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曾經很輝煌,如今被“1元”收購

9月4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發佈公告稱,長安汽車擬收購鈴木株式會社(以下簡稱“鈴木汽車”)及鈴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鈴木中國”)持有的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鈴木”)50%的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的6月15日,鈴木已經從自己在華的另一家合資企業昌河鈴木中撤資。此次撤資,意味著鈴木汽車在華已經不再擁有合資企業,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鈴木1元出售合資股權

“大約25年前,鈴木在中國推出了奧拓,自那以來,公司就致力於培育中國市場,”鈴木會長鈴木修在新聞稿中表示。“然而,部分由於中國市場轉向更大型的汽車,公司決定將所有股權轉讓給長安汽車。”

根據公告,長安汽車與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於9月4日達成協議,長安汽車以1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日本鈴木及鈴木中國分別持有的長安鈴木40%股權及10%股權,收購完成後,長安汽車持有長安鈴木100%股權。

官方聲明顯示,日本鈴木退出中國後,鈴木仍繼續為長安鈴木提供生產許可,而長安鈴木仍可生產、銷售鈴木品牌汽車並提供售後服務。

曾經很輝煌,如今被“1元”收購


曾經的輝煌

資料顯示,1984年,鈴木開始向中國提供技術,並先後在中國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1993年,鈴木與長安合資成立長安鈴木,兩年後的1995年,鈴木又與北汽昌河合資成立昌河鈴木。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長安鈴木一直保持著輝煌的業績。

2003年,憑藉奧拓、羚羊兩款車型,長安鈴木首次實現年整車銷售量突破10萬輛。2008年7月,累積銷量超過50萬輛的微型車長安鈴木奧拓光榮退市。2009年9月,長安鈴木新一代奧拓上市,當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首次突破了15萬輛。之後長安鈴木在2010年、2011年實現突飛猛進,全年銷量分別突破20萬輛和22萬輛。


不過,在2011年銷量達到22萬輛的歷史頂峰後,長安鈴木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2012年,長安鈴木銷量為17萬輛,同比下滑22.7%。到了2016年,長安鈴木銷量更只有11.5萬輛,相比較銷售頂峰縮水一半。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為86513輛,繼續下滑26%,2018年,長安鈴木銷量幾乎腰斬,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24121輛,同比下降達47%。

另外,長安鈴木審計結果顯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其總資產為453,052萬元,而負債總額卻為480,444萬元,淨資產為-27,392萬元。

曾經很輝煌,如今被“1元”收購


長安鈴木財務指標顯示:2018年1-4月,其營業收入為184,312萬元,淨利潤卻為-11,119萬元。

鈴木為何退出中國?

長安鈴木銷量持續下滑的背後,是國內經濟型轎車市場份額的持續萎縮,而長安鈴木長期深耕經濟型轎車市場。數據顯示,2012年經濟型轎車的市場份額為20%,到2016年,這一數字降至6.9%。

2017年8月的成都車展上,冷清的鈴木展臺昭示著其不被消費者認可的現實。2018年7月4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實地探訪長安鈴木位於重慶的工廠後,發現其一工廠新車運輸情況難言樂觀,二工廠更是冷清異常。同時,記者還發現,長安鈴木北京地區有經銷商“兼職”賣北京現代和君馬汽車,武漢的某經銷商則是顯得“彷徨無措”,都表明經銷商對該品牌已失去信心。


曾經很輝煌,如今被“1元”收購


用鐵絲網封閉的長安鈴木二工廠南門


此前,日本媒體NHK和朝日新聞分別於2018年6月19日、8月23日,報道了鈴木計劃退出中國、長安鈴木即將“分手”的消息,在眾多信息的“預熱”下,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顯得順理成章。

在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看來,“小型車在中國目前的市場比較小,而鈴木又以小型車見長,退出中國市場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市場由消費者決定。總體來說,退出中國市場對鈴木品牌還是有損失的。”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鈴木之所以退出中國,是由於自身產品結構無法跟上中國汽車市場快速轉型的步伐。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但鈴木卻沒能抓住。不過,鈴木退出中國並不代表外資在中國就沒有發展機會,整體而言,日本車企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仍然較好。

長安接的是“包袱”還是“餡餅”?

長安汽車在公告中稱,收購長安鈴木股權符合長安汽車的戰略訴求,一是長安鈴木資產質量良好,廠房生產線等設備設施較為完善;二是長安鈴木目前為長安代工部分產品,剩餘產能可作為重慶基地產能補充;三是收購長安鈴木股權有利於長安鈴木員工及相關方穩定。

在許海東看來,長安汽車在拿到長安鈴木品牌,並能夠控制相應的合資企業的情況下,對自身的品牌體系能夠做一定的補充,從而增加相應的市場機會,“運作好的話會有不錯的收益”。

崔東樹認為,長安把鈴木的製造體系保留下來,未來可能會發展成長安汽車的高端製造基地,從而使長安汽車能夠在品質上有良好的保證,並形成獨立的生產體系——這對長安現有體系的穩定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他表示:“長安現在處於一個相對的低谷期,未來企業藉助自己的體系能力可能會有提升;目前把長安鈴木接手過來也並不是一個包袱,而是可以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