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韓國為何恢復使用漢字?

用戶74209088877


我們印象中的韓國是一個民族主義感非常強的國度,他們不會輕易認輸,是一個把“過程不重要,結果最重要”這種理念發揮到極致的國家,他們認為只要是好的東西就是他們的,甚至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以隨便申請,但有一樣東西他們沒辦法說成是自己的,這就是漢字。

歷史上的高麗民族是韓國的祖先,他們長期使用漢字,後來世宗大王發明了由☐、◯、ㅂ、ㄱ、ㄹ等圖形符號作為字母,相互組合構成一萬多個諺文,這就是韓朝文字。 但是他們的文字雖像中國的拼音和日本的假名一樣,要標註讀音還可以,但用來完全取代漢字還是有很多不便的。不僅同音字詞造成了不便,最重要的是隔斷了高麗民族的歷史。

有鑑於此,韓國的進步人士以及各類文史專家都極力主張恢復漢字,這裡應該說明一下,他們主張的是暫時恢復漢字教育,並不是大範圍推廣漢字使用。


對於韓國人來說,是否恢復漢字教育,不光是部分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事關國家大計、文化根基等嚴重問題,不是隨便就能說恢復就恢復的。那麼,既然事態如此嚴重,當初為何要背離祖宗恩德放棄漢字呢?

韓國青年之“表音字一代”,他們已經背棄了祖先文化傳承。

其實,韓國的表音字創造於1443年,當時的表字音字由11個元音和14個子音組成,在頒佈之初,被稱為訓民正音,而統治階級依然延用漢字,婦女和兒童卻使用受人歧視的拼音字,俗稱諺文。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甲午戰爭之後,當時韓國掀起文明開化運動,在“甲午更張”的改革中,封建制度被社會衝擊,隨後政府引進了太陽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書文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並且不再區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


等到韓國淪為殖民地時,統治階級下令日語與漢字可以在民間同時使用,但不再對錶音字放開使用權利,並對那些守舊派進行鎮壓。

直到1945年,韓國得以解脫,新生的韓國卻提倡國粹主義,所謂的表音字又重新回到民族精神的最前列,並在1948年,制定頒佈了《表音文字專用法》,但附加條款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

南北徹底分裂以後,韓國的朴正熙正式下令從1970年起,強行廢除漢字在國內的使用權,主要的表現就是教科書中不再單獨設置漢字課程。

這項政策頒佈以後,造成韓國20到40歲的人幾乎完全不懂漢字,帶給這代人的後果,是古典文化修養欠缺,與傳統脫離,慢慢脫離東亞文化圈,深陷孤立與悽楚之中。而人們習慣形象的稱他們為“表音字一代”。

雖然這一代人在政策強壓之下,不得不學習和使用表音字,但礙於廢除漢字以後會有諸多不便,人們要求恢復漢字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表音字究竟有哪些不便之處?

不可否認的是表音字的優點就是簡單易學,即便外國人,只要掌握了拼寫組合的方法,也能正確誦讀。不過,誦讀不代表理解其中的意思,因為表音字存在嚴重的盲點。下面舉例說明。

先以韓國的姓氏為例,像林和任、姜和康、鄭和丁,他們發音都相同,根本分不清是在叫誰,身份證甚至用漢字來標記分。


另外,單詞中也存在同音異字,古瓷、故事、古寺、枯死等單詞同音,還有像士氣與死期同音,轉機與戰記同音。這些經常會遇到,令傾聽者感到頭疼。

據說,到韓國旅遊的日本人看不懂路標和商店的招牌,日本人覺得在韓國比在香港更像國外。當然,受害最深的不是日本遊客,而是隻識表音字的韓國青年一代。

他們到了日本,剛下飛機,就不認識漢字書寫的出口標識,作為非漢字文化圈的韓國在日留學生,還要重新學習漢字教育。

不僅如此,他們想繼續深造,卻讀不懂混有漢字的日本史書,教授為學生缺乏漢字知識而惋惜,如此下去,韓國的古文化將葬送在下一代人手裡。

有鑑於此,政界、財經界、宗教界、文藝界等知名人士聯合簽名向國會提議“廢除表音字”,他們認為當下國內混亂和經濟蕭條是因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識欠缺,造成道德、哲學、思想上的混亂。

而在迎接亞洲太平洋時代大趨勢下,亞洲各國都或多或少處在漢字文化圈中,唯獨韓國使用表音字顯得特別孤立,不僅妨礙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進步。

所以說,韓國之所以恢復漢字教育,是鑑於在社會輿論對廢除漢字教育的批判壓力下,才決定修改全面廢除漢字使用方針,並且亞洲各國經濟飛速發展,文化相互交融,韓國表音字獨樹一幟,不僅阻礙交流,更影響自身對祖先文化的傳承,推行漢字教育勢在必行。另外,似乎美國也在鼓勵士兵學習多國語言,尤其是漢語,每個月會給那些精通漢語的士兵額外的經濟補貼,會的語言越多,得到的補貼越多,上不封頂。



小小嬴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絕無可能。

韓國其實在1948年以前,從漢代開始,朝鮮就普遍使用漢字。

在日本殖民韓國之前,朝鮮政府官方文字多是用漢語書寫。

自然,15世紀世宗大王發明了韓語。

可惜,這種文字和臺灣最近搞得什麼閩南語復興一樣,是一種表音文字。

平時用來說說是可以,但書寫就會遇到很多問題,無法像漢字一樣表達準確的意思。以韓國人的名字來說,很多名字讀音接近,書寫是相同的,但其實根本不一樣。韓語不能準確適用,自然不被重視。雖然發明了幾百年,一直在朝鮮社會的下層流行。

韓國的貴族和知識分子仍然使用漢字,甚至以用漢字為傲。

即便到了現代,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是有漢字的

即便南韓奧運會期間,韓國總統變態的發表法律禁止使用漢字,但比如韓國的法律界仍然使用漢字,史學界也必須懂得漢字!

為什麼嗎?很尷尬!法律必須用漢字寫才準確,而朝鮮的古代書籍大部分使用漢字寫的。

不過,韓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已經到達變態的地步。

所以,1948年藉助日本人的手,韓國廢除了漢字的書寫。

到了南韓奧運會徹底法律廢除漢字。

現在韓國人自認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有5000年文化,恨不得整個亞洲文明都是他們創造的。

怎麼可能恢復漢字自掌耳光呢?


薩沙


看到這個覺得是個好消息又覺得是個壞消息,首先是中國文化的魅力使韓國恢復漢字是好消息,但是又擔心過幾天漢字就成了韓國發明的了。



2016年5月,韓國憲法法院曾舉行《國語基本法》有關是否使用純粹韓文的條款涉嫌違憲的公開辯論。
《國語基本法》第3條和第14條規定,“韓文是指標記國語的固有文字”,“政府機構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須用韓文書寫。僅在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後附括號標”。上述規定事實上將漢字排除在國文範疇之外,等同視為外國文字。可事實是憲法本身就是漢語和韓文的,而且還與憲法第9條“致力於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文化是國家義務”的規定相矛盾。


韓國的文化特別強調民族的東西,所以牴觸漢語是正常表現,但是韓文表音,不表義,就是不能表示直接的意思,普通交流還好,但是上到法律條約等文件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需要具體到每個字漢子,這時候就抓瞎了。
2009年6月,韓國的高鐵第2期發生了嚴重的枕木龜裂的事故,經過調查組仔細調查發現是因為製造工廠把【방수防水】誤解為是【방수放水】,結果添置了吸水性材料於是經過雨季和冬天的熱脹冷縮終於如願以償出事了。——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百度。

還有就是文化傳承,古代都是漢語,你現在不用了,怎麼背古詩詞?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最起碼看古文獻困難了,文化斷了。

所以我覺得韓國人感情是不想恢復漢字的,但是理性一點的話,恢復漢字是件好事,至於對中國是不是好事,我覺得好處多於壞處吧,你說呢?喜歡“笑趣事”關注我喲!

笑趣事兒


看到“韓國”兩個字,就想樂,因為韓國的存在,的確給現代的國人帶來了很多歡樂。

諸如韓國人將中國的端午節、中醫、印刷術、書法等等中國國粹全部申請為了韓國的文化遺產;更過分的是,連中國的風水學、東北的火炕韓國人都不放過,統統都是韓國地;而孔子、李時珍也都成了韓國思密達;讓人恐怖的是連我們可愛的大熊貓的故鄉都變成了韓國,不知道四川的鄉親們對此有何想法;而我們所喜愛的著名藍球運動員姚明,也被說成了是韓國後裔,大姚聽聞此事,是不是要陷入沉思了……

嗯……嗯……先容小編狂笑一陣,實在有點忍不住了……

當然,以上還只是冰山一角,越南人在他們的歷史課中宣稱,他們是炎黃後裔,他們和長江以南廣泛分佈的百越諸部落同根同源,所以,中國的江南地區全是他們的故土。結果有了下面這張越南人畫的地圖。

韓國人一聽著急了,立刻考據出了一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起源地圖,最終認真的宣佈,韓國乃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的中國只是他們的一部分。當然,圖片一發布,中國人還未發表意見,就先遭到了日本人的嘲笑。

但是,韓國人並未就此罷手,揭示了一個更大的驚天秘密,在韓國人的歷史課本中,長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屬於他們的……再加上越南人說長江以南是他們的故土……顛覆呀,小編長這麼大,才知道,曾經的中國人根本就沒住在陸地上,而是長期泡在滾滾長江水中……

我們開始講正經的歷史,除了韓國人對歷史地圖造假和越南人說江南地區是他們的故土之外,其他的都是中日韓越四國網友之間的互相惡搞,都不是真實的。比如申遺的事情,畢竟負責管理世界文化遺產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由世界上多個國家的精英專家組成的,如果申遺的內容不符合條件,是不會被通過的。韓國所申請的也並非是跟中國完全相同的文化遺產,中日網友也只是抱著娛樂精神,拿來惡搞一下,不必當真。

只是,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日、韓、越三國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三個國家。而所謂韓國恢復使用漢字的消息,又被拿來調侃為了韓國是不是要拿“漢字”申遺了?當然不是如此了,韓國拿漢字申遺,肯定也無法申遺成功。

實際情況是,韓國一直都沒有中斷對漢字的使用,所以,談不上恢復使用漢字。畢竟語言文字是以實用為主,韓國只是有一段時間停止了漢字教育,而近兩年韓國政府決定將全面恢復漢字教育而已。

由於文字系統的複雜性,完全摒棄了漢字的韓文,在使用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畢竟諺文只是一種表音文字,類似漢語的拼音。韓語中本來就有很多漢文的引入詞,只是用拼音,是無法區分的。而諺文也不像西方語言那樣,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完善,具有了完善的詞彙系統,所以,漢字的使用,還一直存留於韓文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歷史研究、法學、醫學、科學技術等專業領域。而一些脫離了語境的韓文,也是要特別標註漢字的,比如名字,一些專有名詞之類。

根據能夠查到的韓國官方資料顯示,韓國近現代對於漢字的使用經歷了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1971年,韓國總統朴正熙決定停止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

1998年,韓國民間成立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主張恢復小學對漢字使用的教育。

1999年,有韓國官員建議在公文和路標上採“漢字並記”的形式。同年,韓國總統金大中發佈總統令“以韓字作成,必要時得括號附加漢字及其他外文來表達正確意思”,施行漢字混用。

2004年,韓國又將漢字混用的法律條文全以韓字取代,但是,有歧義者仍維持漢字並記。

2005年,韓國的《國語基本法》出臺,以法律規定公文中的漢字在括號內使用,不能再以大總統令執行。

2011年,韓國教育部建議各小學將漢字學習列入正規教育課程。

不過從1971年韓國廢止漢字開始,漢字教育作為韓國小學的選修課程是一直存在的,由各學校的校長自行決定是否實行。自然,漢字曾經作為朝鮮貴族的專用文字,在首爾的各小學中,通常是會開設的,韓國的家長也並不反對。而在韓國的本科及以上院校,畢業之前也是要進行漢字掌握測試的,一般要求掌握漢字在1000到2800個之間。一個上過大學的韓國人,至少自己身份證括號裡面的漢字要認識吧。

2014年,韓國教育部擬定2018年開始,在小學3年級以上教科書推行漢字並記,並未能實行。

2015年,韓國教育部宣佈“2015改正教育課程”包含“教科書漢字並記”,遭到眾多漢字水平不高的韓國小學教師的反對。可以理解,不然要下崗了。

2016年,韓國教育部再次發文將漢字“並記”改成漢字“表記”。“並記”是諺文和漢字混用,就是常見的日語形式,中間夾雜漢字。日本網友對此表示了擔心,唯恐韓國人會說日本人對漢字的用法是抄襲韓國的。而“表記”類似於給漢字頂部加拼音標註的形式,學過日語的都知道,為了標讀音,會加羅馬注音,或者平(片)假名注音。

同年,韓國教育部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小學5、6年級教材標註漢字及讀音釋義。不過呢,現在似乎又有了爭議,估計2019年的計劃也會流產。

看完了韓國對漢字態度的大事記,不難看出,漢字一直都沒有退出韓國人的生活,特別是正式和重要場合中,韓國想脫離漢字文化的影響,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奕天讀歷史


韓國,中華漢文華圈成員國之一。中國的鄰國,唐朝時期韓國領土曾經同屬於中國領土!朝鮮半島,周為箕子封地與三韓領土,漢武帝在朝鮮設置漢四郡,後為新羅、高麗、百濟時代,獨立建國!李氏朝鮮時期獲得統一,為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正式脫離與中國的藩屬關係。1910年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光復取得獨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緯38度線,朝鮮半島南北先後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本身就一直便用漢文的,至到1945後韓國才開始廢除漢字使用!韓語屬於孤立語系,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融入漢語詞彙,1443年世宗大王創造出與韓語高度吻合的韓語字母。但是拼音化導致的同音詞分辨困難亦是朝鮮諺文專用下語言文字應用的難點。本身這個世宗大王發明這個諺語韓文就是以漢字為基礎發明的,結合朝鮮人的用語習慣創作出來的,又不是獨立創造的文字,離開漢字就是個殘廢的文字,光有字,而沒有文。用韓文字寫個文章自己人都會產生誤會看不懂,如何去書寫發展?同音字太多,沒有漢字標註就完全是個盲文,大家一起瞎猜!會弄出很多笑話的,如果是國家大事,有損國家威嚴,嚴重的會影響事故。另外一個就是對歷史文化的研究,韓國人自己看不懂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文物古蹟。說句不好聽的,以漢字為基礎發明的韓文,我也可以發明一個新的文字。只有字,而沒有文。改個寫法而已!所以韓文本身就是一個以漢字為基礎開發創造的字,沒有漢字就不存在什麼韓文字了!韓國人的獨立自主心太強烈,輕易的廢漢字絕對不可能的,因為目前的韓文只是漢字換個模樣寫而已。除非學習越南發明新的文字,跟漢語無任何關糸去拉丁字母化,要麼全新制造新文字!所以目前韓國用的文字離不開漢字,必須要恢復!就像越南字,離不開拉丁字母!韓國恢復漢字是大勢所趨,兒子認祖歸宗而已,他你只是改了個姓,而不是混血變種!


財狼皇


首先,韓國並沒有確定恢復漢字。2016年韓國曾經試圖計劃於2018年恢復漢字教育,併為此舉行與之相關的公開辯論,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定論。

關於漢字,韓國人也是夠糾結的,其糾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 漢字到底是韓國的還是外來語。

二、 韓文如果一律不採用漢字,則大量存在多音多義字不利於書面溝通(韓文中70%以上的單詞是漢字詞)。

三、於是就造成了最終的糾結:是否要恢復娃娃們的漢字學習與教育。

韓國是上世紀自70年代折騰了一把,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一回“去漢字化”,於是在韓國的小學教材中漢字已經絕跡,但是卻又在中學階段不癢不痛地安排了漢字選修課。

幾十年以來,韓國一直有著恢復漢字教育的呼籲,以避免造成文化危機,因為漢字在韓國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不可能因為一紙去漢字化而消身匿跡。

比較搞笑的事情是:官方不讓學習漢字,韓國人民私底下卻在各種培訓班中不遺餘力地給孩子們補習漢字學習方面的課程;另一方面則是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地增長,隨之影響力擴大,棒棒們卻又不得不努力學習漢語。

總結一下:棒棒的“去漢字化”幾乎就是空中樓閣。例如《朝鮮日報》、《東亞日報》至今還是採用漢字,韓國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仍高掛漢字牌匾。但是,恢復小學生的漢字教育短期內也依然不可能,棒棒們的玻璃心大家都懂的。


大叔煮史問道


韓國一直是個很搞笑的國家,從端午節被他們申遺,孔子是韓國人,趙雲是韓國人,中國以前大部分的版圖都是韓國的,讓我覺得這是個胡說八道已經成為習慣的國家。

關於朝鮮半島,史記記載,商紂王時期,紂王的叔父箕子帶著中華的禮儀制度和生產技術率領五千餘人到達朝鮮半島,建立箕子王朝,教化當地居民!



漢初,盧綰部將衛滿逃到朝鮮,推翻箕子王朝,建立衛滿王朝,漢武帝時期,漢朝派兵征服衛滿王朝,在朝鮮半島設立四郡,便於管轄。


此後,朝鮮就一直與我大中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沒有文字,文化,禮儀和生產技術,就從我們大中華學習漢字,文化,禮儀和生產技術,端午節就是個例子,包括他們的歷史文獻都是用漢文記載的。

後來他們根據漢字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文字,但是這些文字只是給底層階級的人使用的,貴族階層還是使用漢字,整個朝鮮半島以使用漢字為榮耀和特權!

直到20世紀70年代,韓國為了抵制中國文化元素,宣佈在韓國廢除漢字使用。

經過幾十年的折騰,韓國發現沒有漢字的日子裡,會給韓國人的生活帶來很多困擾。民眾開始要求恢復漢字學習和使用。

一是他們身份證括號裡的漢字,他們不認識了。


二是韓文是表音文字,有些發音沒有漢字就會發成同樣的音,難以識別。韓國曾經因為這個出過不少洋相。

三,更重要的是,朝鮮以前的歷史文獻都是漢字記載的,離開漢字,他能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都沒辦法搞清楚。

所以,經過一番掙扎,韓國最終還是決定恢復使用漢字,但是對於這個善變的國家,這次恢復漢字還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我是詩和遠方78,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哦,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䖝二年華


是為了給韓(漢)字申遺啊!反正都是人家發明的。以上開個開個玩笑,其實韓國並沒有跟中國爭漢字發明權,人家用的是自己的韓語。不過在15世紀之前,朝鮮半島上唯一官方文字一直是漢字,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韓文,其實只是一種拼音,叫“訓民正音”,這是因為漢字難學,朝鮮王朝為了掃盲而發明出來的。

到了近代,朝鮮在見證中國衰弱又經歷了日本殖民之後,民族意識空前高漲,這才開始了韓語化運動。當時韓國人為了爭論到底要不要廢除漢字,還引發了長達60年的學界戰爭,最終於1970年,朴正熙發表了“漢字廢止宣言”。然而兩年之後,韓國人就撤回了宣言,直到1998年,金大中以發表了“漢字復活宣言”。2015年,韓國小學課本上又出現了漢字,漢字終於在韓國復活。

為什麼韓國人離不開漢字呢?我們只要想想如果我們不再用漢字,只用拼音會的情形就明白了。漢字的同音字實在太多,哪怕是打詞組,拼音輸入法中都會出現一排備選詞,再加上漢字缺乏字母文字的變化,僅用拼音實在無法滿足生活需要;僅用韓文也是一樣。除此之外,朝鮮歷史上畢竟以漢字為官方文字,一旦大家不再學漢語,就讀不懂古書,這也容易形成文化斷層,所以韓國人最終在45年的漢字廢止活動中選擇了妥協。


切割地球


韓國暫時不會恢復漢字,也沒有恢復漢字的跡象。雖然漢字在韓國曆史上的主導地位長達一千多年,但是現在的漢字在韓國的地位非常之低,已經完全被當做了一種外國文字。

漢字在韓國的地位,目前正處於歷史的最低時期。由於西方國家和日本近一百年以來的強盛,西方國家和日本的文化也深刻地影響著韓國。在韓國對待外國文字的態度中,漢字的地位僅排名第四或第五的樣子,不僅不如拉丁文字,也不如日本文字強勢。

有人說,韓國早晚會恢復漢字,因為韓國的歷史都是用漢字寫成的,沒有了漢字,韓國的歷史就等於中斷了,而韓國的史書也到了不可辨認的地步。另一方面,韓國現在所使用的韓國文字,由於其缺陷性,使用起來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地名、人名,就需要使用少量的漢字輔助才能夠使用。

這些情況,的確是韓國各界面臨的現實困境。不過,在對於歷史文獻上面,我們其實誇大了漢字對於韓國的作用。如今的韓國曆史,古籍雖然是漢字寫就的,但是當代書籍的歷史內容早已經變更成了韓國文字,況且,有幾個人會專門去研讀古籍呢?

而韓國的人名地名問題,這個只是韓國文字更替中的過渡性做法,只是目前依然還在延續而已。這個問題,韓國以後可能會有其他的解決方案,當然,這個方案不大可能是恢復漢字。比如把漢城改成首爾,其實就是韓國類似的嘗試之一。

更何況,當下的韓國正在加強它的民族識別性,對外處處都在凸出韓國的自有文化,而韓國文字作為韓國為數不多的自有文化之一,未來的地位還會更加增強,而不是降低。所以,韓國恢復使用漢字,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是看不到希望的。


蘇綻


日前有報道稱,韓國教育部2018年恢復漢字教育,這一報道是因另一則消息引發的聯想,之前,韓國健在的歷屆國務總理聯合簽名建議韓國總統府,敦促在韓國小學實施正規漢字教育,這一建議目前已提交青瓦臺。


但韓國政府主管部門文化體育觀光部堅稱,只有韓文(Hangul)才是韓國的唯一國文,無法接受漢字也是韓國國文的說法。

所以,韓國要恢復漢字,只是外界的猜測而已。

但是,韓國自從1970年朴正熙政府下令廢除漢字以來,整個韓國社會都已開始意識到廢除漢字是一項錯誤的政策。這五十年來,韓國學校教育中只教授韓語,這也導致韓國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漢字,韓國的有識之士認為這是比韓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危機還要嚴重的文化危機,所以才有歷屆國務總理聯合簽名的這項提議。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定擁護者,筆者當然希望當前的漢字文化圈能糾偏過去的一些錯誤做法,將漢字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下去。

而身在漢字的發源地,我們是否又該思考,對於漢字的保護和傳承,我們應當做些什麼?

比如百年前開始的漢字拉丁化運動,既然是疑問手,那就應當勇於直面現實。

而想辦法恢復部分繁體漢字,也是需要開始著手準備的。

韓國人能做到,我們難道做不到?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