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日本是一個與中國淵源深厚的國家,兩國不僅在文化層面上有著交叉,很多時候在其他地方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向來對中國的文化抱有深深的欽慕,乃至於唐代的風俗至今仍在日本國內風行,雖然對於中國的豔羨以至於讓日本人開始惡狠狠地侵略華夏大地。他們在軍事佔據優勢的時候,甚至一度放出狂言要把日本本土搬到中國大陸上來。但是他們的這個野心沒有實現,最終惶惶如喪家之犬般滾回了老家。

但是,瞭解日本地理的人恐怕會知道,在日本,有一個地方也叫做“中國”。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這樣的地名在中國難免就會引起國民的義憤填膺。畢竟中國這個名稱是華夏民族使用了幾千年的。因為歷史原因,在日本出現這樣的地名,很難不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難道說日本人至今還在做著滅亡中國的夢嗎?還是說因為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國家搬到中國去,就在國內起了如此地名來滿足自己卑劣的惡趣味心理?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其實並非這樣,日本人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前就已經有了“中國”這個地名。而且這個地名也並不是為了滿足什麼心理而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比如在中國很多人都習慣性的將整個中國習慣性的分割為華南華北等幾大區域,在日本也同樣有這種傳統。眾所周知,日本人照搬了很對唐朝的制度,根據這些條例裡面的規定,稱呼各大區域必須要用官方規定的名稱,而且這個名稱必須要是兩個字的,有著好寓意的詞語。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人也很自然的將他們中部地區稱謂“中國”。

“中國”地區在日本是有著長久歷史的,因為遠離戰爭,所以這裡也極為發達,甚至可以和京都相媲美。因此日本歷史上很多傑出的人物都是出自“中國”,比如說西周、森歐這些名噪一時的大家。其實,雖然號稱日本的中心地帶,可是“中國”其實還是靠海的,這樣的地理環境直接讓當地的民眾滋生出了好勇鬥狠的民風。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歷史上,這一地區的人還曾經出征朝鮮,對朝鮮造成了極大地騷擾和威脅,當時的朝鮮政府還因為倭寇的巨大威脅而求助過大明王朝,大明思慮再三出兵剿匪,最後耗費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才平定了這些來自海外的強盜。由此我們也可以管窺蠡測出“中國”地區百姓剽悍的民風以及爭勇鬥狠的性格。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也因為這種好勝的心裡,中國地區向來是日本國內比較難以制服的一塊區域,就算是幕府有時候也對這片地方採取半放縱的態度。一旦日本政府軟弱無能,這片地區的人們往往就會不服管制,行事變得我行我素起來。彪悍的民風甚至一度給政府留下了“中國強盜”的印象。

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都滋養了這片土地。生活在中國地區的人民往往會有一種自豪感,當地居民往往會以出生在中國而自豪。這種自豪完全是一種地域認同感,日本的其他地區雖然也有,但是都沒有“中國”地區氛圍濃厚。除了一些名人以外,“中國”地區還有歷史悠久的神社,其中的水上神社更是日本的一絕!每年到了固定的節日,神社周圍一定會聚集大量的民眾祈福,歡聚。這也是“中國”地區一個特色。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但是這樣的稱謂自然在我們看來會有誤會的時候,比如一個完全不知情的中國人到了日本,他在見到中國這個地方的時候絕對會大吃一驚,繼而產生極大的興趣。來到日本“中國”地區的中國人,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標牌和用語。比如說,他們的街頭往往會有以“中國”開頭的公司,甚至水務公司、電力、銀行都會以“中國”來開頭。不明就裡的中國人到了這裡恐怕還真的會恍如隔世,以為回到了中國呢。

世界上還有一個“中國”,離中國不遠,名字一樣中國人都很難分清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日本人就已經注意改善這個稱呼了。因為中國現在代指一個國家,而且影響力逐漸擴大,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為了避嫌也為了避免發生誤會,日本人也儘量的減少使用中國這個字眼的機會。他們現在已經逐漸用“山陰山陽”這樣的稱呼來取代原本的“中國”了。當然,在播報天氣預報的時候,人們還是會習慣性的使用“中國”這樣的舊式稱謂,畢竟這樣的稱呼已經廣泛地被老一輩人所接受,一時之間也難以改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