你為什麼P2P行業註定舉步維艱

之前有些讀者說億財君總說P2P行業的壞話。實際上億財君的小編中就有P2P行業的資深從業者,這也是你們為什麼能夠看到一些看起來很扎心但卻句句是實的文章。

實際上在重新審視了2012年(沒錯,宜信就是從2012年才真正步入正規化的)到今年的種種P2P亂象後,小編覺得還是應該把這些思考了很久也沒有寫出來的東西發給你看。

做好心理準備,為什麼我要說P2P行業本身就是個鉅額呆壞賬?

這要從P2P的本質,什麼人開P2P、P2P運營成本與國內投資者訴求四點來看。

到底什麼是P2P?市場上有很多定義,但是小編認為國內目前主流P2P做的本質就是通過民間散點投資的方式向次級債標的進行放貸以獲得中高等收益的模式。民間散點投資很好理解,一個是投資總人數多,一個是投資金額普遍較小,一個是投資人群廣泛至極,不論老幼,不論貧賤。

國內都是些什麼人在開P2P平臺?早期多是傳統金融行業從業者創業,中期大量尋求融資的實體企業加入自融,後期互聯網平臺蓬勃發展妄圖複製電商、短資訊平臺的成功經驗搏一把。另外,一直有不少純粹騙子在加入這個行業以求騙取資金再跑路。同時各地方地下資金和放貸組織希望通過P2P進行正規化轉型。

P2P的運營成本到底有多高?一個包含線下業務團隊的P2P平臺成本包括場地租賃,人員開資,備付資金,公關與推廣費用,企業內部貪汙與挪用資金損耗(沒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大型活動資金,客戶維護與數據運營費用等,一般都會達到20%以上,更甚者超過30%,如果貪汙和挪用比較嚴重,那就沒有數了。有人問線上平臺呢?人員開資可能會省一些,但是高管獎金比例會提高,而且線上推廣費用會大大增加,總體成本並沒有優勢。而且同時期,平臺本身放貸利率一般只有20%-40%之間(沒錯,即使24%以上不受保護,也會收更高的利息,那麼,借款者真的會還麼?)

再看國內投資者的訴求。我們總說國內投資者不成熟不成熟。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實際上這也是國內目前金融初級發展階段的必然現象,也是較之國外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下必然的結果,因為社會總貸款利率和投資收益率與經濟發展好壞總是呈正相關關係。

綜上所述,本質是投資於次級債,大多數人都不是正規金融行業的有經驗從業者,頂著高昂運營成本經營,還要滿足國內投資者較高的投資回報預期,那麼,這個行業能不出問題麼?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P2P行業本身就是個鉅額呆壞賬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不迴歸信息中介本質,P2P行業只有死路一條,因為P2P做著銀行的事情,卻沒有銀行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