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蔥窩名流來福小

李秀笠

離開故鄉蔥窩客居他鄉二十多年,蔥窩,這個安靜祥和的村落,她的一道道溝溝,一道道坎坎,一片片黃土,一座座禿山,一眼眼風沙,一聲聲嘶喊,一排排窯洞,一縷縷炊煙……銘記在心,縈繞在腦。生於斯,長於斯,這裡的點滴已經滲入到血液中。閒暇時分,撰寫家鄉軼事《蔥窩名流來福小》,盤點久遠的記憶。 -----------題記

編撰此文之前,我一直思索該為文中的主人公冠以什麼稱呼,從以工作性質來命名,到以生性特點來考慮,又到以其影響力為出發點……思來想去,感覺既然是講述鄉村軼事,還是體現其村居及其在所屬區域的影響力比較好。那麼,文中主人公的影響力又是什麼?思忖良久,覺得文中主人公雖然位卑,但至少在所居住區域蔥窩村而言人皆盡知,並又聯想到“鄉村名流”一詞,百度得知,“名流”其一指知名人士;名士之輩;其二指名聲流傳,覺得和文中主人公暗合,遂決定以“名流”來稱呼,於是有了本文標題 “蔥窩名流來福小”。按照蔥窩人的習慣,一般不稱呼人的姓名,多是**小(指男性),**妮(指女性),今天要講的就 是蔥窩村民來福小。

來福小本姓王,大名王來福,鄉親們稱其來福小。他終身未娶,獨居在蔥窩棗樹溝的一個年久失修的土窯洞裡。在各種磚石窯洞、平房成為農村主要建築的歲月,他的土窯洞可以說是蔥窩建築史上的文物了。打我記憶時起,他已是一個老漢,身材瘦弱矮小,面膛黝黑髮亮,一雙狡黠的小眼睛一笑起來,使得眼角的皺紋又多出好幾道褶子,兩個金色的大金牙更是熠熠生輝。一身灰色的衣服,褲腳打著裹腿帶。許多時候我一直在猜測他裹腿帶的作用,是為了幹活利索?還是防止大風竄入?

現在,我分幾個篇章和大家嘮一下來福小。

第一篇章 恪於職守 寄情於放牛事業中

蔥窩名流來福小

說起來福小,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啊,那個放牛的啊。對!來福小的主要職業就是放牛。每天早飯過後,他便帶著他的工作輔助用具-----一把很大的雨傘,出發了。在路上,還在飯攤吃飯的鄉親們總是打趣的和他嘮嗑幾句:來福小,走呀?來福小,今有沒有雨啊?……他總是扯著他那女氣的嗓子笑著,回覆著。我兒時的記憶還是人民公社,大家過著集體勞作的生活,那時,牛群以及牛圈都是大隊的,來福小自然就是大隊欽點的放牛大帥了。每天他先到蔥窩馬棚地下面的河溝溝地帶的牛圈裡趕出牛,一路吆吆喝喝上路了。等到傍晚時分,夜幕降臨,雞禽回窩之時,他也和一起放牛的夥伴吆喝著他的牛隊,又把牛群趕回了牛圈,一天的勞作也便如此。後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牛也分到了各家各戶,有牛的人家也沒有條件耗費一個人力來放牛,通常是幾家合夥放牛,來福小自然也是他們的僱傭對象。

來福小的放牛事業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他拿的那把特別大的傘。他經常把傘合攏起來,在胳膊下夾著這把大傘,偶遇天下雨,我也有幸目睹了這把大傘的全貌:一把木柄紅傘,傘面很大很厚,是那種褐紅色的。我對這把傘的興致很濃,和長輩的話題便由此打開:“來福小怎麼天天拿那把傘?”

“防止下雨啊。”

“那……如果下開雨,還要颳風,他能舉得動那麼大的傘嗎?風還不得把傘刮跑?不得把他也刮跑?”

“有時雨大了,也到岩石下面避避雨。”

“那牛呢?牛怎麼辦?不能躲在岩石下面啊。”我又擔心起了牛的安危。

“牛是不怕淋雨的。”

“牛為什麼不怕淋雨啊?”

“……”

“那雨如果一直不停怎麼辦?”

……

我的問題多的很,長輩們一開始還對答如流,後來答的牽強附會,還有的時候被我問的啞口無言了。問題之所以多,是因為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經常在腦海之中出現一幅幅場景:天烏雲密佈,黑壓壓、低沉沉的,響雷時時撕裂般的炸過天空,掃過一道道或淺黃色或灰色的雲彩。邪風肆虐,直吼吼的叫喚著,大雨瓢潑般從天而瀉……來福小瘦弱的身軀在狂風暴雨中東倒西歪,他的那把大傘早就被風吹的撐不開了,即使勉強打開,傘皮也被風吹的嘩嘩皺褶了,根本無法抵禦大自然的威力。而牛呢?群牛哀嚎,此起彼伏……天啊,這個工作太高危了。

可是,來福小從未抱怨過幹活有多麼不易,總是那麼自得其樂。

據回憶,來福小還有過第二職業:看樹。有一年傍晚時分,他端著大碗在街上吃飯,鄰人們問道:“來福小,咋這麼早就吃飯呢?”來福小誠實回答:“晚上我還要去西河灘那邊看樹呢。”聽了這麼一耳朵,我又去問人:“黑夜裡黑咕隆咚的,怎麼去西河啊?”

“有電把(手電)哩。”

“那看樹是看什麼啊?”

“怕有人偷樹。”

“去偷樹的人怕來福小嗎?”

……

我的問題慢慢又遭遇到無言以對了。於是我開始腦補了:漆黑的西河灘,青蛙呱呱亂叫,野鳥偶爾怪鳴幾聲,冷不防什麼怪聲又會傳來……來福小蹲踞在河灘樹林邊,時不時拿手電四處晃一下,吆喝幾聲壯壯膽。而西河灘,正是村民們傳說的各種迷魂草,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狐仙、魔等出沒的集中地,會不會來窺探啊?來福小的第二職業乾的如何,我不得知,只是覺得,在迷信籠罩的鄉村,尤其到夜間人跡少有的西河灘看樹,來福小的膽量真是過人啊。

第二篇章 精於言語 顯露於瑣屑談話中

蔥窩名流來福小

來福小畢生最大的過人之處便在於他的言論。說起這個話題,村民們的話題真是一籮筐。

來福小的語言特點之一:語言犀利,一語中的。

有關來福小語言最帶勁的例子莫過於村民們對他的“專訪”,在他放牛路上,村民們拖著長調打趣道:“來福小,新社會自由呀不自由?”來福小先是精準地下了論斷:“不自由啊!”,接著拋出後來發展為其名言的兩句話:“新社會,不自由!自由來(呀),俺也不放牛!”眾人鬨笑,既覺得他人有意思,又覺得他語言有韻味,這個典故便傳遍鄉野。村民們只要說起他,都要談及他的名言。

村民們久居村落,社交簡單,所以說話都不太講究策略,比較直爽,但是和來福小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他的語言不分人等,不分場合,有時讓人哭笑不得,打罵不得。曾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蔥窩村還沒有達到家家都有自來水,村子裡在每隔一兩里路左右的地方安設一個水龍頭,家家都備有水桶(俗稱捎罐)和扁擔,家裡的吃水以及牲畜用水等都依賴人力挑水。有一位年輕的媳婦去自來水管挑水歸來,遇到來福小,遭到“惡評”:“你看你,多興啊(興,在蔥窩甚至整個昔陽的含義是幹活少,過得好),我可從來沒見過你擔水!”年輕媳婦當時是否還口,不知,只是回來放下水桶就開始咒罵來福小多管閒事,眾人只得安慰幾句:“別理他了,他說話誰聽啊。家裡這麼多男勞力,你孩子又小,不擔水很正常啊。”

某新婚夫婦在正月裡雙雙外出走親戚,路遇來福小,又遭“點評”,他直言不諱地對新婚男青年說:“你長得可是一點也不強啊,根本配不上你老婆。”男青年雖被貶低,但是畢竟新婚,而且也娶到了貌美的妻子,更是瞭解來福小其人,不和他計較,便訕訕答道:“我這不是就配上她了嘛。”路人呵呵笑過,各種表情各種意味都在笑聲裡。

如若遇到村裡年青人來找對象的,他也一定是仔細盤問,並尖銳地做出評價。至於我,作為來福小的遠鄰,上下學都要經過他家街門口,自然要經受他的長久評價,從長相到身材到衣著無一遺漏,而且多半是“差評”。有時我也生氣地回敬幾句,後來覺得和他作對只能自己生氣,也就愛答不理了,為解決此問題,還想到了解決問題的一條途徑----另闢蹊徑------在小學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敢公然走大路,而是在棗樹溝的河溝裡探索著回家。

來福小的語言特點之二:狡辯有術,處處制勝。

蔥窩村在中國廣袤的村落裡,談不上名聲在外,但是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文化底蘊的村居,對戲曲的經久迷戀便是其中一證。每年正月村民們閒散時或者農曆七月二十村裡過廟會時,總要請來戲班子幾天幾夜唱戲。來福小語言善辯,在蔥窩村流傳最廣的段子,便和唱戲有關。唱戲畢竟是村裡的大事,好不容易遇到,誰都想去看戲,可是,牛是不看戲的,畜生們不愛戲中的才子佳人,紅男綠女,它們嚮往的是綠樹青草,它們目光追逐的舞臺在山野,河灘和大山裡。這就需要既滿足牛的需求,也要滿足放牛人的需求。來福小善於狡辯的特點就是在這時嶄露頭角。他找放牛夥伴協調:“今天是你放牛我看戲呢,還是我看戲你放牛呢?”關於放牛夥伴,有各種版本,有的是年邁的和來福小同輩的老人,還有的是年輕的小夥子,但是流傳的辯術鎖定了這句話,乍聽沒毛病,細想有內涵。

來福小的語言豐富不僅僅限於我所知道的這幾個例子,可以說,長期的語言錘鍊,促使他成了多面的語言學家。

第三篇章 靈於信息 擴散於晝夜交替中

蔥窩名流來福小

來福小基於其職業走街串巷的特點,加之語言上運用自如,性格上也外向了不少,熱情了很多。村裡的許多事情,他都包打聽,是名副其實的“小靈通”。村裡如有什麼新鮮事發生了,比如某家有人娶親了,某人亡故了,某家來了親戚了……他都知道,並把消息快速迅捷地傳播到所到之處,真正做到了人身聚到。他傳播信息時,充分發揮了本身的潛質,運用準確海量的語言、豐富多變的表情,把新鮮事、新鮮人的每一元素都囊括在內:比如這個新娶的女人孃家在哪裡,和誰有什麼拐彎親戚,在哪年有過什麼事情等等;這個亡故的人,活了多少歲,臨死時說過什麼話,和村裡某某是同歲,年輕時候曾幹過什麼事情……村民們在訝異他驚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記憶力的同時,也會把求助的信號發給他。比如想了解什麼事情,卻弄不明白,特別年青人找對象,想了解對方家庭時,便說:“找來福小問問吧,他甚也知道。”來福小的信任度可見一斑。當然,他探到的消息有時也和別人瞭解到的情況有出入,於是有人對他說的某個環節提出了異議:“來富小,我聽說的怎麼和你說的不一樣啊,我聽人是這樣說的……”來福小在此時總是顯得神情格外緊張,黝黑的臉緊繃著,熠熠發亮,上面儼然寫著“失落”二字,小眼睛瞪得大了不少,聽得格外認真,喃喃道:“是這樣啊,我還真沒聽說,咱再問問啊,咱再問問啊。”說完話馬上掉頭就走,就在當天或者最晚第二天,他總會來做跟蹤報道:“我打問過了,事情是這樣的啊……”開始了他漫漫的“修補之路”,眾人也因了他的包打聽消息靈通了起來。從這點上,我覺得來福小真的具備了鍥而不捨、刨根問底的精神。村民們瞭解了他的這一特性,如遇到有人對某人某事打破砂鍋問到底,便調侃道:“來福小還沒死,就轉下個你!”或者“你真是來福小人氣(意思是和來福小一樣的人)!”及至來福小真的去世了,村民們對打探是非的人調侃的話演變為:“來福小死了,轉下個你 啊。”可見,作為信息牛人的來福小,其影響力會綿延於去世後的若干年。

第四篇章 善於記憶 海納於恆古久遠中

來福小不僅消息靈通,記憶也相當驚人,這二者互為依託,互相促進。說到記憶力,和他的觀察力不可斷然分開。也就是說,他的言論不只是停留在道聽途說和考證推理中,也和長期以來,敏銳的觀察分不開。據說,村裡每當來了外村人,特別是找對象的年青人,他觀察得相當仔細,能把一個人從頭頂到腳底的穿戴如數家珍,而且也很快收集到了 這個人的各種消息,所以也就有了村民們什麼不瞭解就找他問道的習慣。他的記憶力也相當了不得,他能把久遠的幾代人的歷史都講出來,經過他的嘴描述之後,你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張張宛如老師畫在黑板上的紅樓夢的大家譜。

第五篇章 樂於助人 傳名於大街小巷中

蔥窩名流來福小

來福小的優點還在於他的善良。他的鄰居有一老人,也是他的本家長輩,老人的孩子們都在外地,老人有什麼體力活,來福小都大包大攬。記憶中他為老人乾的最多的活就是挑水。毛主席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來福小就是雷鋒式的默默無聞的奉獻派,而他的善良,村民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時常賙濟他一些衣物食品等。多少年來,我從未見過有誰欺負過他,一方面得益於民風的淳樸,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村民們對他善良的回報。

第六篇章 歸於年邁 追思於父老鄉親中

蔥窩名流來福小

近些年來,我回到蔥窩,發現來福小不再健談,不再盤問,不再東跑西顛收集信息了。他表情木納,目光呆滯,拄著一根棍子步履蹣跚在街上,每走到某家人的街門口,他總是呆站在那裡,村民們明白,他老了,也不大會做飯,是病餓交加,偶爾拿出食物給他。這時他總是驚慌地解釋道:“不要,不要,我來不是要吃的……這樣的話,我以後可不敢再來了。”其實大家知道,他真的餓了。我不解地問鄰居們:“鎮上不是有敬老院嗎?他為什麼不去呢?”鄰居們解釋,他的各種社會保障算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去敬老院,這些錢就沒有了,他覺得錢攥在自己手裡放心。是啊,幾千元錢對於一個孤寡的老人來說,不是個小數目,攥在手裡,每天看著,是壯了不少膽。及至前三、四幾年,我又回蔥窩,忽然想到沒見來福小,問及原因,村民們淡然答道:“老了,死了。”我想,他那時已是八十多歲 的老人了,也算是壽終正寢。

我時常想起來福小清苦的一生,居然能高壽。但細細分析,他的高壽和當今盛行的養生暗合:他一輩子吃不到大魚大肉,甚至肉也吃不上,一天吃兩頓飯,基本是水煮食物。據說,吃素食的人能延年;再者,我們芸芸眾生,混跡於名利場,時時為了利益傷心傷肺,他清心寡慾,不攀比不追逐名利,而且,他熱衷於評論別人卻毫不在乎別人的評論,這樣的開闊心胸又是怎樣的境界?

來福小作為蔥窩村家喻戶曉的名流,勤勞善良,不欺詐,不損人,走過了自己平凡的一生,留下了許多軼事,引發村民們時時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