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王翬像

絹本設色,長56cm,寬33cm,共十幅。作於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王翬時年51歲。此套冊頁為王翬壯年精品,尺幅巨大,大青綠設色,技法涵蓋南北二宗諸家筆法、墨法、色法,全面體現王翬作為“清代畫聖”的水平,和他“血戰古人”的多方面能力。此套冊頁民國期間經曾經張學良將軍收藏,保存狀況極佳,是王翬傳世作品中的頂級精品。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賞鑑

朱紹良

王翬,字石谷,(1632年─1717年)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合稱“四王吳惲”。是虞山畫派創始人。

王翬畫學初師王鑑,後經王鑑介紹給王時敏學畫。清《居易錄》卷十八記載,在王時敏指導下,遍臨王家所藏宋元繪畫名跡,因此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採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二宗為一爐,有清朝“畫聖”的美譽。

在清初畫壇上,王翬可以說是多面手,“血戰古人”能力超越所有畫家。據《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記載,王時敏要王翬將家中所藏宋元名跡縮臨成冊頁,以便出行展觀,足見王時敏對王翬繪畫能力的肯定。乾隆皇帝錯斷的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經現代鑑定大家考證,就是出自王翬之手。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設色,絹本,康熙壬戌年1682年繪製,王翬時年51歲。這套冊頁尺幅巨大,高----,闊----,在王翬的冊頁作品中尚屬罕見。大青綠設色典雅怡人,南北二宗諸家筆法、墨法、色法俱全。

在每幅作品中,王翬所臨仿不同唐宋元各家,極盡各家之筆法,足見臨仿能力之強。對比王翬其他傳世真跡,其一:無錫市文物商店所藏,王翬仿古山水冊頁二十四幅,筆路粗略,設色混沌,尺寸狹小。其二:同為康熙壬戌年作品,故宮[微博]收藏的十六幅仿古山水冊頁,設色昏暗,構圖也不如《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和諧。其三:王翬72歲,《小中見大冊》上海博物館所藏,尺幅與《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相若,繪畫水平已見粗率,畫面缺少題識,略顯文氣不足。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一幅:“趙榮祿山居讀書圖”,即臨仿元代趙孟頫青綠筆法,趙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宗室後裔,入元后,被程鉅夫強拉入朝為官,官至榮祿大夫。趙孟頫將元代繪畫推向文人士大夫階層遊藝賞玩,一改南宋以來院體畫格,被後世稱為“元人冠冕”。在此幅作品中,從山勢結構,設色暈染,依稀可以看到臺北故宮藏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的影子。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二幅:“高尚書層巒積雨”圖,即元代高克恭米家山水之法,高克恭(1248年—1310年)字彥敬,號房山,祖籍西域(今新疆),屬元朝色目人。官至刑部尚書。畫山水摹學二米,專取寫意氣韻。是幅王翬運用米家橫點寫山,留白指出煙雲繚繞,一派雲霧江南氣象,正是與北京故宮藏高克恭《春雲曉靄圖》軸,那種迷霧米家山水相近。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三幅:“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仿巨然筆”,巨然即五代畫僧,董源的弟子,北宋時期南唐覆滅,出家為僧。與董源合稱為“董巨”,被明代董其昌奉為“南宗”祖師,所畫江南景色,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王翬在此幅所畫峰巒,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並掩映以疏筠蔓草,與臺北故宮藏傳為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層崖叢樹圖》軸,異曲同工。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四幅:“關山秋霽,仿範華原”指北宋范寬,名中正,字中立,生卒不詳,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仁宗時代,與李成、關仝為北宋三大山水畫名家。王翬在此幅寫“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點,摹寫范寬“畫山畫骨更畫魂”氣勢,宛若范寬傳世真跡臺北故宮藏《溪山行旅圖》雄渾的山勢撲面而來。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五幅:“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仿趙伯駒設色----”趙伯駒,(1120年-1182年),字千里,為宋朝宗室,南宋著名畫家。宋太祖七世孫,趙令穰之子。工畫山水,筆致秀麗,擅畫金碧山水。師法唐代李思訓父子,筆法纖細,直如牛毛,極細麗巧整的風致,屬南宋畫院主流畫家。王翬在此幅以南宗筆法之路,纖細如絲的線條,勾畫浮雲繚繞,殿堂的華麗,與臺北故宮藏傳為趙伯駒《漢宮圖》頁,皆為筆線公整,華麗有餘。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六幅:“夏木垂陰,仿董北苑”,即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詳,南唐中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滅亡後入宋,被明董其昌奉為南宗山水畫的開山大師。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不為奇山峭之筆”董源山水畫有二種:其一: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其二: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在此幅繪畫中,王翬正是運用董源的水墨之法,長長的披麻皴,“平淡天真”,疏林幽谷,意趣盎然。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七幅:“瓊島仙廬,臨郭忠恕紈扇本”,郭忠恕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畫家,字恕先,又字國寶,洛陽(今屬河南)人。擅畫“界畫”,所畫山水畫中有關的亭臺樓閣、舟船車輿。《聖朝名畫評》中評他的界畫,為“一時之絕”,列為“神品”,傳世作品有臺北故宮藏傳為郭忠恕的《雪霽江行圖》卷,《明皇避暑宮圖》軸。王翬在此幅作品中,將北宗的奇石峭壁,滾滾激流,刻畫的如同天造。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八幅“李營丘利涉圖”即北宋初李成,(919年-約967年),字鹹熙,五代宋初畫家,青州(今屬山東濰坊)人。擅畫平遠寒林,瀟灑清曠之景;筆勢鋒利,喜用淡墨,所謂“惜墨如金”,如在夢霧之中;畫山石如浮雲波動,後人稱之為“捲雲皴”。和范寬、關仝並稱為“三家山水”,當時評價他“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王翬在這幅中,以典型的李成“蟹爪枝”樹法畫樹,淡墨絵遠山,迷霧荒寒。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九幅:“銅官山色,仿大痴道人”即元代黃公望(1269年~1354年)平江常熟人氏;後過繼永嘉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後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元代大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首。全真派道士。黃公望繪畫追求神采、氣韻,將詩、書、畫融為一體,不求形似,高度抽象,筆法簡練精到,,氣勢雄秀。王翬在這幅繪畫裡,將黃公望的筆意深遠蒼茫,峰巒渾厚,渾然一體,與北京故宮藏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幾同出自一人之手。

清 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型冊頁

第十幅:“江干雪意,仿王右丞筆,歲次壬戌夏六月,避暑天潭邃谷,師古人筆法,得此十幀,殊慚效犟耳,王翬”即仿王維筆意,生於701年,字摩詰,漢族,山西祁縣人,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擅畫山水景物富有神韻,只是是略加渲染而已,即表現出悠遠深長的意境,耐人玩味。王維的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成為後世文人畫的理論依據。王翬在最後這幅作品中,屬以紀略,年款,名款,是為十幅作品最後的款屬部分。在此幅中,王翬不施皴法,將王維的雪江闊遠,平遠沙丘,描繪的心趣怡然;將近處的樹木掛雪貼近寫實,坡石沙丘錯落有致;近實遠虛,詩情畫意,不勝言表,正如蘇軾所言: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無論在筆法方面,還是墨法方面,再有就是畫意、畫格的表現上,這套《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都是無出其右的高、精、尖級藝術珍品。王翬在明清兩代畫家之中,又是各種筆墨之法皆通,在造型能力表現方面無人能敵。也只有王翬具備如此高超的手法,才能完成跨越千年的與古人論畫能力。

這套王翬《仿唐宋元諸家山水》十幅巨冊,經歷晚清民國以來張學良將軍收藏傳承,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微博]即為這套冊頁出版單行本,而且保存狀況可謂真、精、新。在傳世的王翬作品裡,即便是將公私博物館、機構收藏的王翬作品都概括進來,很難看到超越此套冊頁的作品,民間收藏更是無法比肩。面對這麼重要的王翬頂尖級作品,我們只能感嘆王翬無窮的繪畫能力,也只能無限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