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位于草店镇西,整个村被群山环抱,一条小河贯穿全村。

一直以来,草店镇就以寨多、山险、水清而闻名于世,当我们走进岳家湾村的时候,就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幽深的小河所吸引,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密林高山上,除了东边出口方向,其它三方散布着大大小小数座古山寨,一个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古山寨?而且这里又隐藏的有哪些数不胜数的传说和故事?

带着这些问题,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8月7日走进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进行了一次探访。

太和寨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太和寨,相传由一位名叫王太和的人修建。

王太和,何许人也?王太和乃当年岳家湾一个非常有钱的乡绅,为了让家人和自己的财宝不被侵抢,便出资在祖师顶修建了这座占地面积约50余亩的石寨,整个太和寨的寨墙高三到五米不等,在寨墙内部还建有多处住房,住房和寨墙一样,全部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所建。据说当年气势恢宏,坚固异常,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太和寨,还有一处与其他寨墙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这里的寨墙还有两段齐头并进的双墙建筑,这两段寨墙建在一个山埂上,墙高约3米,两墙间距最宽的地方约10米左右,最窄的地方也有四五米,这段寨墙为何这样建,有什么特殊意义,目前没有可供查阅的相关资料。

这段双寨墙的一部分前几年建风力发电厂的时候被毁坏,另外一部分在近几年逐步坍塌。而寨子内房屋建筑虽然在岁月的侵蚀中也已经逐渐坍塌殆尽,但房屋建筑格局依然清晰可辨,尚未完全消失的房子基脚还在。

1989年,岳家湾村一位名叫管学勤的村民在祖师顶太和寨发现一块石碑,上书“正德四年”,由此可推算,太和殿应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公元1514年左右,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私钱楼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私钱楼又名私钱炉,位于狮子畈自然湾西北约1公里的地方,私钱楼山寨的山脚,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如同一只太师椅,非常隐秘的一个地方。

据说私钱楼始建于北宋年间,皆因为北宋年间是一个私钱泛滥的年代,因此,有不少人躲在大山的深处铸造私钱,以此来获取暴利。北宋思想家李觏在其《宋会要辑.食货》中写道:“.……窃观人间或销法钱,淆杂他巧,以为恶钱,其作必于重湖大江,穷山深谷,风涛所阻,猛兽所在,人不得见,吏不得呵,是法令无由胜也。”私钱炉位于紫金山、祖师顶之拦杆桥下,前有岳家湾盆地(中罐子沟),易进易退,这些造私钱者“为了采矿铸造的便利,以及便于铸后的淘洗加工,更为了掩盖违禁铸钱的行径,私铸者往往选取既不容易被发现,又便于铸造的地方,如深山避谷,沟深坡陡,人迹罕至之处……”(详见浙江大学历史学家郑瑾《关于宋代货币和铸的几个问题》),做为北宋那个疯狂时尚的私铸年代,江淮人民有禾不得收,有币没得流,官匪相勾相引,共私共利正常。难怪黄庭坚在《山谷集》中写道“持刀欺寡妇,盗佛铸私钱”。那时草小淮三镇正处京西南道和京西北道、荆湖北道的边境,“崇宁更钱法,以一当十,民嗜利犯法者纷纷……”,而当时经济萧条、货币膨胀的最大祸首位高权重的蔡京罪名难逃,其地方大吏张俊、邓洵武、刘逵等皆谔出蔡京门,不能排除这些拼爹的御吏们窜患匪贼,在淮阳大山区以身试法私铸钱币,暴利盈科(本段文字来源:罗保)。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20年前,在离鄢家洞不远的地方,当地人挖炭窑的时候挖出20多斤铜钱,据考证那些铜钱属于北宋年间,这正好与北宋年间私钱泛滥这一历史相吻合,但这些铜钱是私钱还是官钱?因为当时这些古钱币被挖窑之人当做废铜拿到小林镇一家废品收购站卖了,已经无从考证。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私钱楼附近应该还藏有这样的“私钱”,甚至包括制造私钱的各种设备,因为这里交通不便,而这些制钱设备又因为是山路,不可能运走,至于埋藏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无从知晓。

私钱楼目前已经无人居住,几间老房子已经显得破败不堪,除了那一口还在延续着历史的古井,就是那座已经快要坍塌殆尽的古门楼了,它们也许就是私钱楼历史及其发展的见证者。

私钱楼寨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私钱楼寨位于私钱楼自然湾正北,与私钱楼紧紧相连,其寨因临近私钱楼而闻名。

私钱楼寨始建于明末清初。当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全国狼烟四起,战乱不断,后来一直持续到清兵入关,一些战败的义军或官兵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变成流寇,他们到处烧杀抢掠,危害百姓,而位于大山深处的岳家湾百姓也未能幸免。

为了躲避战乱,保护自己,周边乡民在山顶建石寨一座,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关键时刻可躲藏百余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私钱楼寨除了北边一条通道可以通往寨子之外,其它三面均为陡坡或悬崖。同时,为了保证山顶寨子里面的水源供应,他们甚至在山顶挖深井一口(现已消失)。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私钱楼寨被来自淮河一名姓田的土匪头子带领土匪攻破,债主刘光恩力战保寨,后终因寡不敌众被土匪打死。土匪打死刘光恩后,将在山寨里面躲难的百姓全部轰下山,然后他们便盘踞在山上。

当时共产党随北区区长刘仲融得到消息后,迅速调集周边地方武装,分三路对盘踞在私钱楼寨的土匪进行围追堵截:一路埋伏在西南方向,一路埋伏在西北祖师顶(淮河)方向,另一路沿官指沟(又名罐子沟)逆流而上,直捣黄龙。盘踞在寨子里面的土匪挡不住共产党武装的攻打,慌忙向西逃窜,在逃至祖师顶下将这名田姓土匪头子歼灭,后来,当地人便把打死这名田姓土匪头子的地方取名叫“打死老田埂。”。

赶走这股土匪后不久,当地解放。解放后,寨子废弃,一直到1966年,当地生产队修建仓库保管室,因为缺乏建筑材料,便将山寨的部分寨墙拆除。

当时,寨子东边的寨墙高约6米,宽0.8米,基本保存完好,后来随着岁月的侵蚀加上缺乏保护和修缮,寨墙开始垮塌,现在所存寨墙最高仅有2米左右。

女王寨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女王寨,位于岳家湾村正西方的一座山上,整个寨子面积约700平米左右。

据传,过去(年代不详)的时候,有兄妹俩不知是因为犯灌还是什么原因,为了逃避地方官府的追杀,双双逃到岳家湾大山深处占山为王,妹妹在女王寨修寨一座,而哥哥在女王寨东边,与这里相距约五里的地方的一座山上修建了一座寨,取名双门寨,寨子修建好后,兄妹俩各自占山为王,互通信息,互相照应,在周边劫富济贫,深得当地百姓拥护。

妹妹因为是女流,她所带的兵基本上都是以女兵为主,为了让这些女兵能打善战,她在相邻的另一座较为平坦的山上建了一座跑马场,总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几乎是女王寨的五倍大。跑马场建成后,妹妹就在这里操练兵勇。

忽一日,一股来自外地的土匪趁妹妹不备,前来偷袭女王寨,因为妹妹防不胜防,被土匪虏走并向西逃窜。

虽然女王寨与双门寨相距仅有五里,但因为中间相隔几座山,加上都是山路,等哥哥接到妹妹被虏的消息后,土匪已经带着他的妹妹逃走多时。

妹妹是哥哥唯一的亲人,恐妹妹遭受蹂躏,他便拼命追赶,但这个时候已经为时过晚,在追到一座山下的水沟时,只发现了妹妹经常戴在头上的金花,而妹妹却永远消失在大山的深处,再也没有了消息。后来,人们便把哥哥拾到妹妹金花配饰的那条山沟取名“金花沟,”一直沿袭到现在。

目前,女王寨和双门寨的寨墙和建筑已经基本毁坏殆尽,现在仅能看见当年修建寨墙的遗迹,但兄妹俩的故事一直在岳家湾流传着。

在岳家湾村,还有一座占地面积600余亩,名叫沈家寨的古山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做专程探访和专题报道,敬请大家关注。

鄢家洞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鄢家洞,位于私钱楼寨西南约1公里的一个半山腰上,该洞与山脚的垂直高度大约在百米左右。

进入这座山洞要经过几乎密不透风的丛林,越过一条小河,然后再扶摇直上,到达山脚的时候,需要爬坡度在七十度到八十度之间、高约二十米左右的乱石陡坡,才能到达洞口,整个过程需要半个小时以上。

走近这座山洞,有点让人失望,原因在于从外面几乎看不见这是一座“山洞,”正在我们感到疑惑的时候,只听见向导管维政老人在一旁连声叹息:又塌了!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据了解,这座山洞以前的洞口比这要大,而且直接可以进去,前几年坍塌了一次,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经过这一次坍塌以后,人几乎不能进洞了。整座山洞大约十来个平方,高约三四米,可供五六人居住。《发现》栏目组尝试了几次想进入洞内一探究竟,但因为没有带相关设备,只能无功而返。

虽然不能进入洞内,但关于这座洞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据说在明末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经过这里,其中一支队伍完全背离了李自成起义的初衷,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岳家湾村有一家姓鄢的人家得知他们要过来的消息后,带着家人躲在这座山洞里。由于饥饿难当,再就是躲在深山中不知道李自成的部队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于是就在洞外生火做饭。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再说那些起义军在岳家湾洗劫一番后,正一路西行,突然,一个士兵发现鄢家躲藏的这个地方在冒烟,就及时报告上峰,指明对面山上可能还藏有人,但因为山高路陡,加上已经走出岳家湾地界,这名军官便放弃了去鄢家躲藏的地方洗劫的念头,直接走了。鄢家因此躲过一劫。

鄢家躲过这次劫难之后,便在鄢家洞下面的山上开荒造田,建房栖住,因此,在通往鄢家洞的路上,有不少老房子遗迹和人造梯田遗迹,据说是鄢家当年所造。因为当年鄢家在此山洞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原本无名的山洞取名鄢家洞并一直流传至今。

紫荆山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紫荆山,又名紫金山,位于岳家湾村与紫金山村交界的地方。

相传远古的时候,山的顶部有一棵非常大的紫荆神树,这棵神树忽隐忽现,当地百姓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影,都希望有机会一睹这棵神树的风采,但因为没有缘分,去的人多,见到的人少,因此,这棵神树便一直存在于传说中。

有一天,一个采药人无意中来到山顶,他发现这棵紫荆神树正处于开花时节,美丽的紫荆花花香四溢,让人舒服受用。当时山上仙雾缭绕,这棵神树一会隐身在大雾之中,一会又清晰地出现在采药人面前。

为了把这颗紫荆树据为己有,采药人决定把这颗紫荆神树挖回家,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因此,他决定下山找一个同伴来共同将这棵紫荆神树挖下山。临走之前,为了防止紫荆神树消失或者移动,他特地将自己挖药用的锄头挂在紫荆神树上。

等这名采药人找到同伴在上紫荆山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只见整个紫荆山上有不下数百颗和那颗紫荆神树一模一样的紫荆树,而且每棵树上都挂着和他的采药锄一模一样的锄头,见此情景,采药人和他邀请来的同伴吓得抱头鼠窜下山而去。从那以后,紫荆神树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那座山就被人们成为“紫荆山”,后来演变成“紫金山”。

四方庙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四方庙,也叫禅龙寺,坐北朝南。位于原岳家湾村委会东南约300米的地方,与原岳家湾村委会仅有一河之隔。

据当地老人介绍,四方庙之前有三进建筑,分别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在中殿和后殿之间还有一座两间两层木楼,上面供奉着一个名叫牛王爷的神像。

整个四方庙的建筑格局是后三(间)中二(间)前三(间),中殿供奉有十八罗汉,全部为就近取材的大理石雕琢而成,形态各异。

解放前,这里作为官指沟唯一的寺庙,香火极盛,甚至还有外地香客到这里烧香拜佛许愿。解放后的1955年,为了方便周边学生读书,这里便作为学校。学校成立后,当时的随县专门调来一个名叫张杰的老师来此任教,据说他是当时唯一的一名下派到农村的公办老师。张杰老师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花在了在岳家湾村教书育人上,一直到他去世后,埋葬在他奉献了一生的地方——岳家湾。

到1969年的时候,因为随着学生的增加,四方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孩子就读的需要,当时学生就迁移到现在的岳家湾村委会旧址就读,而四方庙就作为岳家湾村的卫生室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到1971年,因为村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加上当时物资匮乏,缺乏建筑材料,不得不将四方庙拆除,将拆除后的建筑材料用来建村学校,至此,四方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几年前,有人在四方庙旧址上又建了几间民房。就在《发现》栏目前去采访的一个月前,该村的管维政老人介绍说,在四方庙遗址附近发现一块写着当年捐款修建四方庙人员名单的石碑,至于还写有其他什么文字,老人说他年老眼花,没能看清楚。目前,这块石碑已经被岳家湾村委会保护起来了。

红军洞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红军洞”又叫双洞,位于狮子畈西南约一公里的大山深处的密林中,在进入红军洞的时候,几乎没有可以行走的路,完全要靠“披荆斩棘”才能走近红军洞。

这座山洞之所以叫“红军洞”,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这里住过解放军的伤病员,当地人有习惯把共产党的军队称为“红军”,因此便叫这座山洞为“红军洞”。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解放前夕,在岳家湾村发生过多次战争。中原突围的时候,在岳家湾与淮河交界一个叫桃花尖的山上,解放军和国民党部队发生了一场激战,后来解放军主动放弃阵地西撤,在撤退的时候他们将来不及运走的伤员就地藏在这座山洞里,并要求当地的地下工作人员予以照料。

据当地农民王世武(已去世)介绍,当年是他的奶奶亲自照料这些伤病员,那个时候,王世武的母亲刚刚结婚,因为年轻,不懂世事,总是问婆婆去什么地方,每天做那些饭都是给谁吃了,婆婆听了儿媳的提问,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不让这些解放军战士落入敌手,婆婆警告儿媳说,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多问。

就这样,王世武的奶奶一直秘密地为这些解放军送饭,直到他们伤愈归队。

排长坟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在离岳家湾村王家湾约200米的一座小山的半山腰,曾经埋葬着一位新四军排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名英雄排长的后人经过多年的打听才找到排长牺牲的地方,目前,这名排长坟茔遗址尚在。

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的一个排在排长的带领下,从广水吴店的四望山一带来到岳家湾村的王家湾,他们到来的消息被日伪军知道后,便派重兵将这个排的新四军战士团团围住。

新四军战士们被围住之后,他们一边抗击这些日伪军,一边派人到小林镇祝林店送信请求支援,在祝林店驻扎的另一支部队得到消息后,火速前往王家湾增援解围。

随州发现之旅: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上)的古山寨和山洞传说

这边,新四军与日伪军激战正酣,为了掩护战友突围,排长一边指挥战士突围,一边在另一个地方将敌人的火力吸引过去,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日伪军射杀。

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山路难行,祝林店的新四军赶来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日伪军已经退走,他们在发现排长牺牲的地方就地将排长掩埋了。

在王家湾的右后边,当年建有土炮楼一座,高约两层,据说这座炮楼是王家湾人为了防土匪而建,后来这座炮楼几经易手,曾经被日本人、新四军、国民党兵以及解放军都利用过,后来因为年久失修坍塌殆尽。目前炮楼遗址尚在。(未完待续)

随州文明网、领秀随州《发现》栏目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