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繪畫到終極是什麼?

繪畫到終極是什麼?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1946年。“難道不是那些擺脫了虛假‘藝術’偽裝的圖像才可能成為更好的圖像嗎?——‘沒錯。’”

藝術是什麼?抽象畫家艾德·萊茵哈德答道:“藝術是作為藝術的藝術。”那麼,繪畫的終極是什麼?萊因哈特窮盡一生尋找答案。最後,他停留在那一小塊黑色面前,宣佈:這就是終極。

作為上世紀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中的代表人物,艾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以他的“黑色繪畫”著稱,更準確地說,是黑色方塊。在人生的後14年,萊因哈特一直在不斷地描繪黑色的方塊。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

“藝術是藝術,其它的是其它。”

——艾德·萊因哈特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的工作室

或許萊因哈特的單色繪畫會給人留下深沉、嚴肅的印象,但他絕不是一個刻板、循規蹈矩的人。正相反,他熱衷於對當時的美國“當代藝術”進行諷刺、挖苦,通過漫畫的形式揭露所謂的“當代藝術”,同時倡導純粹的抽象藝術。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無題》,1940年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紅色和藍色構成》,1941年

萊因哈特對藝術的標準非常嚴苛,他想要達到的是最純粹的抽象繪畫。但當時不少抽象藝術家以賺錢為目的進行創作,這讓他大失所望。上世紀30-40年代期間,萊因哈特畫了超過3000幅諷刺漫畫和插畫,刊印在各種報紙和出版物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系列。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1946年

在這組著名的漫畫中,萊因哈特將美國現代藝術的歷史和其內在衝突,濃縮在一棵樹上。這棵樹深深紮根於土壤中汲取養分,而土壤中都是不同的藝術家和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根部便是以塞尚、高更、梵·高為代表的印象派。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局部),1946年

這棵藝術之樹的右側卻被“主題”、“墨西哥藝術影響”的沉重枷鎖所壓彎,唯一輕飄飄的“戰利品”則是商業贊助。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局部),1946年

另一幅漫畫也非常有趣,萊因哈特天才般地通過簡單的酒杯畫概括了現代藝術的歷史。事實上,萊因哈特在大學學習的是藝術史,而且他宣稱:我不相信原創,我只相信藝術史!畫家不學習藝術史是錯誤的。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局部),1946年

熟悉藝術史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萊因哈特這十幾幅酒杯圖所表達的不同的藝術流派,從最初的古典到印象派、立體主義到抽象派,都被他準確地概括在簡單的小畫中,同時配上有趣的描述語言。

萊因哈特大概是被繪畫耽誤的藝術史學家。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局部),1946年

在這幅“極簡藝術史”中,萊因哈特最後寫道:我們並沒有結束,而是以一塊平面開始。但一塊平面顏色,憑什麼代表繪畫的新開始?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怎樣看美國當代藝術》之一(局部),1946年

通往繪畫的終極之路

萊因哈特出生在一個聖誕夜,此時的歐洲即將邁入一戰,立體主義達到巔峰而抽象藝術萌芽。也正是在那一年,美國第一場大型現代藝術展“軍械庫展覽會”在紐約舉辦。一個最壞的時代,或許也是最好的時代,現代藝術正在其中瘋狂生長。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

由於父母都是社會活動家,萊因哈特對政治和社會有著極高的敏感度,但是他的藝術卻對這些外部因素敬而遠之。一次普通的旅途中,萊因哈特隨手翻開一本雜誌,看到了奧登的一首詩。在藝術家此後的人生中,這首詩被他不斷地認真抄寫在不同的筆記本上。

仰望著群星,我很清楚,

即便我下了地獄,它們也不會在乎,

但在這塵世,人或獸類的無情

我們最不必去擔心。

……

倘若星辰都已殞滅或消失無蹤,

我會學著觀看一個空無的天穹,

並感受它全然暗黑的莊嚴

儘管這會花去我些許的時間。

——W.H.奧登《愛得更多的那個人》

這首詩帶給他莫名的震撼,或許是奧登所描寫的“全然暗黑的莊嚴”讓萊因哈特看到了更純粹、更空洞的抽象藝術。詩人給予藝術家無限的啟發,奧登和萊因哈特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暗黑”是捨去一切,也是獲得一切的開始。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在工作室

在找到他的繪畫真諦之前,萊因哈特一直在探索抽象繪畫的形式。從他早期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出他受到畢加索的立體主義、蒙德里安的風格派以及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的影響,作為一位極富才華的年輕藝術家,早年的萊因哈特便展現出了將當時最重要的藝術風格都吸收並消化為己有的天賦。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學習繪畫》,1938年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學習繪畫》,1939年

美國現代主義畫家斯圖爾特·戴維斯也對年輕的萊因哈特影響頗深,使他開始探索抽象繪畫中的顏色,每一幅畫都彷彿一場顏色的盛宴。這一切豐富鮮亮的顏色都鋪墊在萊因哈特即將走向的最極致的黑色之路上。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無題》,1938年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無題》

到了1950年後的紅色和藍色系列作品,萊因哈特已經拋棄了一切與藝術本身無關的外部因素,只留下色塊成為畫面的主角。他的藍綠色方塊作品就彷彿是抽象版的莫奈的《睡蓮》,創造出寧靜、和諧的現代性。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莫奈《睡蓮》系列之一(左);萊因哈特《抽象繪畫,藍色》(右)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萊因哈特的藍色抽象畫系列

上世紀60年代,萊因哈特的作品便只剩下單純的黑色方塊。他不厭其煩地一幅接一幅地畫著看似同樣的黑色方塊,直到去世。在他看來,黑色是最極致的抽象,是藝術的絕對零度。萊因哈特的“黑色繪畫”也許乍看每一幅都一樣,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沒有一幅是相同的。一整片黑色實際上由數個不同顏色的方塊組合而成,只是它們之間的色差細微難辨。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抽象繪畫》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Number17》,1953年。當人們仔細觀察時,會發現所謂的“黑色繪畫”並不是黑色的。

萊因哈特甚至為最“純粹的藝術”制定了12條規則:無紋理、無筆觸、無草圖、無形式、無設計、無顏色、無光線、無空間、無時間、無尺寸、無運動、無物件。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的作品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

極簡藝術的先知

奧登在詩裡寫道:“但在這塵世,人或獸類的無情,我們最不必去擔心。”但是對於萊因哈特來說,他經受的謾罵和攻擊比冷漠無情要多得多。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被畫商協會譏諷為“騙子”和“假藝術家”,他的繪畫是最難以理解的傳統先鋒派的表現形式。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抽象繪畫,藍色》,1966年

萊因哈特的藝術從來都不關心公眾是否能看懂。

藝術是自由,是個人的表現,是“作為藝術的藝術”。那些第一眼看到他的黑色方塊就直接離開的觀眾,本就不是他的觀眾。只有願意耐心欣賞他作品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玄妙。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的作品

儘管他的作品仍然被認為是晦澀難懂的,但是在今天,他的繪畫被學者、藝術批評家和藝術家同僚們接納為美國抽象藝術的一部分,並且被奉為極簡主義的先知。不少極簡藝術大師如羅斯科、弗蘭克·斯特拉、唐納德·賈德等人都受到了萊因哈特的影響。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艾德·萊因哈特《抽象繪畫》(左),1960年;《紅色抽象》(右),1952年

绘画到终极是什么?

兩名修女站在萊因哈特的黑色繪畫前觀看

萊因哈特稱自己的黑色方塊為“終極繪畫”,任何人都可以畫。但是他又狡猾地說道,沒有人能畫得和我一樣,我有自己的秘密。不少評論家都描繪過站在萊因哈特的黑色繪畫前的那種讓人著迷的感覺:一開始什麼也沒有,漸漸辨別出幾乎什麼也沒有, 再辨別出瞬間的存在、虛幻的色彩和形狀, 但你永遠無法確信,你看到了……

精彩回顧:

如果80歲才開始創作藝術,晚嗎?

做人要留有餘地,畫畫也需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