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一口小鉢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甜酒,小缽子甜酒!”……

在那遠去的時光,在那悠長的巷子裡,有這樣一聲濃重的長沙方言的叫賣聲,它穿行在小巷深處,穿越窗花,躁動人們的食慾。一碗酒香四溢又溫暖甜蜜的小缽子甜酒下肚,那種溫,那種暖,那種甜,那種醉,滲透身體,超越時光,綿延不斷……

這是老長沙的聲音,時過境遷,如今街頭巷尾漸已難聞這悠長的吆喝聲,它似乎已經成了長沙記憶的絕唱。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前世,街巷裡的那段叫賣聲~

對於小缽子甜酒的記憶,是我們這些老長沙人的時光印記。

黃昏的街巷裡,夕陽投放的磨石路上,在穿行的人流中,忽遠忽近地傳來“甜酒,小缽子甜酒!”的叫賣聲。聲音是由方言構成,很有韻律,“甜”字聲拖長,“酒”字音由翹即收。

一聲一聲地叫喚,穿透了街巷,撩撥了味蕾,使舌尖頓時蠢蠢欲動。

小缽子甜酒很樸實,粗糙的缽子承載著它,卻很有賣相,白生生的糯米粒被酒汁淺淺地浸泡著,正中間赫然留著一個洞,圓圓的,有著深不見底的神秘。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甜酒裝缽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吃小缽子甜酒沒有什麼講究,一副貨郎擔,往街邊一放,支一張小桌,幾張板凳,就可以迎客了。小缽子甜酒整齊地擺在貨擔,很有矩陣感。

“來一碗。”

“請坐!”

端起小缽子,輕輕地舀上一勺,嘴半張,抿上一小口甜酒水,雙眉微蹙,隨即面色緋紅,幾分微醺,幾分醉意,頓時飄然……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位於長沙市興漢門的東北角拐彎處有家小的餐飲店,專營油條、油餅、甜酒衝蛋,還有小缽子甜酒。每天上學路過,身上沒錢,望望聞聞都是福利。小店窗戶是洞開的,很大,一切火上操作都在窗口一覽無餘。

小缽子甜酒在這裡有兩種吃法,一是光口吃;一是甜酒衝蛋。光口吃醇厚甜蜜,滿嘴留香,還可以稍帶淺醉,飄然若仙。

而當甜酒遇到蛋,那種神氣就更了不得,黃色的蛋花竄入白花花的甜酒裡,如同秋天的銀杏落入水池,“嫣黃閒雅自雍容”。甜酒衝蛋就這樣帶著一番景色,帶著一份詩意,深深地融入長沙人的生活當中。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今生,街巷裡的那口老味道~

我們在歷史的深處尋找遠去的吆喝聲,而在現實的今天卻有這一道醉心的甜蜜在沁人心脾——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在長沙,在靖港古鎮,在一家名叫“郭福娭毑小缽子甜酒”的鋪子裡,所有的老長沙人的味蕾,都能在這裡邂逅到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在城裡的小缽子甜酒被淹沒的時候,這裡的主人卻傳承了老口子的手藝,把一碗甜酒做到了如今,做到如痴如醉。

趙海成做小缽子甜酒的手藝是外婆教的,外婆的手藝是外婆的外婆教的。反正不管怎樣,到趙海成這裡已是第五代小缽子甜酒人了。

但就是這個第五代,卻曾經“立志”要逃離家鄉去過城裡人的生活。可情結所使,他在 “逃離”了幾年後又重回小鎮,重拾祖上的小缽子甜酒的手藝。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趙海成的夫人(前)是他的好助手

1949年前,趙海成的外婆郭福娭毑划著烏舡子(近似烏篷船)在靖港販賣自家釀的甜酒,並命名“郭福娭毑小缽子甜酒”。由於入口醇香,甜蜜醉人,為人們垂涎三尺,久而久之,成了最傳統的傳統小吃。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趙海成從小就在甜酒裡泡大,男孩子的頑皮並沒有讓他屏蔽外婆的每日辛勤勞作,精心釀酒的製作工藝,打打下手,幫幫小工,使他對一切釀造工藝均爛熟於心。趙海成鼻樑上架著副眼鏡,頗有點書卷氣。迴歸後的他,每天忙碌著洗米、晾米、蒸米、拌藥,裝缽、點酒眼、發酵,為的是每日凌晨4點必須蒸出第一鍋米來。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一隻不大的木桶,一次只能蒸十來斤米。此時,火上正蒸著當天的第二鍋糯米。“小木桶受熱均勻,可以讓每一粒米熟得恰到好處,而米飯的火候直接關係到甜酒的口感。另外,洗米時要用手指輕撫,不能用力搓。米搓碎了,不但沒有賣相,同時也會影響口感。”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每年農曆七八月,趙海成便到處採集竹葉草、鐵馬鞭草等十餘種花草。“只有這個季節的花草,最適合做酒麴。全年需要的酒麴,必須在這段時間內做完。”那些擺在掛在堂屋竹篩子裡晾著的白色丸子,便是趙海成剛做好的酒麴。白胖白胖的丸子,煞是喜人。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做甜酒,跟帶孩子一樣,半夜裡要經常起來看看來酒了沒有。溫度高了,要散熱;溫度低了,要蓋被。”這些外行看熱鬧,內行也看不出門道的祖傳秘訣,只有趙海成知道。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趙海成不是個死守老祖宗傳統手藝的人。他砌了一個老式土坑。“土坑可以讓甜酒發酵更充分,口感更好。”每個土坑外面,他掛上子醜寅卯的牌子,記錄甜酒發酵的時間。“這樣,就有點古代甜酒作坊的味道了。”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他想開個傳襲館,專門教小朋友怎麼做甜酒。“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應該一代代傳下去,可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了。”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一勺甜

有詩曰:“大碗甜酒除我渴,吳剛桂酒僅稍香。”其實無須去比對吳剛的桂花酒,僅憑“甜酒,小缽子甜酒!”的吆喝就已經讓人心醉千年了。

更多“守藝湖南”敬請期待下期!

——END——

出品:TOP旅行新媒體中心

聯絡:QQ:18059822

一口小缽子甜酒,一口老長沙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