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朱常洛的臉部抽搐了一下,隨後恢復了平靜,緩緩說道:此事宜儘早結案,不宜牽涉他人。

聽聞此語,萬曆皇帝臉上露出了一絲輕鬆之色,回過頭面向群臣說道,太子都發話了,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個時候即使是傻子瞎子也都看出來了,皇帝、太子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他們現在都是想盡快結案了事。想通了這一點,眾大臣全都跪下,高呼:皇上聖明,太子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很快刑部的判決就出來了,張差以“擅入皇宮禁地,操刀弄棍”的罪名被判處凌遲處死。張差在臨死前,喃喃說道“這是一群人做的事,為什麼偏偏留我一人頂罪?!”

鄭貴妃宮裡的太監龐保、劉成也被三法司逮捕了,兩人直呼喊冤,拒不認罪。但是過了幾天,旨意下來了,此二人被秘密處死在牢獄之中。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梃是古代一種木棍的稱呼,發生在明萬曆年間的這起案件被後人稱為“梃擊案”。此案疑點重重,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梃擊案”發生在明朝萬曆皇帝年間,皇帝已經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但是鄭貴妃一心想改立太子,扶持自己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皇帝本人也有心廢長立幼,奈何皇太后非常強勢,堅決不允許,諸多大臣也都支持長子朱常洛。

這樣,在太子朱常洛身邊和福王朱常洵身邊就圍繞了兩派勢力,雙方互不相讓,各使招數,政治鬥爭取代了國家利益,隨著萬曆皇帝年事已高,這種鬥爭逐漸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

按照明朝祖宗家法,藩王除非得天子召見,否則是不得進入京城的。而朱常洵在就任福王之後,遲遲不去他的封地河南洛陽,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朱常洵留在京城,眼睛是在死死盯著皇帝的寶座。令太子朱常洛感到可怕的是,萬曆皇帝居然默許了朱常洵違反祖制,留在京城。在這種情況下,朱常洛每天如坐針氈,自己好不容易得手的皇太子寶座隨時有可能失去。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傳統觀點認為,此案是鄭貴妃一黨假太監之手,企圖殺害太子的陰謀。但縱觀此案,疑點如雲,如鄭貴妃一派真想謀害太子,做事應穩妥健全,何以派一瘋癲男人手持木棒去做這等大事,何況事露之後,貴妃一派毫無應對之法,這實不符合常理。

梃擊案後,鄭貴妃一派受到極大打擊。在輿論壓力下,萬曆皇帝被迫命令福王朱常洵離開京城,去往河南洛陽就任藩王,朱常洛不予深究此案令一些大臣心底暗暗感激。因此此案過後,最大的得利者就是皇太子。既打擊了貴妃一派,排擠走了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又拉攏了一些有可能因犯錯而惴惴不安的皇宮侍衛大臣、刑部及三法司大臣。這些人感恩太子寬厚,更加對太子感恩戴德。

此案極可能是皇太子朱常洛自導自演的一出苦肉計。其人心思之深沉、計謀之毒辣略見一斑。但是,明朝的紫禁城中很快又將發生一起更大的陰謀,“紅丸案”的迷霧撲朔迷離,將朱常洛、鄭貴妃一干人等又再次席捲其中。

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