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老家古溪(橫垛):泰興第一輛私人大巴車,當時的江蘇省第二輛

鳳城資訊 198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又稱(85)《中央一號文件》中的第四項《積極興辦交通事業》中指出,“國營交通企業閒置的車、船、可包給或出售、租賃給群眾經營”,“鼓勵農民合作辦車隊、船隊,交通部門經營的各類交通設施,對國營和民營運輸都要提供服務,一視同仁”,“嚴禁以任何名義平調農民的車輛和船隻,或無理於涉濫收費用”。

這些規定讓千萬顆原來忐忑的心吃下定心丸,一大批英才能人在改革的大潮中大顯身手。汪正功就是其中一份子。汪正功,現年71歲。當年,他是古溪公社顧垛大隊的一名犁過田、耙過地、推過車、挑過大糞的普通農民,在(85)《中央一號文件》的鼓舞下,按不住一顆做夢都想發財致富的心,利用受人之邀幫助當時的古溪物資公司跑外勤的機會,多方學習、打探中央政策在各地的落實情況,苦苦尋求,要走出一條能使自己生財致富的道路來。

當時,他靠著自己的精明實幹,腦子的靈活善算,加之吃苦耐勞,到1985年初,他省吃儉用,東湊西借積聚了近4萬元,想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但幹哪一行呢?汪正功很謹慎。雖說手裡積攢了點錢,但既要培育兒女,還要保證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不能有閃失。他想過開工廠、辦公司、搞養殖、開飯店……但又被自己否定了。事關重大,他不敢斷然決定。他還在思考……

一次出差的路上聽人說,江蘇省政府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出臺政策,私人購買汽車搞運輸時,若資金不足可貸款50%-60%,姜堰人已買了一部客運汽車上路了,效益很好,收入可觀。他聽後怦然心動,當即下車,二話沒說,掉頭就去姜堰實地瞭解,情況確如所聞。但當時的這種大額貸款要有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簽字批覆,才可辦理。他聽後猶如一盆涼水從頭澆到腳,心都涼了——我一個農民,到哪裡去找省政府的負責人,還要是主要負責人,他洩氣了,陷入深深的彷徨之中。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個熱心人幫他解決了這個大問題。1985年的3月初,他送大兒子去南京醫科大學上學,在和老師的閒談中,他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他的職業,最後說到他的創業念想及找不到省政府主要負責人批准貸款的苦惱。剛好這位老師與當時的省長顧秀蓮是老熟人,當即就陪他去省政府將他介紹給顧省長。

顧省長在詳細瞭解了各方面情況,查看了他出示的有關證件,向有關方面確認後,欣然在他的《購買私家客車貸款報告》上籤了字,並鼓勵他好好經營,走出一條創業致富的光明大道來,並預祝他成功,她等著他的好消息。

拿到省長簽字的汪正功欣喜萬分,馬不停蹄,幾天之內就在揚州辦好了貸款手續,又立即去安徽合肥客車廠看貨,並確定取貨時間。

1985年4月5日,他花1萬元購買的定額57座的長途大客車到家。當時,他是江蘇省第二個,泰興縣第一個購買私家大客車的。

車子到家後,在古溪地方政府交運公司泰興交通局運管處的大力支持下,用了幾天的時間就辦妥了古溪直開南京的所有運營手續,於當年的4月15日正式上路運營,開始了他新的創業之旅。

運營後的效益用汪正功自己的話說“特別得好”。當時國家還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客運行業主要是公交運營。泰興的起步還是比較早的,到1982年,縣內43個鄉鎮都通了客運汽車。但當時像到揚州、南京、上海、蘇、錫、常等這樣的長途客車只有縣級客運站才有,班次也僅僅是一天班,要想出遠門,須得提前3天買票,而且是一票難求。

汪正功的車子運營後,天天暴滿。加之古溪特定的地理位置是4縣交界,每天如皋縣夏堡、搬經鄉的人,海安縣王垛、張垛、雅周鄉的人,姜堰縣蔣垛鄉的人,本縣元竹、橫垛、長生、分界鄉的人,均聞名而至。

運營後1年多時間就還清了貸款,收回了成本,還餘了好幾萬元。這在當時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才200多元的背景下,真惹人眼紅。

古溪人的精明也是遠近聞名,看準了的事情立馬就有人跟上,好的機遇決不會輕易放過。

1986年4月,汪正功的侄子汪立生也買了大客從高明開南京,原古溪交運公司經理孟子家到1986年底先後買4輛大客從古溪開南京、蘇州、無錫(兩班)。

到1987年底,從泰興境內駛出的私家大客已達37輛,汪正功成為私客運輸組組長。

在客運事業發展的征途上,汪正功作為泰興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其影響力是可見的,對於拉動古溪經濟及周邊經濟乃至泰興經濟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

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古溪就先後湧現了汪和平、王根龍、鮑雨生、顧亞兵、王宜軍、王修宏、顧仁年等近20輛私家大客開往上海、南京、徐州、揚州、蘇州、錫常、南通、張家港、崑山、常熟鎮江、浙江溫嶺等地。

到目前為止,古溪的私家客運更是四通八達,長途客運班次每天有20多班,中巴車有23部開泰興,每隔15分鐘就有一輛開出,周圍縣市10多個鄉鎮的人員均可從古溪直接乘車外出。古溪的客流量每天均在800至1000上下,逢到節假日,更是人流如潮,總有好幾千人,還不包括現在古溪300多部私人轎車的客流量。

交通的便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古溪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飛躍發展的喜人景象。

真是:

改革開放政策好,

全國上下跟得牢,

一心一意謀發展,

振興經濟有妙招。

創業致富時機到,

比學趕超往前跑,

堅定信念跟黨走,

祖國明天更美好。

(王桂生 吳來慶 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