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韶山市狮山村向献明:小蚯蚓“拔”穷根

韶山市狮山村向献明:小蚯蚓“拔”穷根

向献明在扒蚯蚓装盒。(记者白杨 摄)

湘潭在线7月2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通讯员 赵波)酷热的三伏天、密闭的遮阳棚、难闻的腐土味(腐土:饱含腐败的有机物的黑土),如此环境下谁能呆得住?他,韶山市清溪镇狮山村37岁的蚯蚓养殖专业户向献明。

“终于找到一条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了,辛苦着并快乐着!” 7月17日上午10时许,正在整地扩建蚯蚓养殖大棚的向献明说。

随后,向献明放下手中的活,领我们去参观他的蚯蚓养殖大棚。在他打开一扇大棚门的瞬间,一股热气夹杂着恶臭味迎面扑来,令人作呕,我们不得不后退几步,回头进行了几次深呼吸,待门口热气基本散尽才进入其中。

棚内架了两排约1米高的蚯蚓繁殖床,靠近门边的角落还有一张小“地铺”,床上铺着20厘米左右厚的腐土。向献明用手扒开腐土,娴熟地将一条条褐色的蚯蚓挑出来,放进饭碗大的塑料盒中。他说,蚯蚓繁殖力较强,大约3个月就能新生一批。但出售时无法、也不必要界定其生长先后,只能按大概的粗细标准,每个盒子中盛50条左右,以盒议价。目前,他的蚯蚓基本销在湘乡、韶山两地的渔具店,每天都有货发,销路不愁。

走出大棚,向献明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创业经历。

向献明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经济一直比较困难。中学毕业后,他在附近一家蚯蚓养殖场做过事,又到外地打过工,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收入都不高。结婚后,他决定在家养羊创收,但由于场地狭小,养殖规模无法扩大,最多的时候年出栏仅100多只;而且,因为缺少帮手,销路不好,收入仍然不高。家里时常入不敷出,早几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以,他一边养羊,一边寻找其他出路。

向献明发现,近几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兴起,湘乡、韶山等地垂钓所需的诱饵蚯蚓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当年养殖蚯蚓的那位邻居已改行停养。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一商机,发展蚯蚓养殖产业。

去年年初,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下,向献明投入1万余元,在屋前的空地上搭建了8个遮阳塑料棚,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开始养殖蚯蚓。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而向献明的创业比一般人更难。父亲年近古稀、身患重症,帮不得一点忙,年仅9岁的儿子还需看护;而母亲已经逝世,妻子离异多年。从搭建棚子到养殖蚯蚓、寻找销路、送货,所有的事情全靠他一个人完成。如今,大棚内的腐臭味他已完全适应,但夏秋季高温是难以抗拒的,只能起早贪黑刨蚯蚓、装盒。

“养蚯蚓没有人偷,也不用担心它跑,只怕鸡、鸭和某些小野兽惦记。” 向献明说,搞密闭的遮阳大棚,既是为了给蚯蚓创造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又是防备其他动物啄食的需要。所以,他每天都得挤时间巡查,以防塑料棚出现漏洞。

付出终得回报。去年,向献明既获得了2万多元的销售收入,赢得开门红,更赢得了销售市场,客户越开越多。最近,他又在着手扩建蚯蚓养殖大棚,朝着增收致富的目标迈进。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