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韶山市獅山村向獻明:小蚯蚓“拔”窮根

韶山市獅山村向獻明:小蚯蚓“拔”窮根

向獻明在扒蚯蚓裝盒。(記者白楊 攝)

湘潭在線7月2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趙波)酷熱的三伏天、密閉的遮陽棚、難聞的腐土味(腐土:飽含腐敗的有機物的黑土),如此環境下誰能呆得住?他,韶山市清溪鎮獅山村37歲的蚯蚓養殖專業戶向獻明。

“終於找到一條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了,辛苦著並快樂著!” 7月17日上午10時許,正在整地擴建蚯蚓養殖大棚的向獻明說。

隨後,向獻明放下手中的活,領我們去參觀他的蚯蚓養殖大棚。在他打開一扇大棚門的瞬間,一股熱氣夾雜著惡臭味迎面撲來,令人作嘔,我們不得不後退幾步,回頭進行了幾次深呼吸,待門口熱氣基本散盡才進入其中。

棚內架了兩排約1米高的蚯蚓繁殖床,靠近門邊的角落還有一張小“地鋪”,床上鋪著20釐米左右厚的腐土。向獻明用手扒開腐土,嫻熟地將一條條褐色的蚯蚓挑出來,放進飯碗大的塑料盒中。他說,蚯蚓繁殖力較強,大約3個月就能新生一批。但出售時無法、也不必要界定其生長先後,只能按大概的粗細標準,每個盒子中盛50條左右,以盒議價。目前,他的蚯蚓基本銷在湘鄉、韶山兩地的漁具店,每天都有貨發,銷路不愁。

走出大棚,向獻明向我們介紹了他的創業經歷。

向獻明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經濟一直比較困難。中學畢業後,他在附近一家蚯蚓養殖場做過事,又到外地打過工,但由於沒有一技之長,收入都不高。結婚後,他決定在家養羊創收,但由於場地狹小,養殖規模無法擴大,最多的時候年出欄僅100多隻;而且,因為缺少幫手,銷路不好,收入仍然不高。家裡時常入不敷出,早幾年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所以,他一邊養羊,一邊尋找其他出路。

向獻明發現,近幾年來,隨著鄉村休閒旅遊業的興起,湘鄉、韶山等地垂釣所需的誘餌蚯蚓需求量逐漸增大,而當年養殖蚯蚓的那位鄰居已改行停養。於是,他決定抓住這一商機,發展蚯蚓養殖產業。

去年年初,在鎮、村幹部的鼓勵、引導和扶持下,向獻明投入1萬餘元,在屋前的空地上搭建了8個遮陽塑料棚,總面積約100平方米,開始養殖蚯蚓。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而向獻明的創業比一般人更難。父親年近古稀、身患重症,幫不得一點忙,年僅9歲的兒子還需看護;而母親已經逝世,妻子離異多年。從搭建棚子到養殖蚯蚓、尋找銷路、送貨,所有的事情全靠他一個人完成。如今,大棚內的腐臭味他已完全適應,但夏秋季高溫是難以抗拒的,只能起早貪黑刨蚯蚓、裝盒。

“養蚯蚓沒有人偷,也不用擔心它跑,只怕雞、鴨和某些小野獸惦記。” 向獻明說,搞密閉的遮陽大棚,既是為了給蚯蚓創造陰暗潮溼的生活環境,又是防備其他動物啄食的需要。所以,他每天都得擠時間巡查,以防塑料棚出現漏洞。

付出終得回報。去年,向獻明既獲得了2萬多元的銷售收入,贏得開門紅,更贏得了銷售市場,客戶越開越多。最近,他又在著手擴建蚯蚓養殖大棚,朝著增收致富的目標邁進。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