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自動駕駛格局之爭丨BAT高精地圖“搶位戰”

自動駕駛格局之爭丨BAT高精地圖“搶位戰”

“未來的合作模式與商業模式將發生變革,傳統意義上靠賣數據賺錢的圖商將不復存在,圖商將轉變為大數據服務商。”

文丨左茂軒

自動駕駛正全面向L3、L4級邁進,作為高級別自動駕駛核心部件,高精地圖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而隨著自動駕駛向商業化發展,包括BAT在內的圖商們開始搶灘,相繼發佈了高精地圖發展戰略。

在傳統汽車中,車載地圖只是消費者可選配的附帶功能,實際的使用頻率並不高,也可被手機的導航APP所代替。圖商扮演導航功能供應商的角色。

然而,對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源。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對所處的駕駛環境進行精準感知,才能有效確保駕駛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高盛預計,到2020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為21億美元,2025年該市場將達到94億美元。除了高精地圖本身巨大的商業前景,更加重要的是,對BAT而言,在自動駕駛領域,高精地圖是其掌握流量入口和與車企合作話語權的保障。

圖商的角色和定位將發生改變。

“未來的合作模式與商業模式將發生變革,傳統意義上靠賣數據賺錢的圖商將不復存在,圖商將轉變為大數據服務商。”7月26日,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對接受智庫君表示。

高精地圖如何實現商業化

自動駕駛格局之爭丨BAT高精地圖“搶位戰”

7月26日,高德地圖首次對外界展示了基於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實際定位效果,並宣佈了高德在高精地圖技術的發展路線圖。高德表示,其測繪的高精地圖將和千尋的高精定位能力融合,為汽車廠商提供“高精地圖+高精定位”的解決方案。

測繪出一張高精地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而道路信息的實時變化以及天氣、場景等因素的影響,也給高精地圖增添了難度。

“高德有五、六輛車在全國採集數據,已經跑了三四年,現在還在跑。中國高速道路每季度的變化大概在10%左右,高德將每三個月更新一次提供給廠商的高精地圖。”韋東表示。

現用的GPS的定位精度一般為10米左右,這完全可以滿足用戶尋找目標位置的需求。不過,對於自動駕駛而言,這樣的定位精度,則有可能讓一輛車衝出馬路,撞向街邊的建築物。因此,自動駕駛使用的高精地圖定位精度要求要從原有的10米左右範圍控制到10釐米以內。此外,當車道標記被遮擋物覆蓋,或者前方車輛擋住自動駕駛汽車的視線時,高精地圖可以對汽車進行引導。

早在去年8月,高德便已宣佈與千尋位置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基於HD數據採集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更準確的初始地圖信息,並基於雲計算和自動化眾包採集體系完成數據實時更新。目前,在雙方合作的技術已經能實現普通道路條件下橫向誤差和縱向誤差在 7cm 內,高速/城市環路條件下橫向誤差 6cm,縱向誤差 5cm 內。

高精地圖的量產化使用是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前提,在產業鏈中角色的轉變,也讓高精地圖的商業化模式也與圖商們原有的傳統模式大有不同。

“未來的市場上圖商可能將轉變為大數據服務商。具體而言,一方面大數據服務商需要對海量實時的地圖數據進行快速處理更新,這就對大數據處理和雲計算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另一方面,大數據服務商作為鏈接各方的橋樑,需要為所有合作伙伴提供一致的產品和服務,保證公開透明的合作模式,出發點一定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好地推動產業整體發展。”韋東對智庫君表示。

高德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高精地圖商業化經驗的地圖廠商。

今年的上海CES展上,凱迪拉克首次在中國發布了Super Cruise超級智能駕駛系統,未來將搭載在凱迪拉克CT6 40T鉑金版車型上推向市場。這是業內首個量產並可在高速公路上實現釋放雙手駕駛的智能駕駛技術。同時,這也是全球第一個使用高精地圖數據的智能駕駛技術,其中針對中國高速公路的高精地圖數據,由高德地圖測繪而得。

在韋東看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尚需時日,高精地圖的商業化則將逐步實現。

“在自動駕駛L3-L5發展的過程中,高德將會沉澱一個專為生產高精地圖的‘母庫’,根據具體需要拿出相應的‘子產品’,對圖商來說,這將是生產高精地圖的‘複用資源庫’、‘共享資源庫’。”韋東說。

BAT搶奪自動駕駛入口

目前,BAT佔據了車載地圖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高精地圖的戰鬥也早已打響。

百度2013年開始研發高精地圖;阿里巴巴2014年收購高德地圖,還曾投資易圖通;騰訊2014年收購四維圖新11.28%股份並投資了導航測繪企業科菱航睿,而在去年年底的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提出自動駕駛方案的技術方案和發展路線,把高精度地圖擺在重要地位。

在自動駕駛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和高精地圖是BAT吸引主機廠與之合作的兩大核心因素。而在高精地圖的優勢,則讓它們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加入阿波羅計劃,百度開放的功能中,高精地圖會最快在測試車上使用。”一家加入阿波羅平臺車企的內部人士告訴智庫君。

各家車企都在搶佔自動駕駛的先機,利用圖商的高精地圖數據,自動駕駛才能走得更快。同時,和國外不同的是,因為事關國家安全和機密,我國有比較嚴格的地圖測繪政策限制,目前擁有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企業只有 14 家。

在初期的研發階段,汽車廠商不得不選擇利用圖商們的高精地圖進行測試,這是不少汽車企業與BAT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用找到了高德,而寶馬、福特和戴姆勒等則加入了百度的阿波羅。當然,像博世、法雷奧這樣的零部件企業,同樣需要中國的高精地圖。

“誰擁有了高精地圖,誰就能夠吸引更多的主機廠與之結盟。搶佔自動駕駛領域流量端口。”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

但現階段,BAT的高精地圖誰優誰劣並沒有定論,誰能率先實現商業化或推出部分商業化的產品,就能夠更早地讓廠商認可其實力,迅速形成優勢。

在韋東看來,多年的數據積累讓傳統圖商在自動駕駛領域擁有了先天優勢,而彼此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高德不會做人工智能的算法,高德要很專注做高精地圖,目標是做一張活地圖。自動駕駛技術只是另外一些領域上的應用,我們絕對不會做。”

BAT需要警惕的不僅僅是彼此的競爭,還有一批高精地圖新玩家。

今年7月,京東地圖首次對外公開亮相。京東地圖將專注於機器人地圖和智能駕駛數據應用。

此外,近兩三年出現了國內一批高精地圖初創企業。資本正在大量湧入,寬凳科技、Momenta、Wayz.ai等企業均獲得千萬級美元的融資,它們效仿美國的DeepMap、CivilMaps、lvl5、Carmera等領先的高精地圖企業,並紛紛發出要對標高德、百度,向BAT挑戰的聲音。

這些初創公司,對於商業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因為,在高精地圖市場,誰規模擴得足夠快,誰就擁有優勢。留給創業公司的機會在於,目前,高精地圖市場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沒有任何一家圖商敢斷言,自己提出的策略與方案是最佳的。

主機廠的選擇

在自動駕駛領域。傳統主機廠對互聯網公司的態度一直顯得開放合作但又謹慎。一方面,主機廠需要以開放的姿態與各類涉及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不同企業展開合作;一方面,也早自身推動自動駕駛的研發,來確保不會被時代淘汰。

高精地圖同樣如此。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讓科技公司和通信公司開始在汽車行業不斷滲透。而面對自動化的浪潮,傳統主機廠們必須做好多種準備,避免淪為科技企業的代工廠。

一家加入百度阿波羅計劃或者與高德洽談地圖合作的企業,同時也可能去投資某些頗具前景的初創公司,讓自己掌控高精地圖的技術。

此前,奔馳、寶馬、奧迪就聯合收購了諾基亞旗下的HERE,構建國際高精地圖聯盟。這個高精地圖聯盟隨後擴大,HERE 先後引入了 Intel 、博世、大陸等企業的投資。

在國內,上汽在高精度地圖領域的佈局最為完整。和德國三巨頭控股HERE獲取高精度地圖資源的思路一樣,上汽通過控股中海庭獲得了高精地圖資質,是國內車企中唯一一家。除了入股武漢光庭,增資控股中海庭,上汽還投資國外高精度地圖初創企業Civil Maps、Deepmap,同時還和Mobileye開展特徵地圖REM的技術合作。

不過,在韋東看來,如果自動駕駛的參與者都自己去建設高精地圖數據,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成本。在自動駕駛領域,方方面面的參與者眾多,各自並不會依靠誰。因為如果沒有自己的自動駕駛算法,沒有自己的能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但是高精地圖數據是可以實現共享的。

“要把高精地圖做好,首先不能學當年的圖商,背靠背談價格,將來地圖還有很多服務,一定要像基礎設施標準化服務一樣,標準定價。一旦作為基礎設施,必須要普惠,公開價格,必須以服務獲得收益,而不是靠賣資源。”韋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